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了的心理发展教育


自从婴儿呱呱坠地,便开启了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智力发展的漫长旅行。其中,心理发展,虽看不见摸不着,但确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好比一颗带有成长基因的心理种子,给它阳光和水分、舒适的温度,就能从黑暗中破土而出。遗憾的是,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的关注程度相比,对心理发展的关注程度严重失衡。

结果是,每年有10万名青少年,还来不及发育完全身体,来不及施展所学才华,便已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冲动自杀,所有自杀行为都是忍受了长期精神折磨之后突破心理阀值的表现。

01

心理发展越好

心理弹性越强


今年10月份,教育部提出“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消息一出,网上家长热议。“中考”一词刺激了家长的敏感神经。

原本中考作为“小高考”,家长们都在提前几年做规划,而这个消息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让家长陷入一种失控的感觉,无形中增加了压力。

上了初二学习紧张,就停了坚持多年的钢琴课,这下还要继续练下去了。”

“我家孩子没怎么学过艺术类的课程,还得补上,本来学习就紧张,还要学习艺术课,真头疼。”

“艺术类的兴趣班费用都很高,家里又没有人能辅导,这又是一大笔开支。”

家长们围绕着时间、精力和金钱,感受到了不同的压力和焦虑。然而,除了对分数焦虑外,有多少家长认真想过国家提倡美育的目的是什么?

体育纳入中考已有多年,现全国各地中考总分都含体育分数,而且比重呈越来越高的趋势。国家提倡中考体育的目的很容易被理解,就是为了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然而美育给学生个体带来怎样的“好处”,似乎除了分数外,还没有大众的共识。

科普中国“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

显然,国家提倡美育的意图很清晰了。心理发展越好,心理弹性越强,应对压力的心理阀值就越高。

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心理和智力(学习)发展。体育关系到身体,美育关系到心理,智育关系到学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数据显示:

  • 全球大约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 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 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

  • 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压力的增加以及对心理发展教育的缺失,成为压垮孩子们的两大因素。孩子们的各种压力的提升与其心理发展被重视之间不成正比,甚至相反。

对心理发展的缺失,是意识问题,更是代际传承。然而,比起探究其根源更为紧迫的是,从此时此刻起,如何给孩子的心理多一点关注和照料,让心理小种子早日离开黑暗破土而出,开启心理发展之路。

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是需要作为主要抚养人的家长们思考和付诸行动。

02

孩子感到舒适的陪伴

才是心理发展的土壤


早上,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

孩子说“这两天我常跟C玩。”。本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知道C是班里很多孩子都讨厌的性格孤僻的难交流的孩子。前一天,C与他人发生争执后,当场怒摔玻璃瓶子,碎渣子差点进到儿子的眼睛里。

我问他跟C平时关系好吗?他说“还可以吧,我就是想起肖枫说的那句‘别人已经把他当怪物了,咱们再把他当怪物,他就真没活路了’。”我会心一笑了。

肖枫是影视剧里的角色,是儿子喜欢了4年的偶像鹿晗主演的励志偶像剧《穿越火线》里的主人公。

这是他第一次看偶像演的电视剧,而且还有喜欢的射击类游戏元素,总是兴奋地给我讲述游戏规则和剧情,讲起来滔滔不绝,我慢慢地也被吸引了。

后来,每天45分钟,我陪他一起刷剧。我们一起讨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理,一起开怀大笑、一起揪心愤慨。仿佛我也穿越到了他的年纪,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两个人的心。

当我放下父母角色的外壳,全身心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时,孩子的心理悄然发生了变化——能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不喜欢的人,并愿意用最朴实(玩)的方式给与对方支持。

无论这种变化来自影视剧的影响,还是他自身的思考,可以确定的是与我(家长)的互动和相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所以,只有孩子感到舒适的陪伴,才是心理发展的土壤。而让孩子感到痛苦的“陪伴”,只是心理发展的障碍


03

被接纳的情绪

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小时候的情绪体验和对情绪的反应,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发展。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需要被看见、被接纳,需要让情绪在身体里流动起来,而不是消灭它。

小时候吃过的食物、玩过的游戏、走过的山路,每一个给我们带来过快乐和幸福的事物都被刻进我们的身体和心理。虽然身体已长大,也已远离了家乡,却仍在异乡寻找那个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快乐和喜悦。

每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回到大自然之中。走在绿荫葱葱的山间小道,仿佛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慢慢地意识到,我在寻找小时候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快乐的、喜悦的。

桌上放着一盘凉薯,老家在南方的同事,欢欣雀跃,边吃边说儿时吃凉薯的感觉,那种快乐和幸福感流露在眉宇间。而老家在北方的同事,看着陌生的食物,小心翼翼地品尝,却怎么也品不出那种味道。

同样,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的、恐惧的、焦虑的事情和关系模式,也刻进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即便逃离到异乡,却仍然在折磨着我们。

儿基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表示:半数左右的心理问题出现在14岁以前。

当孩子被家长训斥哭泣时,Ta的伤心和恐惧情绪是真实的,家长的愤怒情绪也是真实的。此时,若不让孩子通过哭泣发泄情绪,而被要求立马擦干眼泪,那么迫于恐惧孩子只能抑制伤心的情绪。如果小时候总是需要抑制情绪,那么慢慢地学会压抑自己,不敢向他人表达愤怒,从而转向攻击自己。

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情,期待父母的赞扬和鼓励时,总是得不到与期待所对应的回应,反而会被指责或要求做得更完美,那么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自信深深埋入身体里,甚至会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很优秀的人,却总是觉得自己不好,不敢承认自己的优秀,更是无法真正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从小被否认的、不被允许的情绪,它们并不会消失,只是换一种方式存在于身体里。而这种方式往往会阻碍心理发展,形成刻板而不成熟的防御模式,无法适应身体的成长以及环境的变化,成为随时可以被引爆的情绪炸弹。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现在很少有孩子能够接受关于管理负面情绪的正确指导,也很少有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孩子能够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被接纳的情绪,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不被接纳的情绪,阻碍孩子的心理发展

文:二楼的巴士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