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35岁,开启后半生幸福的可能

人民网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人民日报大家谈:用发展眼光看35岁现象”》,提到了35岁职业发展危机。


公务员的报考年龄是18~35岁,很多用人单位把招聘的上限定在35岁,孔子也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五岁是个尴尬的年龄。


可是35岁真的就是只能认命了吗,35岁之后就走下坡路了吗,35岁之后该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01

35

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35岁只是成年早期的后段,成年早期是从20岁到40岁,就算到了40岁,也才算完全成年。如果把职业发展拉长到一辈子,那么35岁还很年轻。

35岁跟年轻时候有什么不同:


如果要说35岁跟二十多岁刚毕业相比有什么不同,也许是精力没那么旺盛了,有研究表明:大脑从20岁开始衰老,脑神经细胞数量会逐年减少,到了40岁,脑神经细胞开始以每天一万个的速度递减,会影响到记忆力。


但智力也分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流体智力包括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与神经系统发展有关。流体智力一开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25岁左右到达峰值,然后就呈下降趋势。


晶体智力包括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的能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不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反而因为人生阅历的增加而呈上扬趋势。


这也就是说,虽然人到中年常会感叹脑子不好使了,感觉考个什么证书复习效率不高,刚看过的内容转头就忘,但是我们的理解能力更强了,虽然短时记忆和机械记忆比不上年轻人,但是理解记忆和对信息的存储处理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强,我们的经验丰富了。


名人们的35岁:


邓小平35岁与卓琳在延安举办了婚礼,因惦记着一二九师全体官兵,牵挂着根据地的安危,放弃了蜜月,东上太行。


林肯,34岁竞选美国国会议员失败,因为他已经经历了失业、创办的企业倒闭、竞选州议长失败,所以他问自己“我还要不要继续?”但他选择了坚持下去,于37岁当选国会议员,在他51岁的时候,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李光耀,35岁出任新加坡总理,一直到87岁退休。在他执政期间,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从一个贫穷岛国发展成亚洲四小龙之一。


乔布斯,35岁时距离他被“踢出”苹果公司已经5年了,离开苹果后他又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虽然最终也失败了,但他离开苹果12年后又重返苹果公司,后来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在他的带领下苹果公司成为了一家非常出色的高科技公司。


马云,35岁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起步资金只有50万元,他在创立召集团队的时候,请了24个朋友一起商量他的互联网商业模式,23个都觉得不靠谱,只有一个银行的朋友说可以试试,不行就撤。但是他信念很坚定,用了10年打造成了现在的传奇商业帝国。(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这些名人,35岁时有人结婚,有人刚开始创业,有人创业失败,有人刚步入政治生涯,35岁的他们并没有终止事业的发展甚至才刚起步。35岁的他们也并没有认为人生从此要走下坡路了,35岁只是一个点而已,很快就淹没在时间的长河,而人生一直在向前进。



02

做好职业规划

应对35岁危机


前面提到很多单位的招聘年龄上限是35岁,那是不是所有的单位都不需要35岁以上的人了呢,不是的,35岁只是针对毕业后首次应聘,但各大单位需要的人才恰恰是已经经过职业发展成长期,拥有丰富经验的员工。


有两类人,一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毕业后不断在某一领域深耕,经过十年的磨砺不断地提升自己;另一类人是没有明确的规划,毕业后一直都是做简单重复的工作,要么就是不断跳槽,十年过去,个人的发展还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所以想要化解35岁危机,在一开始就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有几点和大家分享。


1. 找准成长方向,避免内卷化。


“内卷”这个词近几年非常流行,因为它反映了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就是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已经比较成熟,然后工作的细分程度很高,某些人就一直在从事某一类的细分工作,而无法锻炼到其他能力,一直低水平地重复劳动,就像单位这部机器上面的一颗螺丝钉。


如果一个人做的一直是这一类特定的,只是局部的工作,这样个人的可替代性非常高,那么到一定年纪以后,由于身体的原因、照顾家庭的原因、还有职业懈怠等,他的工作效率就比不上年轻的新入职员工,如果遇到单位精简改制,饭碗就岌岌可危了。


而如果在进入职场在心里就有一个大致规划,比如5年要做成什么,10年要做成什么,多少岁要进入领导层,多少岁要实现什么目标,然后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都在锻炼自己跟目标相关的能力,那经过了十年的成长,到了三十多岁,就算不进入领导层,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个人成就感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2. 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一个领域深耕。


很多人在单位干到一定年限,会产生职业焦虑,就是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年轻人取代。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就需要培养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需要找到准确的职业定位、锻炼综合能力整合各种资源、锻炼强大的执行力,最后达到地位不可取代。


那么要培养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就是找准职业定位。


如何确定一份工作是适合自己的呢?


先看这份工作需要哪些能力,比如建筑设计,就需要具备基本的空间概念、基础力学素养、对材料的了解、跟各个相关专业配合沟通的能力等等。


然后再看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可以怎样锻炼自己的能力。


最后再看能不能找到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地方,比如:喜欢旅游,那就可以把旅游和观摩著名建筑积累素材结合起来。


培养核心竞争力的第二步是锻炼综合能力和整合各种资源,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个概念,就是: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指的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比如沟通、组织力、管理能力等等,而且这些能力跟专业技能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把这些能力锻炼好了,就算换一份工作也一样受用。


还有就是发展自己的人脉,除了职业发展的主线外,还需要跟周围的人建立好的合作关系,倒不是说工作以外私交也要好,而是大家能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支撑的关系,就算以后换了一份工作,还可以把人脉资源迁移到新单位。


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最后一项就是锻炼强大的执行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很熟悉,并且持续地充电,学习新的知识。然后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还有就是训练自己的领悟力,能马上知道领导的要求是什么,可以怎样实现。


如果能做到以上能力的培养,那么基本上在一个单位就具备了不可替代性。就算换一家单位,也一样可以快速适应,获得不错的发展。


3. 女性走出自己独特的职场发展道路。


在《向前一步》这本书里,脸书前COO谢丽尔·桑德伯格说职业发展有两种形式,她形容一种是“爬梯子”,另一种是爬“方格架”,爬梯子就是只有上和下,不是晋升就是退位,而爬方格架则灵活得多,可以一直往上,也可以上下迂回,还可以待在某一格里暂时休息,尤其适合女性发展的节奏。


作为女性,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感慨就是女性的职业生命太短暂,在我们国传统观念里,还是倾向于“男主外,女主内”,很多女性生育之后就选择了辞职带娃,职业发展基本停滞,而职场妈妈也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减轻育儿的担子,往往在单位打拼之后下班又进入另一个战场。


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有全职妈妈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孩子大了要重返职场的困难,职场妈妈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平衡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跟个人的幸福感是息息相关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用爬方格架的思维来重新发现职业发展之路。


如果是刚毕业进一家公司,可以趁着年轻奋力拼搏,沿着一条自己认定的路向上攀登。


到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也允许自己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接受自己需要休息和照顾家庭的事实。


等到孩子长大,可以重新返回职场了,梳理一下自己擅长的方面,然后找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比如一个全职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出去找工作,她意识到自己对婴幼儿营养搭配十分在行,于是就在一家母婴店做营养辅食,开启了事业第二春。


哪怕重启之后的工作薪资、条件比不上之前的工作,看似比以前落后了,落在了靠下的方格架上,但只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且感到身心愉快,就接受自己这样的安排。


而职场妈妈也需要放下对自己的责备,家庭和事业不需要平衡,而是做选择,在需要投入精力的地方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工作时就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回到家就专注地陪伴孩子,这样不仅工作效率更高,而且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快乐。



03

35

开启幸福的另一种可能


为什么35岁会成为一个现象,也是因为在这个年纪,思维发展已日趋成熟,人们更多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终极目标问题。


1. 职业发展是一辈子的事。


很多中年人产生职业焦虑往往是因为有这样的担心,他们认为如果不在40岁以前干出一番成绩,或者评上一个职称,这辈子好像就无望了。这样的恐惧影响到了他们的自尊水平,与家人的关系,进而影响到生活规律,茶不思饭不想,身体也搞垮了。


但是如果把职业发展放到一条很长的时间线上来规划,就会发现30岁还年轻,40岁正当年,50岁都不晚。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每一步都刚刚好。不去跟别人比,找到自己的节奏,终身成长,如果能有这样的心态,就不会再执着于一定要在什么时候取得成就了。


2.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30岁以前的人生是做加法,30岁以后要学会做减法。


可以时常问问自己,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找到自己内心在乎的事情。工作也许能带来成就感,但是如果没有和爱人的亲密互动,没有和孩子的开心玩耍,没有和父母的促膝谈心,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就会降低。


现代人压力都很大,很少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些看似无用的小事上,比如好好休息,撸撸猫,和身边的人说说废话,似乎做了这些事就是虚度光阴,就算人在游玩,心还在工作上,休息和工作两头捞不到好,还自责又没抓紧时间,更加一层疲惫。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不要小看这些没用的事,它们有助于恢复心理能量,也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允许自己偷个懒,做做这些小事,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同样的,学习也不是生活的全部,职场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有很多人被各种贩卖焦虑的言论裹挟,不停地屯课,一天没学点儿什么就觉得落后了。在连续几天晚睡上课之后,我问自己学习是生活的全部吗?从那天起,无论有多少课没上,我都到点儿就睡,因为身体健康最重要。


3. 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幸福的其他可能。


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放慢脚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有的人因为常常生病,于是经常了解自我调理,反倒成了养生达人;有的人对生活感受丰富,有自己的感悟,选择在文字中抒发出来,于是成了公号主;有的人喜欢游山玩水,并且喜欢用照片记录下来,于是成了摄影发烧友……


兴趣爱好是沉重的工作和数不清的责任之外的世外桃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也能提升幸福感,而且有相同爱好的人还可以经常小聚,交流心得,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同样能带来幸福感。


35岁只是人生的某一个点,如果把职业发展拉长到一辈子来看,也许35岁遇到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为了避免中年危机,可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但是偶尔的迂回曲折也不用太焦虑;找到生活的其他可能,偶尔做做无用的小事也能提升幸福感。


愿大家在生命中的每一个年纪都能绽放。


文:周雯芳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