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咨询是否有效?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以网络技术辅助咨询,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并能被来访者所接受(Simpson,2009)。

一项研究显示,网上的工作联盟与面对面咨询是具有可比性的,而且来访者对网上治疗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还报告了自身改善和满意度(Barak&Bloch,2006)。


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被试是抑郁症患者,并接受视频咨询,发现面对面咨询和视频咨询之间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并且他们告了同等的改善分数和脱落率(Wootten,Yellowlees&Mclaren,2003)。


许多研究者比较了视频会话治疗与面对面治疗(Glueckauf etal.,2002;Schopp,Johnstone&Merrel,2000;Simpson,2009),所有的研究都没有发现治疗联盟和治疗结果的差异。


Rees和Stome(2005)经过分析发现,会话治疗没有使治疗联盟的关系打折扣,但是心理学家更加消极地评价这种治疗联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视频会话治疗有偏见,还有可能是因为这种与来访者交流的方式与以往不同,他们对此不熟悉。


 ——《如何选择有效的心理疗法》

虽然没有做过研究统计,但从我的心理咨询经验来说,可以肯定回答:网络心理咨询有效。

我做的网络心理咨询效果,对咨询者的帮助,并不比做当面咨询差。总体上,网络咨询和当面咨询比较而言,自然是当面咨询效果更好。可网络咨询的存在和发展,有网络咨询自身的优势。

  • 便捷省时


咨询者和心理咨询师都可以在家中开展咨询,不用到咨询室。当面咨询一来一回,可能要用1-2小时,加上心理咨询1小时,意味着做一次要花费2-3小时时间,时间成本非常大。网络咨询只需要占用咨询的1小时。

  • 省钱

当面心理咨询,咨询机构或者个人咨询室,都存在办公室租赁费用、水电、物业等支出,机构还有员工成本、营销推广费用等。哪怕是与机构合作的个体咨询师,都存在租用咨询室的费用,这些成本必然抬高当面咨询费。

网络咨询,对于个体咨询师来说,只有时间成本,没有其他费用支出(网费或者流量费可以忽略不计),大大降低咨询师的成本,可以把咨询费极大降低。

以我自己来说,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咨询室使用成本很高。当面咨询即使面对经济较困难的咨询者,我会降低咨询费,也很难低到400元/次以下;网络咨询,剔除使用咨询室等成本,可以把咨询费定在低于300元/次,同时保障自己的收入。

可以寻找一、二线城市专业咨询师。


网络的便捷性,即使身在18线城市,也能找一线城市专业心理咨询师,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如果在当地,可能根本没有专业心理咨询,或者不知道去哪找。前两天,一个拉萨网友询问我,有没有当地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我只能遗憾地告知没有。

很多对网络心理咨询效果的质疑,来源于心理咨询的百来年发展历程,一直是通过当面的方式。可是,经典精神分析的躺椅谈话,除了在同一间咨询室,分析师在躺椅背后,和咨询者互相看不见,本质上就是声音的交流作分析,与视频咨询、语音通话咨询的声音交流,区别不大。

身体的距离,会增进心理的距离,这是当面咨询的优势。可如果信任关系建立起来,网络咨询的声音交流,与当面咨询的差异不大。

以我自己举例,网络咨询我偏向语音通话咨询。视频咨询,视频窗口的限制,会让我感到心理状态的局限,有些阻碍我的咨询状态的发挥;所在房间的场景,容易让我分心。语音通话咨询,我会闭上眼睛,随着咨询交流,情感、感受的流动,都更贴近当面咨询,有利于跨越时空,更准确的与咨询者同在。

这不是说语音通话咨询更好,有些心理咨询师偏好视频咨询,能获得更多非语言信息,促进咨询进展,因人而异。有些咨询者需要看到咨询师,才能有效咨询;有些咨询者,语音通话咨询更能自由表达。是否适合网络咨询,适合什么方式的网络咨询,需要根据咨询者的感受来定。

文字咨询不算网络心理咨询。我试过文字咨询,效果极差。一是打字速度慢,1小时的咨询时间,可能等待打字便会占用20分钟,造成不必要的咨询时间浪费;二是有时打字快,打错字,影响理解。文字咨询只能算陪伴,不属于网络心理咨询。

微信语音聊天的方式,也不属于网络心理咨询,和文字咨询差不多,等待语音发送,听一遍语音再发送语音交流,沟通效率太低。语音通话咨询一定是即时通话。

网络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自律要求比当面咨询严格。

听过一个同行说,有另外一个同行,做网络语音咨询,咨询的同时做自己的事情,有时回应几句。网络语音咨询确实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咨询师是否能专注投入,缺少了当面咨询的“约束”,完全取决于咨询师的自律。

咨询者如何识别这类不靠谱咨询师?咨询前的咨询师资历很难辨别,可以通过咨询中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觉,判断咨询师是否用心。

即使咨询师态度上用心,网络心理咨询对咨询师能力要求也更高。不论是视频咨询,还是语音通话咨询,缺少当面咨询近距离接触,减少了交流渠道——视频咨询限于视觉、听觉;语音通话咨询限于听觉。

更少的交流渠道,对咨询师理解、共鸣咨询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有经验的咨询师沉淀的“直觉”能力辅助,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心理咨询取得效果。

有些情况,不适合网络咨询。以下是我想到的网络咨询保障来访者利益底线的前提条件

1. 不适合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


网络咨询通过身体姿势等,获得的非言语信息少,降低对来访者的评估。如果来访者有自杀倾向,不利于从业者及时觉察,为来访者提供保护干预。

2. 不适合确诊为PTSD的来访者


不论是一般的PTSD,还是复杂型PTSD,都不建议网络咨询。

一般的PTSD绝对不适合网络咨询,因为如果咨询中,来访者出现解离症状,从业者无法现场干预,可能造成再次创伤。

复杂型PTSD,虽然不一定有解离症状,但人际关系的核心困扰,网络咨询不利于咨询关系建立,会较大影响咨询效果。

3. 不适合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来访者

精神病性症状,即幻觉、妄想等。

4. 不适合新手咨询师

网络咨询对从业者专业能力、伦理自律要求更高。曾听闻有从业者,做电话咨询,把手机放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偶尔回应几句,极为不负责。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良莠不齐,当面咨询都有很多从业者不靠谱,网络咨询缺少当面咨询的环境设置,对从业者的自律要求更高。

同时,网络咨询减少当面互动的方式,取得效果对从业者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不适合新手咨询师。

5. 不适合信任遭受过较大损害的来访者


心理咨询需要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促进效果。网络咨询比当面咨询更难建立咨询关系。如果来访者经历过信任危机,较难建立信任关系,不建议网络咨询。

我觉得,网络心理咨询属于可以尝试的咨询方式,是否可用,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标准是对咨询者是否有帮助。如果不论从效果、便捷性等各方面,咨询者满意,愿意尝试,心理咨询师需要调整自己,灵活适应咨询者的需求。

假设未来的科技可以发展到像科幻片中出现的全息图,咨询者和咨询师在家中可以像面对面一样,为什么一定要让咨询者一来一回跑两趟,而不是可以在家中做咨询呢?

否定网络心理咨询,究竟是出于咨询者的利益考虑,还是咨询师难以打破习惯?这是需要心理咨询师思考的问题。

文:许标  (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5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2000+小时专业受训经验。)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