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一边去 催婚是父母的课题

《被讨厌的勇气》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一边去
催婚是父母的课题


-01-


第二夜谈到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那么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呢?

阿德勒认为与其他人的关系纠缠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关系中个体的定位不清晰。定位不清晰也意味着责任以及界限不清晰。重要他人对自己来说意义重大,但是是不是意味着重要他人的期待,我们也必须要满足呢?

人际关系中的自由就是否定他人的认可。我们是否需要重要他人或者是陌生人的认可呢?

小时候受赏罚教育长大的我们,做事按照规则,长辈们的认可,从未想过自己是否需要他人的认可,直到有一天,他人的期待与真实自我的想法产生了矛盾,痛苦挣扎,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自己痛苦的情况下,是否依旧要满足重要他人的期待?书中给了答案。

阿德勒认为,寻求他人认可,是痛苦的根源。同时明确了,真实的自我不需要他人的认可,只有做自己了才能获得自由。


而做回自己的方法就是“课题分离”。要分清楚这是谁的课题,可以参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是由谁来承担”这一原则。

 就像是养马的人,马匹渴了,带马走到河边,是养马人的课题,而弯下来喝水却是马的课题。养马人代替不了马来喝水。心理咨询当中,咨询师可以帮助求助者理清思路,分析利弊,但最终做决定的一定还是求助者。

咨询师帮不了求助者做决定。谈恋爱也是,朋友或是职业红娘,介绍双方相互认识,具体是否确认关系,是准单身人士的决定。

-02-

课题分离,除了不干涉别人的课题,自己完成自己课题的之外,还可能会遇到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个时候,自己就需要看到别人的干涉,同时也要接受完成自己课题时所需要的付出的代价,被人讨厌,而应对讨厌需要勇气

常见在亲子教育中孩子学习的问题,学习的好坏后果需要负责的是孩子,然而,作为父母却常常干涉到孩子的课题。孩子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家长比孩子更紧张,开始“帮”孩子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势必要让孩子把作业做完。

家长把孩子“做作业”的课题接了过去,那么通过主动作业培养的学习主动性被打断,延展到做事的主动性都被剥夺。孩子长大以后,家长抱怨自己多么不容易,孩子都大学毕业了,自己还要操心孩子找工作的事情。那这要怪谁呢?

到了年龄还没结婚的青年,可以说在现在社会饱受争议,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催婚现在也成了大多数家庭的逃不开的话题。催婚中的两个主角,被催婚的子女,以及催婚的父母,都很痛苦。

被催婚的人感到很痛苦,一方面被催婚的人明白结婚是自己的课题,而另一方面,父母的干涉让被催婚的人很难受。因为父母他们的痛苦可以通过自己来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万一这段婚姻造成了不幸,又该谁来承担呢?

催婚与被催婚焦虑关系中,父母对子女没结婚这个事实的的焦虑,是他们自己要处理的课题,而这很容易与子女对“自己没结婚让父母失望”的课题混淆,让子女背负起他们要处理的课题,于是子女就需要处理两份课题,一份是自己的,一份是父母的。

被催婚的人承受着双重压力,更加痛苦以及疲惫不堪,这就是没有课题分离的结果。而要让这段关系和谐,就需要理清这团关系纠缠的线,分清楚课题的责任。

看到还未结婚子女感到焦虑是父母的课题,结婚是子女的课题,父母的焦虑自己无能为力,要做的就是尽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伴侣。

而子女在挣脱父母期待焦虑的干涉,选择合适的时间和伴侣,行使自由的权利的过程中,所需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就是别人讨厌,被父母讨厌。


而处理被父母讨厌的情绪需要勇气,这是子女的课题。

原创:Karen (暖心咨询师,个人公众号:成长与生活同行)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