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抑云|我的悲伤和抑郁,向谁诉说?

摘要:请带着善意,去看待他人,理解世界。

网抑云,网络流行语,指在网易云音乐App评论区中存在的抑郁情绪发言过多,甚至可能有人无病呻吟、故意卖惨来装文艺,或博同情。(来源:百度百科)

本来呢,我并未觉得网抑云这个说法有什么不妥,更多地将它当作一种调侃。但是一位有抑郁倾向的朋友告诉我:她觉得被这种说法冒犯了。我才真的意识到,这种言论似乎对抑郁的人群不太友好。

一般在“丧评论”的下面,总会有一些抨击的声音,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分为以下三类:

01


第一类:认为“丧评论”所抒发的抑郁情绪是评论者太年轻,没经历过大风大浪,闲得慌,无病呻吟的表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种观点一般只会存在于老一辈的身上,他们所经历的年代物质匮乏,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也可能导致了他们对心理健康的不重视。但是在网抑云这个梗的背后,显然也有太多年轻人持有这样的观点。

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经历,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大到分手、家人去世,小到和朋友吵架、女生生理期期间,在这些事件之后,我们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处于消沉的状态,而这时候的我们就是在经历抑郁情绪。

想想自己,在经历困难挫折时曾有的消沉和低落。那个时候的你,是否也希望有个人能站在你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你的感受,安慰安慰你?那个时候的你,又是否愿意听到别人说你太年轻,经不起打击,无病呻吟?

这种观点或许是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现。看到他人处于消沉低落的状态,反而以高高在上、身为前辈的姿态,给他们贴上“无病呻吟“的标签,用训诫的口吻去批判、教育他们,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

02

第二类:认为“丧评论”的主人和自己印象中的抑郁症患者不一致,觉得他们在装病骗同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抑郁症患者都不爱说话,把烦心事都藏在心里,这实则是一种刻板印象。抑郁症也分轻中重度,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抑郁症患者符合上述的特征。

但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渴望有人能帮他们走出抑郁的沼泽。在他们被抑郁情绪反复困扰的时候,也想有人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也被阳光温暖。

我更愿意将抑郁症患者分享自己感受和经历的行为当作一种求助。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温暖、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愿意倾听、友善的朋友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丧评论”的主人,可能只有借助网络这个带有匿名性的方式,才能分享自己的经历,才有希望找到一些共鸣。为什么我们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恶意去猜测别人、中伤别人呢?

03

第三类:认为某些“丧评论”所描述的经历有bug,是在欺骗网友的同情。

不可否认,有些“丧评论”所描述的经历有bug。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某首歌的下面,有“丧评论”描述了在该首歌曲发布的很多年前,就和前任一起听这首歌的经历。

这种bug的背后,不能排除某些人故意虚构经历来骗取他人的可能性,这种行为理应受到谴责。但事实上,这种bug的出现也可能是无意的,毕竟人脑不是电脑,记忆是会骗人的。

但是我们很可能低估了日常生活中记忆偏差的普遍程度。记忆报告受人们基于经验和知识所做的推理的影响。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人传话越传越多”的原理。当某件事情经过多次的转述之后很可能面目全非,我们身边很多的谣言就是这么形成的。

同时,记忆也是能够篡改甚至虚构的。简单来说,当两个类似的事件先后发生时,我们的记忆很可能会混淆两个事件中的细节。以“丧评论”的bug来举例,评论者有可能和多位前任一起听过歌,但他将所听的歌曲混淆了。

事实上,记忆的偏差在生活中十分的普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索记忆偏差实验进一步了解。

人难免出错,在我们不能确认其错误是否有意犯下的时候,是否可以少一些戾气,别以一种“抓住对方错误“的心态去批判、抨击他人呢?

真心希望能读到文章的各位,都善意一些。生活本就不易,互相之间多一些善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或许能让这个世界更温柔一点。

作者:脑斧
责任编辑:殷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首发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