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 | 与父母关系很糟糕,怎么办?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我跟父母常年处于一个不健康的沟通状态,他们希望我按他们的想法来做,不听话非打即骂,我认为他们对待我的教育方式很过分。


藤原千花书记:1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这样关系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有怨恨,明明知道自己被养大不容易不应该这样子,但是心里早已有了隔阂,我也想跟家里人亲密一点但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习惯伪装,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所以在人前永远都是温暖热情阳光的样子,看起来与谁都能成为朋友。

然而实际上内心装不下什么人,也不敢让别人住进心里去。

 

最重要的一点,极度没有安全感,感觉所有人做一点瞒着我,或者对自己不利的事情,都会觉得想远离那个人,不想跟朋友交流。


真的是这样,一个靠得住的家都没有,哪来的安全感

 

大多数父母都是会非常爱自己的子女。

也许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妥,也有可能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对等等。

再加上缺少亲子间的亲密沟通,从而令孩子对父母持有偏见。

就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等等一系列问题。

 

没有亲人的理解真的很难受,你觉得最亲近的家人离你很远,他们从来不会去考虑你的感受,只知道一味地呵斥你,瞧不起你,自己真的很难受,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己默默流泪。

 

久而久之,你不想和他们说话,甚至懒得去看他们一眼,更有时候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可是你又不能和别人说,他们会觉得你不孝顺,可是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

 

越不在乎越伤害越小,学会独立,最好搬出去住,如果实在脱离不了就学会看淡,看淡,看淡,一般人都会有亲子烦恼特别是孩子大了,很多人都是在父母面前装听从,现实还是我行我素,毕竟父母不需要上岗证,只负责生而已。

 

一旦遇到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自己走正道,不要让他们影响到你,没事的,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哪怕这个人是父母。


其实父母是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但是他们用的方式你接受不了,你们只是缺少沟通,以后多沟通一下就好了,在平时你只要为他们做一点小小的事,他们都会觉得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的做了,我相信你和你父母的关系会好转的!


还有就是好好奋斗,如果一事无成和没有对象就更成了他们打击和控制我最好的武器,只有经济和思想的独立才能保护自己,更坚强的在父母的控制下活下去。


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原谅过去,该去看他就去看,尽子女的本分呗!不要因为他之前的不好而不去好好待他,那样会给你的孩子树立个不好的榜样。


深空之蓝:1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朋友,你好。

 

能感受到你因和父母糟糕关系的烦恼、痛心,甚至有那么一点怨恨,也看到了你希望能和父母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良苦用心。

 

关于你的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当然,由于了解的情况不多,可能一些观点和看法未必适合,还请斟酌。

 

从你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在你眼中,不讲道理的父母,不听话非打即骂的父母;

也看到了你对父母的迁就,抗拒与父母的交流与回避,甚至出现极大负面情绪的时候会出现“如果死了,把命还给他们就好了”的极端想法。


我想,在你心里一定渴望着那种父慈子孝,全家和乐融融的情景吧。

可是,这就是我们家庭的现状啊,那怎么办呢?

 

也许,我们可从萨提亚关于家庭方面的一些理论出发,来探讨你遇到的这个甚至有点普遍性的问题

 

1、”人“比期待更重要 – 父母也是“人”

 

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总是对我们有很多期待,期待我们更懂事,期待我们能考出好成绩,期待我们有个好工作,期待我们能挣更多钱,期待我们能娶个好媳妇,期待我们的家庭幸福等等。

 

当我们不能很好的完成父母期待的时候,父母的期待落空,父母可能会对我们非打即骂,于是期待就成了一种束缚,它束缚了父母,让他们忘记了孩子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实现自己期待的工具。

相比自己的期待,自己孩子本身的健全的人格,自由、快乐才是更重要的。

 

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在完成或者没有完成父母的期待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对父母有着期待?

期待父母能让自己多玩会,期待父母能像同学父母那样暑假带自己出国旅游。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的期待没有力量,当我们逐渐成人,我们更有力量了,我们会期待父母不要再像小时候那样打骂自己,期待父母能够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期待父母能更理解自己。

 

当我们发现,父母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吵闹、指责、怨恨?是不是我们的期待也成了我们的束缚?

我们是否也忘了,父母也是“人”,他们也不是实现我们期待的工具。

 

当我们的父母在打我们的时候说,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小的时候不理解,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我们是否有了解过他们的原生家庭,他们的成长历程,他们所受的教育,当我们了解他们之后,我们会对他的这种行为会有怎么样的理解?

 

当我们成为父母期待的工具,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会愿意让自己的期待成为束缚自己的绳索吗?

 

2、父母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

 

在“萨提亚”的理念里,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只是因为他们的“有限”,所以才会在养育子女中表现出不足。

(注:虐待、杀害自己孩子的精神变态者属于极端个案,不能代表“父母”。)

 

在《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这本书里,有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有一位父亲,让说谎的孩子跪在大街上,任人羞辱。这种做法对孩子内在伤害很大,直接摧毁的是孩子的自尊。

 

然而,“萨提亚”让大家看到的是:

这位父亲要孩子诚实,却没有适当的方法;或者因为孩子说谎,触及自己的底线,使情绪爆发而采取了极端处理方式。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是有限的,我们的父母也是有限的。知识、阅历、能力的限制,可能让这位父亲认为,下跪是管理儿子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儿子记住教训,以后不再说谎。

 

这肯定是他当时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而他的初衷是培养诚实的孩子。

这位父亲最需要的是帮助,通过成长扩展自己的可能性,知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那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做出更适当的选择。

 

第二个例子:

 

有一位女学员,最初无法接受“萨提亚”的这个理念,问:“老师,我爸死后,我妈把我扔给姥姥带,这么多年对我不闻不问!这样不负责任的母亲,难道也是在尽她所能吗?”老师回答说:“是啊!她把你托付给她最信任的父母照顾,而不是把你随意地丢弃在街头,她在自己有限的情况下,尽力选择对你最好的方式。”

 

以前,这个女学员因为怨恨,从不允许别人在她面前提起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她第一次和姥姥聊起了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原来没有对她不闻不问。她小时候那条心爱的蓬蓬裙,就是母亲亲手给她缝制的;她从小到大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母亲给的。母亲和父亲伉俪情深,承受不住丧夫的重大打击,才会无力照顾孩子。

 

有一段时间,母亲甚至担心自己会突然疯掉,在不能自控时伤害孩子……把女儿交给姥姥带,确实是这位母亲当时所能想到的最好选择。

 

当女学员第一次把母亲当“人”看,去认真地了解母亲的内心时,终于放下怨恨,接纳了自己不完美的母亲。

 

父母并不完美,除了做父母,他们还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的重任,以及为此而承受的焦虑,恐惧,脆弱与努力的压力。

 

父母和子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接纳父母,就等于不接纳自己;我们惩罚父母,其实就是在惩罚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不接纳父母,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愤怒,而那份愤怒会一直左右现实的生活。最后,我们的伴侣和孩子,会成为这份愤怒的无辜受害者。

 

所以,欣赏并接受“过去”,可以增加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相信“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能够帮助我们真正地接纳父母。

 

接纳父母,可以从承认自己的“有限”开始。

当我承认我有限时,我可以接纳我的有限,对自己更慈悲一些,不用非得去做那个完美的人;


那么,我也可以接纳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是有限的,就会放下那些对父母的过高期待,甚至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看到父母的生命价值和内心深藏的爱。

 

日本导演北野武说,“什么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原来那么不容易,我们才算真正成熟了”。

 

因为理解,所以释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他们看不到的,你可以看到;他们所不能改变的,你可以改变。

 

真正的在内心里面跟父母和解,拿回自己的力量,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最后:

 

和和父母划定界限,不要让父母越界。

 

当我们接纳了,接纳了父母的有限,接纳了父母背后为我们的好,但并不意味着会一味的容忍父母的越界,我们和父母之间要有明确的界限感并且要让他们的明确的知道。

 

你结婚了,意味着你建立了自己的核心家庭,脱离了原来和父母的核心家庭,在你新的家庭里,你们是规则的制定者,坚定的坚持不要让父母掺和进来。

 

也许,在和父母沟通的过程中,虽然我们理解,接纳了他们,但可能他们仍然会一如既往的采用以往的沟通模式和我们进行沟通,我们可能需要根据他们的沟通模式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应对,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建议可以学习一下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的相关知识(核心是一致性的沟通模式),也许会有所帮助。

雨泽芳草:2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亲爱的题主,你好!与父母的关系相处不好,确实让人很闹心。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觉你的父母好像还用对待三岁小孩子的方法来对待一个已经结婚了的成年人:

希望你能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做事、来生活,不听就非打即骂。其实,对于已经有主见的三岁小儿,这样的要求都很难做到了!


从这里也可以说明你的父母有意无意的在剥夺你成为独立自主的大人的权利。

也许,让你永远依附于他们是他们的“目的”。这样他们才可以掌控你的生活,不致于让他们有失控感!

他们的安全感也有保障。


这也是当下很多父母的通病:安排好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沿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走完人生。

这样,他们才有安全感。他们才有为孩子负了责的感觉。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爱孩子的!只不过这种爱像对宠物的爱。会让子女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力。他们的这份爱也让孩子不堪重负:一旦反抗就会有不孝的罪名。深陷在其中的人总有种无力摆脱感。

从你的描述和回复中,对你,我有几个感觉

1、你似乎很想得到父母的认同,为什么?

你说从理智上觉得要迁就父母,为什么呢?父母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长大,或许也会从孩子听不听话开始。

一个始终听父母话的孩子,在父母的潜意识里是没长大的,是让他们不放心的。


不管ta长成多少岁,父母都不放心。我这么说,不是怂恿你和父母对着干。

而是用一个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一个成人的担当去处理问题,而不是因为是父母说的。

如果自己有道理,那就坚持!让父母看到你的决心和勇气!哪怕就算错了,也自己承担后果!

2、你似乎很想父母能理解你并承认他们是错的。

所以当他们一如即往地这样对你时,你很气愤和伤心。甚至觉得要把那条命还给他们算了。

这让我想起了《让子弹飞》里面那个宁愿剖开肚子也要证明自己吃了几碗凉粉的那个小伙。

父母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很多东西是很难沟通的。当他们硬是把他们认为对的道理塞给你让你听从是一种控制,那么你一定要让父母理解你并承认他们自己是错的,何尝又不是一种控制呢?


所以,当你们都固守着自己的想法时,关系又怎么能好呢?父母年纪大了,想要他们改变非常困难。

那么,你可不可以作出改变:不去要求父母的认同和理解,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父母会生气会打骂也坚持做自己!

3、你一直陷在与父母做斗争的情绪里,忽略了自身的成长。

从现在起,我建议你多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不认可父母的观点,你可以不听。

一开始可能会有点难,那就从小事开始!慢慢积累力量!等你可以在比较大的事情上对父母说不时,恭喜你!终于长大了!

4、还有一点,也许你觉得不听父母的话他们会伤心这会让你产生内疚。

那么我告诉你,这也是人格不独立的表现。一个成熟独立的人,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你的父母也需要成长,让他们学会为自己情绪负责吧!

当然,不成长也有看得见的好处。那就是可以互相埋怨,推脱责任。类似现在这种生活状态。?

最后,愿我的回答能带给你一点思考!祝好?

叶映红:让我们一起用爱的声音温暖全世界 让我们一起用善的行为帮助全人类

ta的主页

爱你么么哒☀

?给你一个大大的四维空间的拥抱?保证不传染。只为你有勇气自我暴露点赞???生活各种压力确实带给你很多痛苦,幸好这些痛苦现在惊醒了你而不是等到三四十岁才去发现它,才是的你有机会重新思考人生,勇敢做出调整,而不是让你淹没在混沌生活里迷迷糊糊过完一生。同时恭喜你进入生命第二次成长期

?知道会有不同结果或者后果我愿意去承担责任做自己

?〖我跟父母常年处于一个不健康的沟通状态,他们希望我按他们的想法来做,不听话非打即骂〗
亲爱的你还记第一次动手打你的是爸爸还是妈妈呢?大概几岁还记得吗?起因是什么事情呢?【期待答复】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如果提这样不对就说我不孝不是人白眼狼,不认我等等〗
你父母关系你感受到了什么?他们之间沟通模式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期待答复】

?〖我的理智告诉我要多迁就父母,但是情感上我从最初的质疑不认同已经开始出现对于父母的行为感到羞耻,人不应该愚孝,这种分裂让我更痛苦〗
你这个理智与情感的分裂状态持续多久了?还是断断续续碰到父母责骂的时候你就有了分裂带给你的痛苦?
【期待答复】

?〖这种负面情绪造成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死了把命还他们就好了,理智上又认为不应该总之拧巴着〗
理智上从迁就到拧巴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
情感上从质疑到想死的转念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

【期待答复】

?以下答疑是基于你文字讲述,只是针对事件本身而非评判,如有误读请及时回复,感恩有你给了我们一次共同创造价值的体验。

?亲爱的大宝贝儿我看完你的用心讲述我感受到了你的倔强不屈,小小的身体爆发出的无穷的能量,以及与父母斗智斗勇的拉锯战中虽然伤痕累累但依然犹如黄山【迎客松】,在海拔几千米贫瘠高山石缝里为了获得生命所需的阳光依旧在云雾妖娆里伸展着枝丫迎接朝霞绚丽多姿,在狂风暴雨中摇摆着枝丫挑战风雨枝繁叶茂,在冰霜雪月里坚挺着枝丫忍受冰霜地冻严寒。这就是自然法则【适者生存】

你的生存能力并没有因为父母养育方式带给你无尽的痛苦,焦作,无奈而放弃,反而让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勇敢顽强去探索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你与生俱来自带能量和你父母代际传承他们原生家庭羁绊的爱带给你的生命礼物


?。我在开讲【情绪与健康】心理学讲座时经常会说到这句话
【所有负面情绪都有它正面价值除了憎恨和嫉妒】?
为自己鼓鼓掌???这就是社会丛林法则【优胜劣汰】

⭐我相信现在的你既然选择在壹心理发问就一定可以用你的智慧继续行走在第二次生命成长旅途上,并有能力去创造属于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原生家庭可以给予的生命所需营养。但你要学会【断舍离】。


人类之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种类可以生生不息繁衍至今都是自带极强自愈能力。而且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别人那怕他们是你的父母。

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我们很少会用唯一,绝对这样的非理性词汇,但今天我负责人告诉你,你绝对可以活出你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你能在如此艰难痛苦中活了20多年还依然为自己生命负责,为父母老有所依找寻更好的沟通模式。

?你现在可以思考我的一个问题吗?你想继续如过来的20多年用你生命最大成本【时间】去自我摸索还是找个生命导师去引领你走出人生困境,这就是你智慧选择开始,智慧是什么呢?


送你一句我们悦享心理学的金句
【智慧就是重要性的排序】
你现在问题呈现就是排序错误,那你是继续重复父母相同行为期待不一样结果,还是从新开始学习成长自己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型,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并做好静等花开的准备呢?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一辈子都在处理三段关系
【我与我】【人与人】【我与世界】


我们所有关系出了问题一定需要一把钥匙?——沟通
你认为沟通是不是耐心讲道理,找更多证据正面自己是对的,或者用更高级的沟通技巧比如包容,真诚,接纳等就可以解决本源问题吗?那只能说我们太小看沟通的价值和意义了。

送你一句我们悦享沟通心理学的话

【沟通是艺术 相处是技术】

⭐沟通艺术来自你用什么纬度思维去打通父母固有思维的魔咒。

?比如你父母问题如果是环境引起的,那就要用行动去沟通。

?如果是行为引起的那就要用意识去沟通。

?如果是意识引起的那就要用情感去沟通
我这样表达你是否可以理解吗?


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关注我的【悦享之家】答疑馆,有关沟通答疑有很多。我也看到有27个人都在和你讨论沟通的方式方法,我相信你已经和父母沟通了20多年了,可问题依然存在。


所以在没有找到我们情绪根源之前,所有沟通只是停留在我们看到的【眼见为实】的行为表象而已。

⭐就如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
【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一个人的症状【行为】就好像是树冠上面的枝叶,症状是最外面,最表层的东西。

?树干是这个人对这些事情自己的看法【思考】,而树根就是属于这个人的人格部分,早年的生活经历,塑造出具有独特人格特征的人。

?土壤是生存空间、家庭、社区、社会、地域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症状,他实际上是整个的一棵大树,他应该有他的渊源,土壤、根、茎、枝、干、叶。最核心的部分是【感觉】这就是我们每人每天都在做的三件事【思考】【感觉】【行为】

?我在【情绪与健康】讲座最后我都会送大家一句话,今天也送给你
【所有情绪都是让我们来体验生活而不是毁灭生活】


?你在以往20多年你父母原生家庭你体验到了什么呢?未来你又想用情绪去体验什么样的人生呢?

       

?如果你可以耐心的看完我的答疑到这里,那我再次感恩你给了我们一次共同创造价值交换价值的机会,如果还愿意给到我们继续共同创造价值的机会记得关注我的【悦享之家】答疑馆,期待你的真诚反馈。
世界和我爱着你?

莫小凡:心里的话,有人听就是温暖。

ta的主页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才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小的时候在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希望得到父母的宽慰,但是父母经常会觉得我们受点委屈并不算什么,因为在他们那个年纪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他们认为我们必须学会独自承担。

但是他们却忘了一点,当我们真的有能力去处理自己问题的时候,他们又会出来指手画脚,说我们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对,似乎自己所做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全部都成了错误,哪怕是自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也要参与进来。

其实别人说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针对父母的有些话,我们可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没必要和他们争个对错和输赢,有的时候让他们在理念上认为自己赢了,但是在行动上我们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因为有些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对于不懂得反思的人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挫折,他们真的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再三劝诫可能在他们眼里只是在极力反驳他们。

如果有些路是我们注定要走的,有些事是我们必须去做的,那么就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和责任对自己做出的结果负责。

有的时候我和父母也会有很严重的分歧,也有讲不通道理的时候,但是只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有着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那么我们可以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有的时候躲避也是一种方法,不是为了躲避他们,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无意义的争吵。

如果父母的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选择性的听取,如果他们只是在一味的胡搅蛮缠,那么我们直接忽略就好了。

家人在一起不是必须顺从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