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欲期决定了人对金钱的态度?|心理词条

随着性心理人格发展理论的普及,肛欲期决定了人对金钱态度的言论也都不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观点,然而人们对之却仍是将信将疑。

大便怎么能和金钱财富联系在一起?

其实,如何看待自己的排泄物并不仅仅只和金钱财富有关,还影响了我们的性格以及自尊程度。

众所周知的强迫症,一定程度上就是固着在“肛欲期”的表现。


01

概念阐述


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天然有性本能,而且性本能是一种生物能量,会随着人年龄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快感中心,由于人快感中心在变迁,据此将一个人的人格分为5个阶段。

“肛欲期”就是人格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当人在一到三岁,就处在这个阶段,快感中心从口欲期的口腔部位,转移到肛门部位,孩子通过控制大小便的排放,不仅有了自己第一份可以控制的创造物,还能从从中获得快感,因此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当婴儿处于一岁前的“口欲期”,弗洛伊德认为,这时候婴儿其实是在剥削,在吸收,他自己无法创造东西,有奶水固然是好的,可这是妈妈的乳房所产生的,他是无力无能的。这时候婴儿的大便,并不是成形的。

当小孩成长到1~3岁,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


这时,小孩就会发现,他有自己的创造物,而且能自己控制它。因为大便是孩子的第一份创造物,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重大的事情,肛欲期的大便也就有了很多引申含义。


  • 金钱观的起源

孩子对待它的态度,会影响他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创造物,由此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金钱观的源起。

大人常常觉得大小便是肮脏的,然而孩子是没有分别心的,他们会带着好奇去观察自己的创造物,但孩子的态度又会受到大人的影响,这也就影响了他对待自己的创作以及金钱的价值观。

  • 人格特征

在肛欲期正常发展中出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自主性(家庭边界和规则的内化)、掌控感、自信、固执、占有欲、克制、好奇心、心智化,以及创造性、游戏和想象的动机。

如果孩子不能自我控制自己的排便,可能会出现便秘(身体和情绪上的),囤积和专横,以及完美主义、贪婪或奢侈的倾向。过度的嫉妒、被剥夺的感受以及带有羞耻的自卑可能会淹没自我。有些特征可能接近病态,如屈服于优胜者、选择性缄默、严重猜疑、过分谨小甚微及强迫行为。

  • 关系的平衡

肛欲期关系的主要问题可以被理解为父母尊重幼儿的个体化与幼儿尊重父母权威和爱之间的平衡。在达到这一平衡之前,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权力斗争,从而激发愤怒和痛苦或和解和爱的表达。

从肛欲期开始,这种新的平衡通过父母对恰当的边界的强调传达给幼儿的全能幻想。如果父母过度干涉,而孩子又处处说不的时候,关系无疑是疲惫的。这种权力的争夺需要一份对边界的尊重,即尊重孩子对创造物的态度。

02

对创造物的态度


弗洛伊德在《性格与肛欲》以及几乎同期发表的的论文《关于在肛欲中所证明的本能转变》中,讨论了金钱与粪便之间的关系。

对金钱的欲望和排便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很不一样,是关联最松散的。但实践精神分析的医生指出:那些习惯性便秘症状最顽固和长病程的神经症个案可以用精神分析的方式治疗。


在精神分析中,只有处理了病人的金钱议题并诱导他们将之带入意识层面,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可能意味着神经症只是通俗说法中使用的词,指一个人把金钱看做“污秽”或“肮脏”过于谨慎地对待。

大人将大便视为肮脏之物,觉得臭,认为不卫生,事实上,在人类无意识思想中,在梦和疯人疯语中——金钱总是和肮脏有最紧密的关系。

我们知道都知道的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视金钱如粪土”这些都在诉说着我们对金钱的无意识态度。而这个态度则与我们最初认识自己的大便极为相似。

或许,我们一直挣不到大钱,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大便的态度,想一想,自己梦里梦到大便会是什么心情呢?

03

肛欲期自恋三阶段

肛欲期不仅仅影响我们的金钱观,也是一个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弗洛伊德他在《性学三论》中写道:

一个婴儿被放在盆上但固执地拒绝排空肠道,也就是说,他的照料者希望他大便——他却撤回这个能力直到他自己选择开始练习排便。其实他不是在乎弄脏床,他只是不想错过排便过程附带的愉悦感。

这个婴儿坐在便盆上,慎重考虑着他是否要用自己个人意志的自由来进行这样的自我约束,同时他也感到焦虑,不想错过排便附带的愉悦。


在整个肛欲期,其实就是自我约束、权威约束以及自我愉悦之间的抗衡发展。

这也是自我的发展进程,这个进程大约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大约从1岁到1岁6个月,主要集中于幼儿生理成熟和父母开始进行如厕训练。


当幼儿清空肠道(排泄和放屁)时,会发现在肛门处有愉悦的性感觉。他感觉到腹部压力的释放,以及他尿片上令人愉悦的温暖和潮湿(自我即时满足的快乐原则)。

在这一阶段,幼儿将他时时穿在身上的尿片体验为他身体自体熟悉感的一部分,从属于他的自体空间;将粪便排泄到尿片上体验为身体的快乐产物(自恋熟悉感原则)。

这就是为什么幼儿会把父母换尿片的要求或者让他在厕所排便视为自恋损伤、入侵,视为“绑架”他的肛门处的快乐。

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排泄时所体验到的快乐也可能伴随各种焦虑,这些焦虑会与曾经的口欲期焦虑并存。

例如,他将肛门空虚体验为绝对的、不可逆转的,这种体验与口欲期全或无的原则相对应,将会引起身体自体意象总是为空的焦虑,类似于口欲期的被毁灭焦虑。

  • 第二阶段

从1岁6个月到大约2岁6个月,排泄物代表了幼儿的自体产物。


为了保存这些产物或抵抗将其放弃,他的自恋被激活。如果孩子的独立性受到尊重,他会喜欢拥有自己的产物,并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在他的控制下)与他的尿片告别,这一过程可能会与父母的要求相一致。如果孩子被迫去厕所,他可能体验为丧失自己的产物—— 一种准身体伤害,同时还会伴随着对身体失去控制的焦虑感。

  • 第三阶段

从2岁6个月之后,幼儿识别出内在和外在身体自体意象的区别。


他喜欢把自己的产物(排泄物)存留一段时间,然后将其排泄在外——这是他开始体验到的对掌控自己身体的一种奖励。他喜欢自己的身体意象,对自己腹部的心理表征是充盈的资产。他发现了自己抑制腹部释放压力的能力阈值,超越其可能导致大小便自控力受到伤害,现在他可以享受令人愉快的释放了。

在这个阶段,幼儿掌握了与身体自体意象分离的新仪式,如冲马桶时对自己的产物说“再见”。当他经历这样的分离时,他在口欲期与父母分离的记忆痕迹可能会在他的心理上产生共鸣。

因此,幼儿努力平衡自己矛盾的自恋需求:保留其自体资产产物在体内,这样就没有人可以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拿走这些资产;以及交出自己的资产以获得父母对他的“产物”和合作的认可。

他想被当作“大男孩”,就像他周围所有的“大人物”一样。这将提升他的自尊,并补偿他需要告别身体排泄物的丧失。

在肛欲期,幼儿开始在对许多资产的所有权和权力感之间绘制一个自恋性平行关系。


他的所有权象征性地被置换为自己身体的排泄物,在后来的发展阶段,这可以解释财富对人类自恋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富表明了人的力量,而自体资产的营销被认为是扩大了自己的自尊。这个象征过程代表了肛欲期占有欲的起源,为自体归属、自体资产甚至是秘密赋予了自恋的意义—— 一个人隐藏的分泌物的象征。

同时,在个体将财产和秘密体验为自体资产象征方面,当任何人发现或泄露其秘密,或者未经其允许触及其财产时,其自恋脆弱性就会加剧。

孩子可能会感到受伤,好像对自己的秘密已经失去控制,他可能会尖叫,仿佛其整个身体意象都被破坏了。晚些时候,在6岁后的潜伏期,他可能也会因为自己的秘密被揭露而感到强烈的羞耻和羞辱。

因此,如何度过肛欲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04

 如何妥善度过肛欲期


武志红老师曾经在他的课程中分享到,他对于自己的创作一向是别人给多少,他就接受多少,而这其实就是一种不能正视自己创作的一种表现。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正视自己的创作,为自己的创作提出价值,别人又怎么会尊重呢?

然而似乎隐藏肛欲期童年体验盛行于成年人的生活中。例如,避免在家外使用厕所,即使是在熟悉的地方;

与之同时带来的是:刻板、吝啬以及固执。常常表现为:身体洁癖、克制地表达情感,以及履行职责和保持诚信的责任感;吝啬是一种感觉自己能掌控以及具有全能感,过度的保护自己的个人财产,或者与之相反,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还有一种空虚感,低身体自体意象和低自尊。

这三者在某种程度是一体的,都源于肛欲期我们的童年体验。如果我们想重塑这个阶段的人格以及价值观,也可以从重新审视我们对身体对自律控制开始。

  • 关照自己的身体。

关照自己的身体不仅仅包含我们可以觉知的部分,还包含我们身体内无法觉知的器官。前几年有一本《大便书》十分畅销,可见人们对大便的态度逐渐客观起来,大便无疑是不卫生的,但也确是我们身体的创造物,通过了解我们身体的运作机制,科学地看待大便,而不是再讳莫如深。

当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身体的需求与排泄,我们也就会了解如何让他更好地运作。

客观地看待身体,意味着我们客观看待物质世界的开始。


  • 适度的自律与控制。

如果自己的童年体验是极度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或许成人的你会有些洁癖以及强迫自我,然而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严格的自律与控制中,也就犹如一个拧紧的发条,虽然力道十足,但也容易脆裂。

就如一个焦虑的母亲控诉,她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不能在清晨大便,然而她忽视了,她越控制,孩子也想反抗,在这场拉锯战中,双方都是极为疲惫的,最终孩子也会习得这一份强迫,不如让自己放松一下,也让孩子享受一下自己创造的快感。

适度的自律与放松,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欲三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3月第2版第1次印刷
2.《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作者:武志红 2017年8月14日
3.《童年之谜》 作者:[以色列] 罗尼 ·索兰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年1月
4.《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作者:[美] 奥利弗 ·詹姆斯 江西人民出版社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