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宗教与心理学,柳智宇的经历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曾经是数学天才柳智宇,后来出家8年。
最近有新闻说,柳智宇要从龙泉寺下山了。
宗教与心理学之间的连接,柳智宇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徐若航:中南大学特邀心理咨询师/二级咨询师


说说宗教和心理学的关系吧,我的观点是“八千法门实妄物,释迦说法自糊涂”。


传世的宗教最重要的一点是利用人心的恐惧——对不确定的恐惧、对内心冲突的恐惧,达到对宗教认同的结果


几乎所有宗教都相信“你不信我肯定玩完”(希望控制人类,用恐惧统治人类的,不正是神吗?——银河英雄传说)。

它们是一些人心理现实或者自然规律人格化的产物——所有宗教都相信神是无处不在的,它们以一种人们不熟悉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如今的物理或者化学的定律也是如此,只是它们没有被人格化。


就像《三国演义》里会用武将单挑代替战争具体细节的描写,吕洞宾(吕岩)也曾用“金光”来形容自己修行时开悟的感受。

弗洛伊德曾在《一个幻觉的未来》里说“宗教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神经症”。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这话很有道理,但不全面。


咨询里能看到:人们会因为内心的不安,而向宗教寻找确定感,希望神能为自己担负起自己无法面对的责任,逃避死亡、无意义的感觉,投入到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的怀抱里……这时候的宗教和其他神经症并没有两样。

但是真正的宗教是不需要人们认同它的,它是一种规律,不会替人完成任何事


如果看到和宗教有关的东西能有所感悟,那它就是有意义的


《金刚经》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须作如是观”,它们真正的意思不是说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就像游泳、骑自行车,都需要自己去做了才能学会

“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之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没办法教会的。


李丽峰:二级咨询师/资深催眠/NLP治疗师

心理学和宗教的工作内容目标相同,但是工作方式不同。

心理学和宗教都是在努力帮助人们摆脱痛苦,获得幸福。幸福是一个哲学命题。

人类痛苦产生的根源就是自我为中心,心理学叫自恋,佛教称我执

我的成败得失,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左右了我的喜怒哀乐。

宗教是唯心的,心理学是唯物的

宗教和心理学不同的是宗教追求的是来世幸福,心理学追求的目标是现世辛福。

宗教是出世的,心理学是入世的。

宗教让人们接纳放下,俗世是苦的通过让人们脱离红尘俗事来摆脱痛苦心理学让人们在俗世红尘中获得幸福。

宗教可能只能少数人能领悟得到,是讲究机缘的,因为大部分人既不想放弃俗世中的欢乐,又想逃避俗世中的痛苦,所以心理学能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心理学是人人都需要的。


空白:用心等待,属于你的终究会找到你

ta的主页

准确来说,每一个深入心理学的人,最终都会走向宗教。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在他们领域达到顶端后,都把目光投向了宗教,因为那里有吸引他们的东西。

有科学精神的人,都有一条准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宗教”的最终目的就是“实际体验”,虽然这种体验存在不可复制性和普遍性,但它对个人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并且当你体验到它时,你会坚信它是真实的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行为模式,但随着时代和网络的发展,它逐渐走得更深入人的内心,但这种进展的快慢是受到“科学实践”的限制的。


唯一的好处是,它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心理学实际并不能解决人们本质的问题。

宗教”,这里要与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宗教所分开。
它不是形式,不是教条,不是恐惧,不是逃避……
它是纯粹的内心的探索,它是探索“我”的本质,探索“我与世界的关系”。它即是无限,又是有限。它是“它是的一切”,也是“它不是的一切”。

在大多数人看来,柳智宇的行为不可理解。
这里我这么来看。
第一阶段,被称作天才,开始接触“宗教”,并从中得到他更想要的知识
第二阶段,出家8年,得到智慧,了解“入世”是他目前需要的。
第三阶段,体验和印证生活,利用俗世修行,最终要完全破幻

而对于宗教和心理学说给出的启示,是在告诉大家,当你有一天准备好的时候,它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


它们是通往内心探索的大门,只有你选择打开它(内心)时,你才能走上这条路。


高恒心理咨询师/家庭系统排列师

在谈宗教与心理学前,先谈谈柳智宇的经历,曾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满分金牌、北大数学系尖子生、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得主,这样的一位数学天才,背负众人期待,但北大毕业后,他却走上了一条不被理解的道路,独自赴赶北京龙泉寺剃发为僧。


这背后必然有他对于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或者说是被心灵中的某种理想或者力量驱动力所驱动,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至于他所选择的路是对是错,还是说这是他生命轨迹中必然需要经历的一段旅程,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毕竟他是他自己生命的主导权,有权利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过去的选择只有他自己才最有发言权。


关于宗教与心理学,在过去心理学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时期,很多时候,宗教扮演着心理咨询的缩影,人们有什么事情想不通或者内心没有信仰。


信仰是心灵的某种有力的精神支柱,通过宗教让人们建立某种信仰,也可以说是赋予生命本身对未来的某种具有正面意义的使命。


宗教里面有一些词语,叫观照,内观等,通过不同的人事物照见自己,观察所发生的一切,了解自己思想的运作,目的是更清晰了解自己,和今天心理学中的另一个词语觉察有异曲同工之处宗教保留着过往历代的原始仪式感,这也是让当今这个新时代的人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路径


时间总是不会停留在过去的,人们的思想从旧有的意识解放出来,也造就了心理学的发展机遇,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人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从没有停止向前发展,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心理学作为一个领域从宗教里面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领域,这好比是孩子长大了,必然会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边界,领域意识,这也是必然发展的方向。


话说回来,柳智宇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正如过去柳智宇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经历心智没有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婴儿到童年到青年到成年阶段的心智发展历程婴儿和童年学习基本生存条件反射的认知,青年阶段有自己的意识独立认知,小试牛刀,这正是这个阶段的思想特征。


柳智宇的出家,正是在这个意识发展期间所发生的,经历了这八年的出家经历,思想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熏陶,渐渐走向成熟,从新思考定位,需要为自己,为社会做些什么,用接下来有限生命时间活出自己,这是出家后下山的某种使命感。


生命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轨迹的路线,这让人们学习到,不管经历了什么,都需要有随时调整走向未来前进的方向。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