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父母之外,到底有没有无私的付出、无私的爱?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一个35岁的姐姐曾经和我说,人但凡付出一点就会想要回报,人性如此。而身边另一个朋友说,她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她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天使的一面非常天使,但魔鬼的一面也很魔鬼。到底哪一个更可信呢?
父母之外,到底有没有无私的付出,无私的爱?

风与水的痕迹 :

Ta的主页


总是背向阳光的人,怎会相信太阳的存在,若你相信,必会给你奇迹。我爱你,我愿意对你好,爱是原因,不是筹码。这种爱不多,很多父母,爱人也许都无法完全能做到。无私的爱就像是永远有泉水流出的源头,永远不用担心它枯竭或者消失。我爱你,不因为你做到了什么,只是你存在,你好也罢,坏也罢,我都会关心你,在乎你。


一个35岁的姐姐曾经和我说,人但凡付出一点就会想要回报,人性如此。

而身边另一个朋友说,她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她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天使的一面非常天使,但魔鬼的一面也很魔鬼。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就会对同样的问题有截然不同的答案,所有不知道你的两位朋友分别有怎么样的人生经历,爱能不能躲到无私有时候和关系亲疏也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更多的是和自己的思想境界有关吧。


虽然我们普遍都认为有一种爱,叫付出;她不用你任何的回报。有一种爱,叫无私;她愿把所有的爱都给你。有一种爱,叫伟大;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这种爱叫“母爱”,所有你也会特别排除父母对我们的爱而探究其他人存不存在对他人有无私的爱。

那么除却父母对我们的爱之外比较深厚的感情关系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的关爱,来自朋友的友情和恋人伴侣的爱情。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永恒的热点话题爱情了,那么恋人之间的爱真的能升华到无私之爱么?

自私的爱情像交易,  无私的爱情才长久,一般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不然很有可能是强求,不是适合的。那些能携手共度七八十年的老夫老妻经历了世事无常,能相伴到老,必定都是相爱之深,不仅仅是相依相伴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寄托。而且爱情无非是人性的一种,无私的始终无私,自私的始终自私,所以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绝对的,那是要具体到个人的。


虽然爱情很多人认为是自私的,一定程度上也有着占有对象的想法,只是换种角度,爱情的无私也体现在宁可自己委屈和痛苦承担更多,也真心的希望爱人是快乐幸福的,而且会默默的面对一切不愿意挚爱受到任何伤害。


除此之外像是友情和父母之外的亲情,或许很难达成真正无私的程度,流行的成功学或者社交达人们都强调要多交朋友,他们很大的初衷是因为一句俗话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就是会有很明显的功利目的,交朋友以及和富裕的亲戚保持好的关系似乎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我们对朋友对亲戚的好也带着一些目的性,因为觉得关系是相互的。


当然如果能达成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的境界那么人就会变的更容易宽容幸福,我们可以追求这样的心态的。

小東老师: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活的辜负——尼采。

Ta的主页


楼主您好!

 

能够感受到这件事带给你的“困惑”~

 

你提到的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逻辑错误”,混淆了事物的相关性。

 

心理学对这种概念的定义是: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是个体内部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的状态,体现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事物与社会条件的依赖性,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需要和动机本身不具有道德色彩,而你描述的这两种说法是具有道德色彩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种观点一个35岁的姐姐曾经和我说,人但凡付出一点就会想要回报,人性如此。”

 

我想要通过健身来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好身材,这算不算要求回报?

我想通过喝一口水来满足我对于喝水这件事的需求,这算不算回报?

我想要通过休息来满足我对于缓解疲劳的需要,这算不算回报?

我想要通过与某人建立友谊来满足我的精神需要,这算不算回报?

所以说,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动机”的,而这个过程和产生的行为是否客观上对对方造成了伤害,与“动机”本身是没有绝对关系的。

也就是说,我想伤害你不代表我真的伤害到了你,我不想伤害你也不代表我一定不会伤害到你。主观和客观很多时候是不能达成统一的。

 

再来说第二种观点“她说:她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她的人际关系非常好

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回报的方式有很多种,自我精神满足也是一种回报,感受到人际关系良好带来的这种体验也是一种回报。

 

父母的付出与爱,也是出于“需要和动机”。只是这种回报与一般的人际关系的区别在于它的“延时性”,父母养育你,希望你变得更好,这不是一种动机么?父母对你付出了很多的爱,他们希望你能够用同样的方式来爱他们,这不是一种回报么?当然这种回报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不对等的,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不求回报”。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做事的动机,那么这种情况多见于“精神障碍患者”。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对方的动机不会对你造成伤害,或者有损于你的利益,甚至对你有所帮助,我们愿意把它理解为“无私”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ZHUQIANG:二级心理咨询师。

Ta的主页

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上无私的爱或许也会存在,这或许就在一念之间,在那瞬间我们的无意识让我们去付出并且没有想到任何『渴求回报』的思维,那么“无私且不求回报的付出”可能就会成立,单纯说某某事情不可能出现或许还是有些过于概括吧?

不知道你的观点是怎样的,人性是非常复杂且多变的存在,在不同时代可能都会有不同区别。而通过其他人的看法我们也能知道他们是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不能说是没道理,或许所占比例还是有所区别噢。

★三十五岁姐姐曾经和我说人但凡付出一点
★就会想要回报人性如此而身边另个朋友说
★她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且
★她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天使的一面非常天使
★但魔鬼的一面也很魔鬼哪个更可信呢….

♞父母之外到底有没有
♞无私的付出无私的爱?

●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与无私的爱存在吗?

我们人类需要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妥协和退让则显得尤为的重要,尤其是亲情,婚姻关系和友情关系,有妥协和退让是因为其他人有自己的打算,我们往往期待回报,是因为互惠互利的规则真的非常有效,这会让社会和谐运转,同时我们也要允许有些人可能并不会遵守这个规则,有的人可能就是不求回报的,有的人可能就是不会去给出回报的。

允许这些事例的存在我们也就能够发现『付出并且不求回报』或许还是有存在的可能性,没有期望也就减少了后期的失落,我们的父母家人难免也会对我们有期望,这些期望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比如养老、赡养陪伴、人情世故….,也有存在单纯希望我们过得好过得开心的更偏向于无私方向的希冀,这些同样是需要被看到的呢。

们也能看到幸福真的很简单真实,人性虽然复杂却仍然有规律可寻,有自私的存在就会有无私的存在,两者并不是永远对立的,自私有自私存在的妙处,万物互联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要求的太多想要的太多,不断填满自己的房子却填不满自己的内心私欲,所以有可能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如果愤怒与紧张、纠结执念越少,那么人们的乐观和健康就越多,人越能宽恕感恩与无私奉献,不去计较太多或许包袱也就少,祝好喔。

ZQ

文紫:遇见美好,给予美好。

Ta的主页


你好!题主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先问一下:你想要相信哪一个?你觉得应该相信哪一个?(为什么呢)

第一个人物的话:所有关系都是交换。
第一次读到反映此思想的话,是这句“友情是利益和精神的可持续性交换”,有些触动,后来想想也确实如此,甚至是所有关系都是交换。

很多时候交换没有被我们意识到,就像我们在友情、爱情中,多数时候感觉到它们那样愉快美好,我们也不会去想“交换”这么功利的事情。
交换什么时候会被隐隐意识到呢?是这样的一些时候吧:我们之间好像没有话说了;我们渐行渐远了;我们为什么成为了朋友?TA为什么喜欢我?等等。

如果仅仅意识到“所有关系都是交换”,那么有人会悲观,但也有人会乐观——我要注意在关系中对别人的关注、对别人的价值;我要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不然没法和我那些优秀的朋友交流……

第二个人物的话:所有关系维持中都是得到了自我满足。
虽然第二个人物说她就是愿意付出,不图回报。那么她就真的没有回报吗?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回报,她不图但是她有了回报,这回报让她有了一种满足感。
或者她在人际交往中也得到了其他隐形的满足。因为你说到她的“天使”“魔鬼”,让我想起有一种人:顺从型——他为了得到安全感的满足,他会不管自己的感受,去满足别人对他的需求和他想象的别人对他的需求。受到不公平和竞争的时候会逃避,不敢争取,压抑自己的愿望和需求。

当然我们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得到一定的满足,那么这样的关系会更持久。
最后,这句“人际关系的本质是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送给你,希望你在看待人际关系方面不断有新的感悟,把这些感悟用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中,让自己更快乐!

丁菊英 :心理咨询师。

我能告诉你的是,凡是都是相对的。

无私也是如何。如你那个无私的朋友,她因为“无私”,所以人际关系非常好。什么是无私呢,就是完全不为自己考虑,但是所谓的无私,并不会是真的无私,她在做这些无私的事情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要,她是有收获的。至于人际关系好,那是因为她可能不计较,让别人和她相处轻松愉快。

但无私也是有边界的。一旦边界破了,坚守无私的人就会痛苦。反之当边界破了时,无私的人也会变的不无私。这是人们正常的自我保护。

这里的边界,是指人际边界。或者可以理解为你自己的边界,你内心坚持的边界,你内心为自己画的圈圈,就是在边界之内的,别人或者多数人不能碰,如果碰了,你就会不舒服。反之,和别人相处也是一样,守住边界,不要越了别人的界。

只要守住并维护好这个边界,自己和他人都会很舒服。祝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