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家里是很普通的基层家庭,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抱怨家里的困难和贫穷,可是我妈对吃和穿这两方面很舍得。
想不明白某些合理的用钱请求会被骂。 有告诉过我妈,向我抱怨这些对我的影响,但是她总说家里的情况是这样没办法。
妈妈肯定是爱我的,正因为这样,我才更加理解不了。
summer糖糖:曾国藩曰:“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在提问区看到了你的提问,我想你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很困扰,一方面你的母亲会对你说“钱不够时找她要”,另一方面她又会断然拒绝你的请求,甚至不断的抱怨。我想这样的矛盾感深深影响了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情况呢?
【母亲的矛盾行为源自于她的生活经历】
这种矛盾和抱怨可能体现在他生活的很多方面,而这种抱怨也是她对生活的映射,对现在生活的不满意,所以用这种抱怨来表示反抗,这也许是妈妈的发泄方式,并没有针对你或是要钱这件事。
多了妈妈的生活经历也许能帮助你理解这种行为的原因。我想你平常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吧,即使经常被拒绝,经常向你抱怨,你依然可以肯定母亲对你的爱。这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的母亲。
【辩证的看待这种交往方式】
你跟母亲说过这种行为会对你造成影响,当然就行你说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她也许会使你伤心难过,但也很大程度上的培养了你独立的性格,你会自己兼职去赚钱,能够安排自己的计划。这也是母亲带来的影响。这件事不只是带来负面影响,不是吗?
【理性的认识自己内心的情绪】
在全程的描述中都是你妈妈的事,可以看出妈妈在家庭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当母亲经常向你抱怨、大学需要你自己要自己承担一些时,你会感到压力,而这期间产生的压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释放,反而越积越多,所以你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先缓解自身的压力。
辰境:2星优质答主,心理作者
题主,你好!从你的提问中,可以看到,你对爱你的妈妈,却不愿意满足你的钱不多而合理的请求,感觉十分苦恼和伤心,甚至偷偷哭泣,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母亲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之间的矛盾点,也许能帮你缓解纠结的心情。
关于妈妈的想法:
“我家就是很普通的基层家庭。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抱怨家里的困难和贫穷。我妈对吃和穿这两方面很舍得”
从题主的描述中,家里的经济状况似乎不是太好,也不会太差,主要原因是吃穿方面似乎不落后与旁人,但家里实际情况,你并不了解,所以感觉妈妈的抱怨只是不想满足你的需求。
-
站在妈妈的角度,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家里确实经济不宽裕,比如吃穿用度支出后,银行存款捉襟见肘,如果出现生病或意外等情况,家里的生活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所以有种危机感。吃穿用度上舍得花钱,不知是那种程度的“舍得”,是比“贫穷”舍得,还是不落后与周边人,还是吃穿追求大牌。也许在她的消费观中,认为营养很重要,以及不希望周边人看轻自己和孩子(人靠衣装)。
还有一种可能,是妈妈希望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格,不缺钱的情况下,营造出困难的状况,为了锻炼孩子。
不过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从小时候就开始“抱怨”,不缺钱的状况,从细节也会有些体现,比如:除了孩子要钱时,一般不抱怨;买东西不比价;买大件物品说买就买,等等。当然,也可能前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
再来说说妈妈拒绝你“钱不多也合理的请求”。
关于钱多不多的问题,这个需要和日常支出做比较,比如:妈妈舍得给你1000元买大牌运动鞋,2000元赞助买电脑就不算多,如果平时给你都是一两百的零钱,2000也许就不算少。
关于合理,这个也需要从你和妈妈的视角分别看。
比如:换手机、买手提,手机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出现不能用的情况,想新换的手机多少钱,为什么要换。
也许手机屏幕碎了,你觉得换手机很合理,妈妈觉得刚买没多久,修屏幕就好;买手提也同样,家里有台式机么,可以满足正常学习需要么(家长一般不考虑娱乐需要),想买的手提多少钱,为什么要买这款(这么贵,有便宜的啊)。
看,从不同的角度,是否合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钱多不多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非必须品,想从母亲处获得赞助,需要说服妈妈,为何是合理的,也可以给一些对应的方案,比如:我考上XX大学,妈妈奖励我台手提电脑吧。
相信只要确实有需要,妈妈又拿的出钱,爱你的母亲是不会拒绝的。
-
关于大学生活费的问题,可能主要是观念的转变。
也许你认为妈妈让你承担一部分生活费,是她不够爱你,所以不愿意继续提供物质保障。
实际上,中国很多富裕家庭,甚至会让孩子自己赚大学学费。大学生已经年满18岁,具备独立生活的身心基础,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和父母关系紧密,父母买房买车带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有人毕业了,还一直不找工作在家啃老。
实际上,大学是和社会连接的过渡,越快适应社会的规则,能越早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个体。
我和在美国长大的表妹一起吃饭,表妹不理解的是,我买房我父母支持了部分首付,我不理解的是,她大学同学学费自筹且住父母家车库还要交房租。
看,我们可能觉得美国父母冷酷,而他们的角度看,中国的孩子都是婴儿,永远长不大。
莫小凡(猴面包凡):(=^¨^=) 心里的话,有人听就是温暖。
给题主一个简单的抱抱,看得出来题主和母亲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只是在钱财方面会有一定的分歧,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解母亲的行为,所以心里会很难受。
1.对于自己喜欢或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会想办法实现
题主提到母亲对吃和穿是很舍得的,因为这些是她喜欢的东西,不过我们并不是很在意,因此很多时候 get 不到她的点,会不会感觉母亲有时也是在浪费金钱呢?
同理我们认为的合理消费对于母亲来说也是不理解的,所以她才会抱怨说我们不懂事,因为在她的价值观里这些东西的意义都不大。
因此我们确实很难拿自己的价值观和别人进行匹配,尤其是在我们经济没有独立之前,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确实需要找一个平衡点。
2.早点独立确实可以让我们成长的更快,可是母亲的教育理念确实不太恰当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生活所迫,不过我们的日子还没有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只是母亲的行为确实让我们很苦恼。
不过我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题主目前似乎是在高考的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先把重心放在学习上,至于大学里的生活费以及学费等问题,还是有一些其他方案来解决的。
比如一些大学会有免费定向生的名额,学费是免费的,而且会给一定的补助,当然大学里也有奖学金以及助学贷款,这些都可以帮我们缓解一定的压力。
因而我们先不要担心未来的事,等高考成绩下来之后再抉择也可以的。
3.有自己的价值观,钱确实不是靠省出来的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笔账,假设我们一个月可以赚 4000 元,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开支 2000 ,一个月最多也就是剩 2000 了,为了多省 500 元,我们什么都不舍不得吃,什么都舍不得穿,最后也没有省下太多。
如果我们把省钱的时间用来赚钱,每个月多赚 500 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随着能力的提升,赚钱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时间值钱。
当然省钱确实是有必要的,有积蓄可以让我们更有底气,因而在提升自我方面的金钱是有必要的,铺张浪费是没啥意义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希望题主可以想开一点,先做最好的自己,有些事可以慢慢做主,等你的好消息哦。
我是小凡锅,世界和我爱着你。
犟鱼 :1星优质答主
看着你的描述,我能深深体会到你的委屈和不理解:
我可以确信我妈是爱我的,但似乎一旦涉足金钱二字,我妈就变得让我不喜欢。她不仅拒绝批评我,甚至还希望我能自己赚钱用于大学生活费减少家中开支,明明我还是个没毕业的高中生。
为什么妈妈总是爱抱怨家里穷?明明据我观察情况也还好,而且于吃穿上也很舍得。
对于妈妈总是爱抱怨穷,我想是不是曾经你的家庭确实经历过一段穷苦的日子,可能在你有记忆后家里情况得到了改善,但是父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你的父母的,他们也曾有过没有你的几十年生活。或者你不记事前的日子,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要艰难。
过过苦日子的人会有一种危机感,他们害怕那种口袋里没有余钱,家里没有余粮的感觉,因为那是真正会威胁到生存的本能惧怕感。所以即使家里情况现在变得好了,但是于妈妈的意识里,依然存着一份害怕,她渴望更好,渴望心里能更加安心。
你还提到了一点,妈妈在吃和穿的方面还是挺舍得的。这说明妈妈虽然会受制于自己本能遗留下来的的危机感的束缚,但是她还是爱这个家的。
可能我们无法感受到吃和穿这两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对于那些曾经无法拥有到的人来说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可以威胁生存的基本需求。
所以父母爱我们的表现就是从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里面拿出一部分给予我们。吃好一点,穿暖一点……这是大部分父母给予孩子的关心。
为什么我的一些钱不多且合理的请求总是被拒绝,而且还会批评我不懂事乱花钱
如我前文所说,他们的认知里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于基本需求上可以满足自己的孩子就行,超出他们认为的范围那就是没必要和浪费。
比如,你认为买鞋的标准就是穿着舒服、质量不错就行。但是你的一个同学却认为鞋子一定得是大牌的,否则就不能算鞋子。此时你心里的想法是真浪费奢侈。所以我们和父母的状态就类似于这样。
你后来说的想要买一个电脑却被拒绝,也是因为电脑等这些电子产品,于他们来说不是必需品,更不知道其重要性,甚至可能于他们的认知里,这些东西被划分在用于打游戏等他们认为不健康的活动范围里。
还有为什么你曾尝试表达过自己的感受,但是妈妈却不以为意,甚至让你更加难受。我想这也是因为她的认知框架里没有这些东西,自然无法理解你。
因为我们的教育水平和信息接触等各方面的提高,我们的领悟和接受能力会比父母强得多,而他们的成长环境与我们大不相同,我们不能以着自己的思维去看待她们。
明明我还没有进入大学,妈妈却希望我能自己赚大学生活费
我能想到的有两点,一点是我上文说的妈妈对于没钱的日子有种无意识的恐惧感,想要能多些渠道尽量减少家中开支,而你则是可以托付的对象。
如果你能拥有赚钱能力了,这样可以减轻她担忧的感觉。还有一点是妈妈并不知道大学意味着什么,在她的想法里,可能大学就已经是基本上步入社会了,是可以自力更生的时候了。
写于最后
看着你的描述,我能感受到你是一个内心敏感和懂事的孩子。
但是我最想说的是,虽然父母很重要,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但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也很重要,我们也要学会爱自己。
不苛责自己的父母,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也仍在这成长道路上摸索着,徘徊着。
当然也不要强迫自己去迎合自己的父母,分清楚界限,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爱父母,但也别忘了爱自己。
朵朵莲: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刚刚好,生命如此可贵,珍惜当下。
-
由于妈妈在你的童年时期抱怨困难,给你内在种下了匮乏的种子。
那件事对于你来说是矛盾的,妈妈一边说很困难,一边吃着喝着,用到一些很好的东西。所以你也在试探妈妈是不是能够给你买一些好的东西。
妈妈在她的思维局限,认为给予你更多会让你有所膨胀。不能自食其力,于是她没有满足你。
她把那种对你深深的爱藏在了心里,哪怕你指责她,抱怨她。她也无所谓。妈妈生活的那个年代是物质很紧缺的时代。有吃有穿就已经可以满足,她思维还是局限在过去的那个时代。
-
以她局限的思维来对待你,这是妈妈需要成长的一部分。
你没有错,你追求美好的生活。
上了大学,妈妈觉得你已经成年,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给自己创造。同时她也希望你能够自食其力,于是她把这种对你深沉的爱转化为让你去自己承担学习的费用。
她有她的道理。当然如果你赚不到钱的时候。妈妈也会承担起她该承担的责任。
-
她把认为对的事情,把她认为她能够做到的事情传输给你,希望你能够提前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而由于你们学校生活的环境,可能你身边的人是父母都在给予。你也在比较,让你内在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这个也很正常。没有对错。
只是你没有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能够正确的面对妈妈这样子对待你。
你可以问一下妈妈。把你的需求说出来。大学买一个电脑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有妈妈不爱孩子的。可能她觉得买电脑会影响你的学业。在自己的思维里,其实你买电脑,是为了更好的继续学习,让自己能够更快方便学习。
所以你们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但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不像别的孩子与妈妈对抗,而是把你们的经历告诉专业平台,这就是你的智慧。
当你的内在有能量的时候,富足的时候。不再自己的世界里看待问题,你就可以发现:妈妈,虽然没有满足你,妈妈背后也是有需求的。
她希望你在大学里能够更好的学习。不希望通过别的事情来干扰你。她不给你买,并不代表她不爱你。你值得拥有一切的美好。只是妈妈在自己的思维局限里,她会揣测,会控制你。
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买电脑是为了更好的高效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工具,妈妈哪怕是没有钱,哪怕是借,她也会给你买的。
妈妈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决定了她对金钱的一个认识。她把这种匮乏带给了你。
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都有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愿望,有了付出才能得到。
当妈妈不能满足你这些条件的时候,你也能够正确的面对,也能够想出你最好的办法。来努力的提升你自己。
相信你的影响,你的改变会带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