能早睡还是熬了夜?吃不了却爱看吃播?为什么?

文:蓝绿黄
来源: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syonline

 太长不看版:一个字,补。
(??结果还是得往下看)

01

明明可以早睡,为何偏偏还是熬了夜?

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王妃》里的这句歌词用来描述当代人类夜生活,再合适不过。

对于大学生来说,熬夜情况似乎更为普遍。

中国青年网2018年的调查显示,仅2.66%的大学生“从不熬夜”

有的人是被迫熬夜

学期作业小论文写了吗?

小组展示PPT做了吗?

学院奖图P了吗视频做了吗?

社团工作做完了吗?

四六级考研英语题刷完了吗?

……

相信不用我再问下去,这些已经够熬一波夜了。

另一些人就不一样了,明明他们通往睡眠的大道畅通无阻,甚至已经洗好了澡吹干了头发晾完了衣服刷完了牙做好了一切睡前准备工作,但他们就!是!不!肯!睡!

而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大学生身上。

踏入成人世界后的每一天,都在迅速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挤满,学习、工作、处理人际关系、琐碎杂事……突然之间,时间好像变得特别不够用。

除此以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变得更“随手可得”。

从前,或许放了学下了班,就能“再见了您嘞”,有啥事明天再说;

而现在,只能在收到

“你这个方案需要修改一下”

“通知:XX课程的X老师说作业要提前交”

以后,回复一个“好的”,然后继续耕耘……

我们的私人时间就这样被压缩再压缩……

可再怎么样,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时啊!我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做这些“不大想干又不得不干”的事情,难道不应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吗?

夜一深,其他人都已经睡了,或者至少不会来找我了,这样的一段时间好像才“真正完全属于自己”。

用来追剧打游戏看书刷微博听音乐甚至是发呆,干什么都好。


如果就这么睡下了,好像才是一种浪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师李初曦认为,年轻人的这种报复性熬夜实则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行为,年轻人白天时对控制时间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便一次次地利用夜晚来实现自己之前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留给我们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我们利用熬夜“空出来”的时间,补偿自己

这像极了那个中年男人,下班后即使已经回到了家门口,还坚持要在车里坐一段时间。

在工作者、丈夫、儿子、父亲、兄长等等的身份之外,在这个小小空间里的这一段小小时间中,他唯独属于自己。

不仅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熬夜在生理层面可能也能起到一种补偿作用

我们人类的愉快情绪,或多或少与多巴胺有关。

而有研究发现,同一组人在短期熬夜后大脑内多巴胺水平比正常休息时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短期熬夜让他们产生了欣快感。

与此同时,他们对事情的情绪感知变得更加积极和正面。

短期熬夜后的欣快感是神经系统代偿机制的表现。

然而有些人(包括小编我自己),对于熬夜好像都没有什么愉快的感受(当然可能是熬夜带来的痛苦太大了,让代偿机制“补偿”的快乐显得太微不足道),这有可能是因为:

每个人的睡眠节律都不同,需要的睡眠时间、什么时候该睡觉都不一样,有些人就是到了深夜才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可能对于他们来说,代偿机制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吧。

02

看吃播看得津津有味停不下来?

吃播,即“吃饭直播”,2014年底在韩国网络上流行起来,如今在我国也是一个普及率较高的概念了。

除了传统的“教你如何做美食”以外,“吃给你看”逐渐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美食分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只大鸡腿配肥宅快乐水、一个就饱的超大炸猪扒、厚度足足有5cm的芝加哥烤肉披萨、爆辣肥牛流汁宽粉、韩国炸鸡店所有口味炸鸡、20个溏心蛋盖饭、5公斤南亚风味咖喱牛肉……

在吃播里,你不仅仅能看到美食和大快朵颐,一饱眼福,还能同步听到被放大的可乐气泡爆裂的声音、咀嚼蔬菜清爽的声音、咬开炸鸡酥脆的声音……一个好的吃播视频,被称为一场视听盛宴也不为过啊!!

吃播们吃得痛快,脸上露出的满足笑容极具传染力,默默地爬到你的脸上。

看吃播,好像真的能收获到一种简单又纯粹的快乐。

然而,现在对吃播这个概念已习以为常的我们,有没有想过,带着享受的心情、专心致志地看别人吃东西,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点点点奇怪?

光这么说,你可能还没什么感觉,给你举个栗子。

电视剧《老宅门》里的白老爷被称为“初代观看吃播爱好者”,你们感受一下这个画风:

热衷看吃播的你,可不就是爱看人吃饭的白老爷吗!

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吃播视频中的食物,都具有高热量、高碳水、分量大的特点,是我们平时可能想尝试、但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这样吃的食物(包括分量)。

出于体型保持、身体健康、经济能力等等原因,我们即使有“好想吃十只炸鸡八瓶可乐”的想法,但一般也很难实现。

在现实种种限制下无法实现的、关于吃的终极愿望,吃播通通帮你完成,你隔着镜头用眼睛“吃个痛快”,这当然不失为一种补偿的好办法。

03

补补补补补补补补补  补偿心理?

“明早但熬”和爱看吃播,当然不是只由一种因素或一种心理造成的。

但从上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代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现象,都有着同样的关键词:


  • 补偿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的主角——补偿心理了。

你知道吗,在我们身上,其实存在着许多保护我们的“守护神”,其中一个,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顺心,甚至是挫折、挑战。

当处于挫折与冲突情境时,出于自我保护本能,我们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卫机制,来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防卫机制就是在这些情境中解脱烦恼、减轻紧张,来让我们的情绪恢复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多种,如转移、抵消、合理化等等。我们今天谈到的补偿,也是心理防卫机制的一种。

简单说来,补偿,就是个体用各种方法,来弥补因为生理或心理缺陷产生的不适感,让我们心里能好受一些

补偿心理其实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我们常身处其中,或是常听说关于它的一些事情。

——

很多人高考过后

会选择尽情地干自己想干的事;

——

刚开始懂得爱美的少女

被妈妈剪了个寸头,长大后长发及踝;

——

有些人小时候被爸妈管得严,

不能打游戏,到了大学就放开了玩;

——

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

没办法吃冷饮、雪糕、巧克力,

长大后即使并不很想吃这些零食,

看到了还是会买下来吃,

会有种莫名的开心感;

——

小时家里穷总是缺袜子穿的女孩,

长大以后对其他漂亮衣服无动于衷,

唯独喜欢买各式各样的袜子,

她说买袜子让她觉得有安全感;

——

古希腊的演说家笛莫斯安思,

为了克服的口吃,

而将石子含在口中作练习,

让他的发音更正确,

结果他不但克服口吃的缺陷,

还成为了一名演说家与辩论家

……

而补偿作用又可以分为积极补偿、消极补偿和过渡性补偿。

  • 积极补偿


指用合适的方法去补偿缺失,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一个人相貌平平,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在没有外貌加持的优势下,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就像我们的马云爸爸。

  • 消极补偿


则是指个体用来补偿的方法,虽然能对其心理压力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但对本身没有好处,甚至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比如一个人受挫后,用抽烟喝酒来排解压力,但只沉溺于此,成日抽烟酗酒,问题没解决,身体还变差了。

  • 过度性补偿


个人想要克服自己的失败或缺点,于是加倍努力,努力程度超过了一般正常的程度。

可以理解为,你有点饿,本来吃一个苹果就可以了,但你选择了吃四个苹果,外加一份炸鸡。

回到最开始聊的熬夜。每个人的睡眠需求都不同,并不存在“十二点睡就是熬夜”、“睡眠少于八个小时就是熬夜”的说法。

是否属于熬夜,其实要看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 ①  早上起床困难吗?

  • ②  白天集中注意力有困难吗?

  • ③  白天打瞌睡吗?

如果你确实出于补偿心理熬夜了,那么你的这种熬夜属于上文提到的哪种补偿呢?

熬夜或许让你得以喘息,获得一些宝贵的自由;

同时,熬夜也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负面影响

  • 认知功能损害


– 反应变慢、计算能力下降、

– 思考能力下降、注意集中困难…

  • 类似抑郁或焦虑的精神状态


– 心情差、脾气差……

  • 更长远的影响


– 易得心脏病、

– 影响激素分泌导致容易变胖……

二者如何选择,或者说,怎么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做到鱼与熊掌兼得,还是得由你自己掂量,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答案

了解自己多一点点,你会发现,人多奇妙呀!

在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人体就有这样那样的机制在保护着我们。

就好像壹心理的那句“世界和我爱着你”,在我们自己体内,也有很多“守护神”,在默默地、努力地爱着我们

参考资料:
[1] 大学生熬夜现象调查:近四成经常熬夜 玩手机系主因 | 中国青年网
[2] 知乎问答:熬夜快感的本质是什么?| 简单心理、OwlLite、我是一只小萌刀
[3] 青年人的“报复性熬夜”:白天不如意 夜晚寻自由 | 中国青年报
[4] 有一种夫妻关系,叫「当猫头鹰嫁给了百灵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神经内科余医生
[5] 知乎问答:喜欢看吃播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rencidecha
[6] 知乎问答: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吃播”视频走红现象?| 佐佐木绯世
[7] 知乎问答:人的哪些行为,可以用「过度补偿」来解释?| 夜半钟聲、王怡蕊、喵星煤老板晴子、萌小德、渡仁心理的小渡、王雪彦
[8] 讲座:熬夜自救攻略 | 余周伟
[9] 张积家.普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82-483

作者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本校同学咨询预约方式: 石牌校区(020-85213819或020-85216115); 大学城校区(020-39310202) 南海校区 (0757-86687169)。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syonline)。

排版:小鲸鱼 梵辰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