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有的人8岁就死了,80岁才埋。”

“今天看了看,30楼好像也不高,人间不值得。”

……

一看到这种丧了吧唧的句式,就知道网易云音乐又到了深夜12点。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在音乐中感到悲伤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变成了卖惨的主战场,一些毫无逻辑的编造故事也能被顶上热门。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的就是这种吧。


因为评论区有太多假装抑郁的矫情文字,久而久之人们就给网易云起了个新名字:“网抑云”。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为了抵制“跟风丧”的现象,网易云官方发起了云村评论治愈计划,邀请心理学家以及心理学志愿者入驻,还增加给陌生人一个拥抱的暖心设计。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顺着这个话题,想跟大家聊聊抑郁这件事。


虽然抑郁症大家并不陌生,近些年来,因为抑郁症而去世的明星大咖也不在少数。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7年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报告,全球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3.2亿,平均发病率约4.4%。

每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100万,换句话说,每小时就有114人因为抑郁而选择自杀。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中国抑郁症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达到了4.2%,平均每24人中就有1人抑郁,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抑郁症的总人数达到了5000多万。

倘若根据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等教授在《柳叶刀 · 精神病学》发表的研究估算,到目前为止,中国抑郁症患者已有9500万,接近1个亿。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及12月患病率

这些数字是冰冷的,但数字背后的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每一天都是一种折磨。

“我死了,他们才相信我病了……”这是2018年,站在峨眉山金顶上纵身一跃,选择自杀的21岁年轻小姑娘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女孩去世后,她的遗书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在遗书的开篇,她写道:“我得了一种病,叫抑郁症。”


她说,“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是脆弱,想不开。我想说不是的,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就像不经常喝酒的人也会得肝癌一样。没有太多的诱因,就这么发生了。”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因为民众对抑郁症认识的不足以及对其存在的误解,我国抑郁症患者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在很多人看来,抑郁症患者就是负能量太多,喜欢钻牛角尖。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虽然这些话非常刺耳,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他们本性上的恶意,而是对抑郁症不理解所造成的误解,错把抑郁情绪当成了抑郁症。


就像康帅傅和康师傅完全是两码事一样,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不同,也如云泥之别。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抑郁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当你吃上一顿美食,睡上一觉便会消失不见,而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至少会持续2周,甚至伴随一生。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闷闷不乐,而是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即便是彩票中了大奖,也会觉得了无生趣。

我很讨厌人们动不动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很多人不过只是一时的抑郁情绪,当轻易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很快恢复后便会觉得抑郁症并不可怕。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抑郁症的误解,当下一次碰到真正患上抑郁症的朋友时,就很难感同身受,反而觉得对方矫情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崔永元所说,自己在患病初期,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身边人的误解:

“他们觉得我就是想不开,小心眼、爱算计,以前火现在不火了,所以受不了了。”

其实不仅是在网易云音乐,在很多平台上,我们都会看到一些人通过卖惨的方式骗取流量,动不动就给自己贴上抑郁症重度患者的标签。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所有表达痛苦的人都是在无病呻吟,但其中,有多少人只是矫揉造作,渴望用抑郁症来博取同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人为什么会得上抑郁症?


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狗是如何“患上抑郁症”的,并因此在业界一炮而红。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马丁·塞利格曼

他将狗狗分为三组,并分两个阶段进行实验。

实验的第一个阶段,马丁·塞利格曼对第2组、第3组小狗施加电击,第1组小狗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不同的是,第2组小狗可以通过按压地板避免电击,第3组小狗无论怎样操作,都不能躲过电击。

实验的第二个阶段,马丁·塞利格曼把3组小狗分别放入一个笼子,笼子中间有一个隔板,隔板的一端有电,另外一端没有电。

结果发现,3组小狗中,第一阶段完全没有遭受过电击的第1组小狗,以及遭受电击但是可以通过按压地板避免电击的第2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从笼子有电的一端跳到没电的一端。

而第一阶段无论如何做都避免不了电击的第3组小狗,此时只会趴在笼子里,呜呜哀嚎着,经受着电击一动不动。

为什么1、2组的小狗能第一时间想方法躲避电击,而第3组小狗却一动不动呢,答案就在于它们的脑子里形成了一种固有认知:我做什么都没用。


不是电击本身,而是电击造成的这种认知让第3组小狗放弃了挣扎,马丁·塞利格曼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


在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同样的现象也适用于人类,并认为这种习得性无助就是抑郁症的根源。


当然,这是患上抑郁症的因素之一,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抑郁症,比如遗传,童年的糟糕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长期过大的压力等等。

人们经常说,抑郁症就是心病。


这话不假,但并不全面,对一些被抑郁症折磨的患者而言,生理上的病变也令他们痛苦不安。


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作者约翰·瑞迪就深度解释了抑郁症和神经元之间的关系。

大脑中约80%的信号是由两种神经递质传送出去的:谷氨酸盐和γ-氨基丁酸。前者刺激神经冲动,后者抑制冲动。它们和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一起调节大脑的活动。

但是,当大脑内一些重要的神经递质,例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的减少,便会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异常,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

市面上大多数改善精神状态的药物,就是以调节这些神经递质为目标的,所以,当生理上出现病变时,单纯地依赖心理调节就收效甚微。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所以如何摆脱抑郁症?


摆脱的前提是确定自己得上抑郁症,所以第一步就是学会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在明确患上抑郁症的基础上,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生理改变和心理改变两个角度解决。

首先,针对生理上的。


前面我们说过,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病变,还包括生理上的病变,严重时必须接受专业的医疗介入。

比如药物治疗,通过吃药帮助大脑中的神经恢复正常,又或是物理治疗,譬如认知行为治疗(CBT),正念疗法,电抽搐疗法,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等等。

术业有专攻,以上这些方法都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切勿盲目用药,对抑郁症患者朋友而言,最温暖的一句话不是鸡汤式地告诉他们要走出去,而是一次聆听,一次陪伴,又或是一个拥抱。

最有效的一句话不是想想你的父母,而是提醒他们按时吃药。


其次,针对情感上的,要做的就是缓解情绪,重新唤起对生活的渴望。


曾看过一则TED视频,演讲者是一位与抑郁症抗争了多年的患者安德鲁所罗门。

抑郁的经历让他决心深度研究走出抑郁的方法,为此他开始环游世界寻找并采访不同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抑郁症患者,收集各种各样治疗抑郁的方法。

最后,他发现:抑郁的反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


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警惕那些假装抑郁的人

对于一个肿瘤患者,如果你让他每天早晨倒立20分钟,即便他觉得自己感受良好,但那个肿瘤依然还在那里不会改变。

但对于一个普通的抑郁症患者,如果他告诉你每天早晨倒立能让他感到精神愉悦,那么,这个方法对缓解他的抑郁症就是有好处的。

所以说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能发现,每一个人对抗抑郁症的方法是不同的,只要能找到一件让你真正放松,感到快乐的事情,它对缓解你的抑郁症就有很大的帮助。


需要提醒一点,逃避并不等于放松,对有些人而言,刷剧、看综艺会觉得开心,感到释放,但在另外一群人的内心深处,他们刷剧时往往伴随着更大的焦虑以及浪费时间的负罪感,此时,刷剧所带来的所谓放松反而不利于缓解他的病情。

至于做什么能够让你感到真正的快乐需要自己摸索,但有一个共性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借鉴,那就是运动。

前面我们提到,不少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就是为了提高神经递质的水平。

但除了吃药,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作者发现,长跑1600米就能产生和服用药物一样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神经递质的水平。

所以,如果哪一天你感到不快乐了,先跑个1600米再说~

安徒生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点花的芬芳。

愿大家都可以摆脱抑郁症的困扰,重新唤起对生命的希望,努力前行,向阳而生!

-END-


参考文献:
1.WHO.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R].Geneva:WHO,2017
2.《运动改造大脑》约翰·瑞迪
3.《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抑郁研究所

文:用时间酿酒  (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倒有不少失败教训,分享出来愿你我都少走点弯路。公众号:用时间酿酒。微博@用时间酿酒  等你来~)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