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想象/与智慧老人们的对话


01

邂逅智慧老人


一群来自不同时代高人吹响集结号,汇聚在一个山洞里面。山洞隐藏在一座巍巍高山的半山腰上。外面被如丝绸一样的云松散地围绕着,恍如仙境一般。洞里面有涓涓的流水,奇特的岩石。外面吹来的裹挟着世间的尘烟。这是我和几位高人常来的地方。它就像心灵的子宫一样孕育着精神和智慧。

那几位高人问道尘烟的味道开始思索起尘世来。他们以按照自己的脾性就坐。一开始都一言不发,眼睛都各自注视他们早已经习惯的位置。虽然每个人都沉默,但是整个氛围一点也凝重,反而很轻松。因为他们都有彼此,又不依赖彼此。


每一次都由我打破这种沉默。我大量了所有人问:“为什么庄周老顽童没有来?”


老子回应我:“他逍遥去了。”


我又问:“天地存于内心,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可是你的思想啊。为什么他总是去逍遥呢?”


老子捋了一下雪白的胡须,说:“虽然天地存于心,但道则存于天地中。他以逍遥的态度来象征着道的存在。也许他现在是在睡觉或者在与人辩论。逍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定要腾云驾雾,超凡脱俗。在任何一种环境中都能够以逍遥状态展现,那么在那一刻他就最接近道了。”


我提出了一个假设:“有没有可能是他太痴迷道而把自己压缩道里呢?”


弗洛伊德猛猛地吸了一口雪茄,吐出一个烟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庄是在强迫性地重复着童年的一些模式。很有可能是在肛欲期的发育过程中遭遇了比较严厉的客观环境的打击,导致其对自由的过度向往了。他以为自由的终极目标就是逍遥,或者像老子说的接近道。但其实是他不知道他只是一直在和童年的负向超我做对抗而已。也就是说他对逍遥的追求是在反衬着其父母对他过分严厉而已。”


老子听得津津有味,露出可爱的笑容说:


“老弗爷,这一切都是由道生出来的。一个人追求道就是要回到他最初地地方,在那里有他需要一切。


人们之所以会痛苦,人心之所以会淡漠,天下之所以会大乱,都是因为离道越来越远。他走着走着就忘记了道一直在他身边,只要他能够做到无我和无为,那么他就能够获得道的智慧。有了道,人心就会变得灵活。人心灵活了,人就能够顺应自然。


这个和你强调的力比多固着一样。当一个人被固着在某个阶段时,他就变得呆滞了,和道也渐行渐远了。而你所说的童年遭遇对人的心理模式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不能苟同。


因为童年只是人生一个中间阶段。这个阶段遭遇的一切所导致的心理后果也跟一个人对道的态度有关。有的人可能遭遇了很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后来却没有发生严重的心理症状。这类人在童年时期就可能领悟道了。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好道衍生出来的智慧,以帮助他面对悲惨的境遇。”


我综合了他们两个的思想,说:


“心中的障碍阻挡了人看见道,就像被蒙住的眼睛看不见路一样。在潜意识深处已经存在我们需要的道和法。但是也同样是在潜意识中充满了获得它们的困难。


老子说的接近道是一个不断克服内在障碍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实中我们遇见的困难都只是内在困难的一种外显。外在困难和痛苦是内在障碍在情绪镜头下投射出来的。


老庄的逍遥姿态也是内在困难的一种影射。有的人说他的思想及其消极避世,安于现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故作佛系,用来炒作自己。


然而,我可以感受他的逍遥其实是他一直努力地探索出来的面对内在困难的方法。他在逍遥的状态中才能穿越困难而探索到潜意识最深处的道。”


荣格对潜意识深处的更加宽广的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他说:“精神生命像生理生命一样具有遗传特性。生理生命的特性依靠基因遗传,而精神生命的特性是通过梦来遗传的。人类共同的精神经验会在梦里面再现的。比如现代人的梦中可能会出现远古时代的痕迹。


我们今天研究的仁也是可以在人类精神库存中找到的。仁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或者说是一种集体的情结。老庄用逍遥来克服他个人成长中形成的负向情结以激活集体情结。我们不妨听听老庄做了什么梦。对他的梦进行分析才能理解他的精神生活。”



02

他们在解梦

话音刚落,他的余光里看见弗洛伊德正用犀利的眼神盯着他。当他想进一步对自己的拓展性思想进一步解释时,老庄就慢慢悠悠地走进来,大笑道:“我刚刚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梦里我感觉很惬意,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突然我就醒了,分明看见自己躺在床上。于是我不知道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今天我要请老弗爷和荣大师帮我解一下这个梦。至于我迟到的事情你们也不要纠结了,我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荣格跃跃欲试,想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但是由于在精神上把老师当做父亲一样,因此将自己的欲望控制住了,很谦卑地说:“老师的意见是权威的。”


弗洛伊德一本正经地阐释老庄的梦:


“你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而不是其他的东西。这意味着你内心压抑着和蝴蝶有关的欲望。也许你的潜意识隐藏着一种强烈的攻击欲望。这种欲望不断地穿透你前意识的城墙跑到意识中来。你害怕你的攻击力会伤害到其他人,因此在梦里面被弱化为一只自由的没有任何攻击力的蝴蝶意象。


刚刚我们谈及了你的逍遥之道。你所逍遥的正是你内心最为冲突的。蝴蝶正好你内心冲突的最平衡的产物。它可以表达你的攻击愿望,同时也可以缓解你心中的焦虑。这是我的一些见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荣大师的高见。”


荣格听完老师的诠释后,神情很凝重。虽然他对经典精神分析有深刻的理解,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斩获了很多新的见解。如果显露的太过分,那么可能会引起老师的误会。于是他很有智慧地对老庄说:“你迟到就是对我们的攻击。你在睡觉之前,潜意识已经告诉你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因此你的梦安排一只一点攻击力都没有的蝴蝶给你。这让你感受梦境自我是没有攻击力以缓解你的内疚感。所以这个梦让你感到很惬意。”


老庄听完两位大咖的解释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表示认同地说:


“你们说得对。其实我在攻击着整个世界。我老是强调要做到物我合一就是一种强烈的攻击力。我生活在一个诸侯为了一己之私而陷百姓于水火的时代。我看到百姓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渐渐变得精神麻木了。为了让他们获得觉醒,我向世界提出了安然处顺的生存哲学。


也许有人说我很消极避世,有人说我是一个夸大相对主义者。但是我强调的安然处顺绝不仅仅是逃避,而是在逃避中积极地寻找。寻找到心中那个和我们渐行渐远的道。


我的逍遥就是一种无我的姿态,一种罪接道的状态。当我们进入逍遥的隧道中时就能感受在隧道的两端闪烁着道的光辉。虽然我要经历漫长的穿越,但是为了像你们西方人追求真理一样,我是九死不悔。


你们知道吗?当我面对道的时候,在道里面我可以看见一个模糊闪烁的人。后来我知道这个人就是我自己。当我直到有一天敢于正视到欣赏自己的时候,我发现内心获得了一种崭新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仁。仁一旦被联结到我的情感系统中,那么在道里面我看见的就不仅仅是我自己了。


而现实中,人们一直把仁说的很纯粹,但是实际却做得很虚伪。我的老师老子先生曾经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不是说天地不仁道而把万物当做用完就扔掉的刍狗,而是真正的仁就像天地一样能够生养万物而不占有他们,能够让每一个事物都按照自己的秉性和功能发挥他们的价值。但是这一点是不能被利益占据的心灵觉悟到的。后面他还说圣人也像天一样有大仁,能够遵循百姓的心理发展规律而不打扰他们的心理发展。”


老子听完老庄的解释频频点头,说:“仁即立心,立心则不离心,不离心则自然,自然则而然。”


孔子憋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话题,连忙插上话:


关于仁,我熟。我一辈子几乎都在研究仁。曾经我也跟老夫子问过仁。他说富贵的人送人钱财,仁义的人赠人贵言。之后他就赠送我几句贵言。他当时的那番话我一直铭记于心,付诸行动,让我受用终身。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仁是什么。

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我得出了仁的最终定义就是爱人。那么如何做到爱人呢?

这就需要立心。什么是立心?顾名思义一个拥有一颗站立的心。当我们的心站立起来了,那么就像老庄说的我们就可以在心里面看见自己。当我们看见自己了,就像两位心理大咖所强调的我们就会慢慢地接纳自己。因此,总结来说,仁就是爱人如己,但是要先学会爱自己。”


大家都发表完意见之后,山洞里起来了掌声。掌声里旋律像蝴蝶一样在这个清净的山洞里面,偏偏起舞。其中有一只勇气可嘉的蝴蝶离开了山洞,带着他们的智慧来到人间,落在我的窗前。


我抬起头,揉了揉朦胧的睡眼看着它。它缓慢而有节奏地煽动着翅膀,好像在跟讲述着它刚才经历的一切。我在它神态中感受到了自己,感受到了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精神可能受困于不同的症状。就以爱来说明,有太多的人为爱为苦。李敖对于爱情看法很符合他那种特立独行的享乐性格,说:“如果爱情是痛苦的,那么我坚决不要。”爱在生理上是愉悦的,那为什么在精神会是痛苦的呢?



03

现实体验

有一位漂亮女士就因为爱情的痛苦而找到我。她在爱情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我感觉到我的爱情让我生不如死。我那么爱我的丈夫,但是我感觉不到他爱我。这种感觉不断地让我联想到他可能外面另有新欢,而忘记了我这个旧爱。”


我没有像平时那样尽量收集多的生活资料而直接问她:“请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


“无助。”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


我接着问她:“那让你痛苦到底是爱情还是无助?”


她楞了一下说:“是无助。”


“那爱情为什么会让你生不如死呢?”我追问道。


“我不知道。目前我只能这么想。”我低了头,看起来很忧伤的样子。


“来,我们用眼睛盯着无助,告诉你看到了什么?”我指引并跟随她。


“只是朦胧的一片,我什么都看不见。”她看着我说。


“那你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感觉自己就像一片鹅毛一样,从空中慢慢地落在柔软的草丛中,然后再往心里看。”我引导她进行积极想象。


她按照我的引导很顺利地进入状态,虽然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从她的眼角里渗出了泪水。


“你看见了什么?”我问她。


“我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裙子的小女孩。”


“她在哪里?”


“她在一间看起来很暗的小屋子里面。”


“她在做什么?”


“她坐在哪里,双手抱着膝盖,留着眼泪。”、


“你知道她发生了什么吗?”


“不知道。”


“你可以问问她吗?”


“她说她被爸爸锁在房子里面了。”


“当你听到她这么说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她很可怜。”


“你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可怜?”


“因为她被父母抛弃了。”


“这也是你吗?”


“是的,是我!”


说完之后她哇哇地像一个孩子一样哭起来。在那一刻她是重新面对那个一直被困在黑暗中的,弱小的自己。当她有勇气去怜悯那个不被接纳的自己时,心里压抑的能量就会被瞬间激活。她那种一直隐含的恐惧的情感就会恢复和语言系统的联系,从而被现实自我认知并且获得新的理解。


“那你对她有些什么想法呢?”她哭完后,睁开了眼睛。我接着问她。


“我想在那里陪着她。虽然我好像不能做些什么,但是我至少可以陪伴她。”她颤抖地说。


“那么现在你觉得你的爱情怎么样呢?”


“其实不是爱情的问题,是我自己一直没有接受那段痛苦时间里的自己。”


“是的,当我们真正看见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切还可以那样。祝您情感顺利,生活愉快。”

文:老蔡心理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