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为什么家长舍得把孩子送去戒网中心被强迫电击?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最近大家都非常困惑的是:
杨永信还在?没有坐牢?竟然还有微博?
柴静对网戒中心孩子们的调研和采访视频当时轰动一时,可是竟然没有取缔?
全国每个城市竟然都还有网戒中心???

为什么家长舍得把孩子送去戒网中心?
为什么家长说希望和孩子修复感情,不是用关心和陪伴,而是用电击的方式修复?



蔡艺云:国家二级咨询师/精华回答者

不费力就可以显得家长已经很尽力



吴子系:精华回答者

他的主页

“为什么家长舍得把孩子送去戒网中心?”令我想到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代理一个美国的英文培训品牌,有个自己的小机构。她挺有责任感,当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家长来解决的时候,就请了些还不错的老师来办家长课堂,免费的


但这个课堂办了几期就不办了,我问为啥,她说:“我这个课是给那些有问题的家长开的,他们只要改一点点,孩子就有很大的受益,但是你说怪不怪,有问题的家长都觉得自己没问题,请都请不来,反复来学习的都是些本来就已经不错的家长”。

我们问“为什么家长说希望和孩子修复感情,不是用关心和陪伴,而是用电击的方式修复?”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电击根本不能称之为一个方法而在那些送孩子去戒网中心的家长眼里,这就是个方法啊,不送给杨大师,送给你啊?

柴静的采访轰动一时,但轰起的主要是那些本来就不会把孩子送去戒网中心的家长,他们的激动是在于发现世界上还有这么不可想象的东西?


而那些送孩子去戒网中心的家长可能会觉得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把我孩子弄好了试试?你们把杨大师取缔了,以后我们连个送的地方都没有。

我们自然是觉得孩子出现“网瘾”,问题多数出环境和家长,但是有这种意识的家长孩子多半不会“网瘾”,而“网瘾”孩子的家长多半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既然不是自己有问题,那当然得治孩子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嘛,“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



赵军 :国家二级咨询师/精华回答者

1、意识层面,父母:父母都是为你好,让你养成好习惯,不然你以后怎么办。

2、潜意识层面父母能做的都做了,你不好不是我们的责任;父母是对的,孩子必须听父母的。

3、如果孩子不听:不听父母的,就冒犯了父母的权威,父母的权威被冒犯,父母就会觉得没有存在感生命意义就没有依托,内心就会有巨大的恐惧升起,所以这时候已经不是对与错的斗争,而转变成了存在与不存在,生与死的斗争。

4、愿意送孩子去的父母一定被自己为了孩子的未来忍着心痛和别人的指责的高尚的道德感所深深感动,逢人就心痛流泪不已。



净土:精华回答者

ta的主页

很简单,家长需要的是听话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个体必然会产生自己的意识,而自我意识会将个体变成另一个人,而不是家长期待的那一个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养孩子的目的就一个,延续自己的意志,当孩子偏离家长设定的方向时就会让家长感觉到背叛


对于背叛者,什么方式都无所谓,只要能纠正“问题”。


不是家长狠心,而是在家长眼中,严重偏离方向的子女就是在背叛,面对背叛,一万种方式都能要了背叛者的命,但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为了这个“浪子回头”,哪怕有一万种方式都要尝试。

对家长来说,与其用看不到效果的“心理咨询”,还不如来点实在的“硬货”,心理咨询在于帮助个体成长,而不是纠正“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心理咨询与家长的期待背道而驰,而且还“价格不菲”。


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的“硬货”,实实在在看到效果,才能让家长真的信服心理咨询这样的软杀伤,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知道,对于“急不可耐”的家长而言,这样的等待太漫长

其实家长还面临另一个问题,中年危机,一个人25岁左右结婚生子,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出现问题,而自己已经深入中年,虽然还未老但已经开始力不从心,面对青春年少的张狂与叛逆,既想纠正又感到时日不多,所以又快又好的方式成了“首选”。


因为人到中年,最需要希望。



Baby steps :精华回答者

ta的主页

就像老人容易被虚假保健产品所骗。他们关心“这个”,但他们不懂,他们又想要做些什么

“如果可以做些什么,为什么不做些什么呢”他们如是想。


“戒网中心”就像一根救命稻草,既“救了”孩子,也救了他们。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谁又会选择这种方式呢。

是的,有更好的方式。但你前提是让他们知道并愿意相信


这很难,就像老人很难不再相信那些“亲切”的口吻。历史如此。认知如此。急切的心情也是如此。

“关心则乱”、“病急乱投医”这不是大家常挂在口边的 

“杨永信还在营业”?只能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除非被完全淘汰。

从“报纸”到“电视”再到“微信”,“保健品”们同样在与时俱进。“心理治疗”等方式的速度被比下来了。

还不够,真的不够

大家加油



金晓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意象咨询师、认知咨询师、资深社工师。

她的主页

我想网瘾戒治中心,也许被众多“网瘾”子女的父母看成是挽救孩子与改善亲子关系的“最后一根救命草”吧。

网瘾现象的产生有太多因素,父母的、子女的、社会环境的、孩子朋友圈、各个年龄段不同……

也许我们会说根源还是在家庭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无知和局限上~也许是对的,也许我们可以从更大的层面去看。

我相信每个送“网瘾子女”进戒治中心的家长,心里都在淌着血的同时,也许他们还在回忆着子女小时可爱的画面,值得骄傲的片刻,慢慢地不知道怎么的,孩子已经长大,已经不一样了。

“网瘾”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于是家长有需求也许孩子也有需求,市场上也就有了“戒治中心”,有求必有应是市场的根本规律。


只是在戒治中心做什么?怎么做?这个名字是否过于标签?给人什么印象?社会是否接受?对孩子的发展整体有什么影响?除了所谓的戒网瘾的效果,是否更多的是让孩子能够在某一阶段成长一个有尊严、有价值感的人

把孩子送去戒治中心的父母,我们看到的残忍与无知,却也要看到他们的无力、焦虑与忧心

最近在看家庭治疗相关的书籍,一个人的行为与心理变化是与一个系统息息相关的。我们大可把一个社会看成是一个家庭系统,各种环境、人物、现象、科技发展、经济进步、政策、舆论、网络等都是家庭中的成员,网瘾现象是否就是这个社会大家庭的“诱发病人”。


那么,我们是不是在关注“诱发病人”的同时,要好好看看社会家庭这个超复杂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也可以进行调整。可能需要很多社会的力量的加入


人生答疑馆 · 订阅号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