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什么是“内卷”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什么是“内卷”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什么道理?


昆仑云曦:用行为经济学解读心理思维,重构深度认知,创造人生价值。

ta的主页


内卷化,也叫过密化,最初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以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

 

其后,内卷化逐渐演变为对于某种停滞性的经济发展阶段的描述。美国象征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爪哇岛的田野调查当中,将当地不断将劳动力投入至水稻种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里,从而无法将农业生产延伸为更具经济效益的工业生产的现象称为农业内卷化。

 

历史学家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清代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

 

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他认为增长是指”量”的积累,发展则是指”质”的改变和提升。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农业社会在”质”上的改变和提升,反而陷入了重复劳动,这时,无发展的增长、低水平重复的内卷化效应就出现了。

 

自此,内卷化概念开始逐渐延伸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尤其是互联网开始了广泛讨论。

 

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指的是一个人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状态。

 

最明显的是学历鄙视链,刚开始,拥有高学历的人在社会上就业优势比低学历高得多,于是每个人拼命提升学历,社会总体高学历的人增加了,但是总体发展质量并没有和学历提升同步。很多人的学历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情商也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同理心和爱心也不足。

 

有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违法乱纪更隐蔽,危害也更大。人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和学习增加同步。这也是一种内卷化。

 

个人要想突破内卷化,就需要跳出单纯的学历论,全面综合提升整体能力,尤其是情商和人文素养,去整体规划自己的提升,这才是破局之道。


叶紫苏苏:有一块地方 在错误和正确行为之外 有一块地方。 我会在那里迎接你。 当灵魂卧在那草丛中, 这个世界太拥挤无法谈论。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我是苏苏。

最近刚好在写有关内卷的话题,便来回答一下。

什么是“内卷”现象?


内卷这个概念最早是格尔茨通过对爪哇岛的农业经济的总结里面提出来。他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农耕社会长期没有大的突破。

农耕经济是越来越精细化的,在每个(土地)单位上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我们可能会想象说投入的人力越多,你的产出也会是高的,可实际上这一点的提高,因为人力多投入而增加的产出,就也只够人力本身的消费了,就是说你多了一张嘴就被这张嘴消费了,如此而已。

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多少年一直如此。

但我们现在谈论的内卷,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概念。

现在的内卷即“白热化的竞争”,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内卷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未出生那一刻的胎教到出生后的早教;从幼儿园开始的择校一路“卷”到大学的名号、绩点,更别说进入职场后的“996”“007”,甚至连情感交友都可以直白地内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内卷背后:高度一体化竞争


内卷成为国内近10年突出的现象,和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则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的基底。推荐可以看下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的访谈。

人类学家项飙在谈内卷时说道,“内卷”是有一点中国特色的,在现在的语境下,它描述的是一种高度一体化的竞争。

他说道:“我们今天讲的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不分化,大家认准一个目标为同一个唯一的目标活着。”否则的话,如果你在职场不高兴,你去干点别的,开个面馆不行吗?

 

在其他国家可能可以,但我们不可以,如果去开面馆,即使面馆大受欢迎,大家的潜意识还是会认为“你怎么混成这副惨样?”

综合起来就是,我们要在统一的思想框架内,统一的资源标准内,争夺一份属于自己的资源,大家不用想别的,就为了这么一点资源忙碌着。

其背后的情绪:集体潜意识的支配与个体自我感受之间的割裂感。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身处其中的内耗,却又不得不卷入其中。一旦卷入,就无法退出。

其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情绪,就是“集体潜意识的支配个体自我感受之间的割裂感。”

 

集体潜意识:又译作“集体无意识”,是荣格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是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底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

 

“成功标准,出人头地”似乎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默认的一致概念,即使我们不想上班,我们仍然希望自己或后代“有车有房年薪百万。”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我们的价值观被社会主流裹挟,似乎我们不去争取这些,就会让父母担心,让朋友笑话,让后代受苦,自己也没有面子。集体潜意识成为隐形的道德压力,让我们不敢退出。

 

然而作为个人,当每个人看清楚内卷的实质时,都是绝望的,它让人成功却不能成长,更何况身处其中是极其消耗精神和体力的。因此,我们的感受又是身心痛苦。

 

夹在其中的我们会产生很混乱的感觉,一方面痛恨内卷,一方面又不得不成为内卷的一份子,产生强大的焦虑感。

这就是我们对内卷的情绪。

木兰木兰:喜欢心理的二娃妈妈

ta的主页


内卷现象其实说的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大家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在这几个人当中,有比较、监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说谁更努力的工作,谁加班更晚,谁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


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处于这样的一种循环,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里觉得如果我做的比别人少,会不会让领导不满意?如果我比别人提前下班,会不会让领导觉得我工作不用心?


这样的状态和我们现在的社会氛围有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不免都会被内卷,感觉工作不断的重复,然后会自我懈怠,没有长进也没有发展。将来好像也没有任何的变化,不需要做任何的准备,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本来在工作之前信心满满,甚至有一些自己的幻想,想要达到怎样的状态?想要竞争怎样的职位?想要创造怎样的成果?但是,现实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好像都让我们看不到未来,也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凭着自己一口气,每天重复着不变的生活模式。

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该如何打破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之余去幻想自己将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想过之后,又觉得那样的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甚至会感觉自己真是异想天开,也只能幻想一下,生活太难改变了,那样的人生太难实现了。

其实,这样的一种内心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对那个目标是不确定的,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不确定的。就算内心有那样的愿望,但是自己真的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吗?进而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会用自身和外界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验证明自己真的很难达到那样的生活状态。

所以,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如何能离自己梦想的生活更进一步,需要学习什么技能和知识或者能力,来让自己更有把握去达到自己梦想的生活,是解决内卷这个问题的办法。

只要给自己希望,给自己力量,规划自己一年、五年、十年的目标和计划,就一定可以一步一步的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或许,会有一天发现,那个方向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又有了新的目标,新的理想。


小麦琳琳:用爱传递生活!知行合一,方能幸福!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我是咨询师小麦,见字如面

我对“内卷”这个词的理解,他是一种网络热词!从字面看,就是内部卷入蜂窝。

如,考一个公务员,里面明知一个名额,都一窝蜂的网上凑!1000人甚至一万人去报考竞聘!

如,找一个好岗位,明明一个岗位,也是一大堆简历无数投递。

比如,学校开展一个有利于学生的奖项,一群努力的孩子都为获得而去百般努力!

是什么让这些人出现这些现象!


  • 首先,功利性的心态造成的!

    只要是轻松的,好的,有利的,无论难度多大,每个人都向往自己是那个最优秀的!成为人们心中的佼佼者!

    因为这个社会,人们对于务实性的东西少了点,想着名利,荣誉,奖项可以代表自己的能力!

    也是现在各种机构考核人才的标准!对于学子们,竞争压力下,不得不加倍努力去拼搏。

  • 其次,现代人不务实的表现心理

    目前属于经济体制社会,要挣钱工作还要体面,不像以前工农社会,只要有份活干,人们开心的不得了,可是现在呢?干个工作,所有人讲究体面,讲究挣钱!

    失去了原有工作的意义!每个人为了体面工作不惜一切代价。

  • 最后,家庭教育影响

    现在孩子从小父母各种对比,别人报一个课外班,有些父母报两个,生怕自己孩子不优秀,孩子从小也觉得只有荣誉多,奖项多,他就是最优秀的。

    确实奖项代表了一定的优秀,也有一些只是为了虚名前仆后涌而上的。

一切的一切也来源于攀比风,心理学也叫从众心理;


总之,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特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天蓝心怡:1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一、什么是“内卷”现象?


白热化的市场竞争、996的职场文化、各行各业疯了一样拼绩效这些就是中国现在语境下的内卷现象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些现象存在,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非要如此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文化叙事在背后不断的推动。

「以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为导向、高度一体化的社会组织方式、以及高度一体化的价值评价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当代叙事

在这么大的国家、14亿人口当中,每个个体要追求几乎是一样的东西、规划同一种人生路径、被同一套价值体系所鉴定和评价才说得过去,不然就是离经叛道、被社会非议。

这种「一体化」叙事才是「内卷」真正的原因。


不是市场竞争真的这么白热化了,不是公司必须996否则就倒闭了,也不是绩点第一就真的代表成就有多伟大。

这些现象存在,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非要如此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文化叙事在背后不断的推动。蓝图如此,才不得不建造起一栋又一栋全无二致的房屋。

不这么做还能怎么办呢?不达到这个标准怎么叫优秀呢?不过上这种生活怎么叫成功呢?

没有第二种活法。

 

三、背后反映出什么道理?

这个独特的现象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叙事有很大的关系。


人总是通过「元叙事」理解自身在社会、世界、以及人生各阶段中的意义,比如过去的创世传说、英雄史诗、民间神话、祖先由来,就都是这样的叙事。这些故事之所以是元叙事,是因为它们回答的通常是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大问题,帮助个体建立自己与世界、社会和他人最基本的联系和认知。

我们现在说的「高度一体化」的叙事就是深受中国文化元叙事影响。中国社会的元叙事是「祖先」叙事,而西方社会则是「上帝」叙事。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逻辑、价值体系、社会组织结构都是围绕「祖先」展开的。

由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祖先和上帝的元叙事逐渐让位于科学与理性的元叙事。

人们开始用数字、计算和模型来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命运。光宗耀祖和荣耀上帝的故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意识。但,几千年来元叙事塑造的思维定势可没那么容易消除。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先崇拜虽然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但「光宗耀祖」的文化逻辑并没有消失。只不过这个「祖宗」变成了家长、亲戚、师长、家族。

主要是家长。

「祖先叙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衍生出了今天高度一体化的「所有人挤一个赛道」的内卷叙事。

「不能有第二种活法」背后的驱动力和道德绑架力正是来源于「祖先叙事」下「光宗耀祖」的文化逻辑。


你无法有第二种活法,是因为你从始至终就没有为自己活,你是在为祖先活。


原因就在于我们找到了构建「内卷」这栋大厦的蓝图。这个蓝图就是:要逃脱内卷对个体生命的影响,就必须要修改「祖先叙事」。

虽然生活在现代,但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和小孩还生活在「光宗耀祖」的文化逻辑中。这个文化逻辑深深影响着父母和子女的每一个选择、期待、决定。在选专业时动摇我们的志向,谈恋爱时影响我们的择偶,工作的时候定义我们的成就,日复一日的砥砺前行中左右我们的情绪和判断。

生活不是只有一种活法,赛道不是只有一条。


你无法为“祖先”而活,永远也满足不了“祖先”的期望和需求,那本也不该由你来满足的。如果你已经深受其害、却无法打破祖先叙事的锁链,那么就从你这一代开始,不要再用这锁链锁住你的下一代了。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