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仪式—刻意地与重要他人、重要他物挥手作别吧

这家提供美味黄焖鸡的中餐厅从2019年十二月份开到现在已经运营超过整整一年了,到了年底就准备关门,听老板说是因为租金太贵而生意的获利还不足以支撑其员工在这座城市得体地生存下去。

或许这样的事情对于中小微企业家、商家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我们从新闻或者周围的真实经历中都能够知道有多少家企业关门,历经了千辛万苦,真正存活下来的那些企业商户或许真的是生命力顽强,我们需要认真地与实属不易的2020年说再见,然后我们会迎来崭新的2021年,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对自己温柔一些。

在最后一天的运营中,老板给我这个老客户免单,算是一种告别的仪式吧,我们生活中会经历非常多的告别时刻,有些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告别仪式的重要性。

尤其是经历了重大事件之后,经历家人的生老病死、各种重大创伤都需要、内在大崩溃,我们都需要好好与过去进行告别,比如经历了家暴的女性如果想要从过去的那种肢体暴力创伤中真正恢复过来,那么心理治疗师可能会推荐暴露疗法。

让幸存的人面对那些让自己出现巨大痛苦的场景,到那个真实场景中感受自己的内心流动,然后好好地与过去告别,告别被家暴的自己,告别那些扭打、破败、伤口、绝望的雪地……..即使自己暂时不能原谅,但是最终我们都需要与过去说再见,放下受害者心态,放下那些痛苦与这些那些,才能够让现在获得释怀与轻松反应。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在年底的时候,人们选择告别过去,设置新的新年计划,有的人会选择在元旦节进行短途旅行,去附近的城市转转,或者通过请假来获得更多假期从而让『年底跨年』成为非常有仪式的行为。

跨年旅行作为一种告别过去的仪式逐渐获得更多年轻人的追捧,所以在元旦节前后会迎来一股旅游的小高峰,这也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运的预兆。

有些学校尤其是大学因为各种原因会让学生提前回家过寒假,对于疫情后的常规管控时代来说,这种举措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大街上慢慢减少的人潮也是比较明显的证据。大家都在忙着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然后从这群人走到另一群人之间。

告别与我们如影随形,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对于这种告别,很多时候即使我们会因为害怕尴尬而避免说再见,而认真地说再见能让我们用自身的语言去表达出内在的感情,并且让我们自身去重新解码编码过去的那些经历。

结束的一段过程或者一段时间对我们而言也是成长的必须:

三个月会有一次反思;


半年会有一个计划总结;


每年有一个新的计划表;


每五年又是一个新的分水岭。

五年计划十年规划的轮回也是生命齿轮的碾压,时间让我们不断往前走无法回头,“岁月不饶人、岁月催人老”这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慨叹。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我们上一个阶段的计划也有可能没有完成,有些计划不会就这样被轻易抛去,因此需要设定新的标准,来让上阶段的没有完成的事情被对接起来,理想状态下我们会对那些完全完结的事情抱着更多积极的情感,这种完成感容易让人感觉到一种成就。

完成了这项任务,然后说再见,感觉内心存在了喜悦感,感觉自己已经做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论是否完成,仍然需要对过去发生的那些事情说再见,如果我们不能说再见,就很难下决心来真正去适应新的挑战。

从那些事情跳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上面来看,当一个与自己交往密切的挚友选择了不辞而别,我们可能会非常失落,像是突然的失踪,突然在自己的社交层面留下了一个巨大空洞,社交层面的失踪可能会造成我们的内在依附创伤。

因为人际关系我们会更加感觉到自己与外界存在的联系,而频频发生的网络社交失踪、被忽视又容易让自己怀疑自己是否是重要的,对方就这样『不告别』难道意味着我对他来说不重要吗?心中的那种被抛弃的恐惧感突然间又出现了,仿佛害怕跌入无人问津的鄙视链底层,信心也被瞬间掏空。

没有说出口的再见让人伤感,对我们来说有始有终非常重要,有个良好的结尾让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到底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不会整天被它所折磨,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结尾不同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结尾,即使是有悬念的电影结尾也是被设计出来的脚本,而我们的人生没有脚本。

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即兴演出,本身就充满了太多的不稳定性,我们潜意识里会渴望寻求那些更相似、熟悉的、有安全感的事物,从而在这种不稳定的世界寻求一点安全感,当自己内心的疑惑减少,这种对于不告别的焦虑不安就可能会慢慢平缓下来。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一个好好的告别分离仪式可以给自己与他人、生物、事物以尊重,这个告别仪式让人情变得更加温暖,让我们知道信息共享与释放有多么重要。


多年照顾的流浪猫因为年老而去世,这对于照顾者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让它能够在泥土中安息,与大自然作伴,化作生命的轮回,那么这也是我们最后可以送出的礼物吧。

这种告别所带来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了实际意义,在世俗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人都变得非常现实,而我们的人性其实又想要有其他灵动的让自己能够为之尖叫疯狂的追求目标,倘若我们要不断成长下去,就需要接受告别的象征意义,让自己接纳那些过去,不会对它做出太多抵抗也不会无视它。

告别还可能带来痛苦,我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不愿意离开自己住了很久的房子,待在比较熟悉的空间是舒适的,而离开熟悉的人空间是非常恐怖的,我们的日常生活给了我们安全感,因此当我们必须要离开或者必须说再见的时候,这就是非常巨大的挑战,同时,当我们真的能够告别过去的时候,这也预示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每次的离别其实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当我们离开上一份工作的时候,那些过往的工作经验并没有消失,仍然教会了我们很多值得去学习的事情,来年又是新的一年,制定新的目标,当告别什么变成了再次的开始,或许就在语意上面让人更不那么难以接受。

再次的开始并不是重新开始,你仍然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你还有很多过去的资源在帮助你来获得下一阶段的方向。告别使我们更接近经验思维,从各种经验中又获得更多理论的对比

告别仪式实际上丰富了我们对于外界事情的感知能力,我们仍然可以发展自身的潜力,不会被失业打倒,不会被疫情打倒,不会被生老病死打倒,面对这些苦楚,好好与过去告别,才能更好地再度出发。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告别本身是痛苦的,我们无法迅速与自己已经适应的存在进行分离,我们的悲伤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尽情感受到它,这种告别痛苦本身也显示了彼此深不可测的依赖,我们依赖自己非常信任的觉得坚不可摧的经验,而经验无法满足现实的变化时就可能让经验价值掉入谷底。

过多依靠经验的人最终可能也无法跳脱出原有的框架,你可以注意到大人们是否在重复祖先们在做的那些事情,仍然讲着同样的故事或者大道理吗?也许他们是对的,或许至少在他们那个年代来说是正确的。

而时光变迁,『告别过去的经验』可能也是充满极大挑战的,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还有科技网络文明,大量的新知识正在涌入我们的生活,而年轻人似乎相对来说更容易从现实中获得新的转变

这不意味着对年轻人来说就没有太多挑战,只是每个时代又有更加年轻的人出现,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可以更加方便,现在过去的经验看待问题,可以省时省力。在后续不断地交互交往过程中,我们渐渐明白改变是非常普遍的。

我们需要去处理大量的新信息,又要告别过去的那些信息,在这种大量的语言信号和事实信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加强了自身的认知系统,愿意去做出告别,愿意去重新拥有崭新的认知模式。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拍摄

我有个朋友说他非常急切想要让2020年赶紧过去,希望能够有更加幸福的2021年等待自己,而当2021年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与2020年好好地告别了呢?是否还有什么事情在心里晃悠着

再见,也是为了承接自己的新生活,抵触自己的过去或许仍然会形成新的抵触。我们的幸福往往会在我们不再太急迫寻求幸福的时候出现,也许现在年关将近,可以考虑为自己曾经计划已久的冬季假期做好准备,想想新的一年自己的计划是否需要做出什么调整,是否有其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这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告别被他人掌控的那种预设途径,也是我们自我分化的重要表现内容,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告别特别敏感,如果母亲没有告诉自己她去了哪里,那么六岁的儿童可能就会非常慌张,担心自己被抛弃。

这种没有做好的告别还可能形成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希望有更加安全的生活状态,如果告别是必须来临的,就好好为它做好准备吧,也许我们身边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适合拥有独立的生活,有些人更加乐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对于前者来说,告别仪式可能会相对简短。

独立的人在情感纬度上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某种疏离气质,在这种疏离之后,告别将不会是难事,还有的人可能过度将隔离情感当成自己面对告别痛苦的防御机制,而自己的情感情绪也被压抑。

这就是非常需要去释放的部分,有时候进行告别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解脱,毕竟在人际关系中所遭受的痛楚已经很多,告别过去才可能有新的关系应运而生,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段有毒的关系、一次难受的相亲,这些告别都可能是种解脱。

我们可以适应告别的存在,这很奇怪但是适应下来就不会奇怪,那些自己真正在乎的还有在乎自己的仍然会留在自己的身旁,ACT疗法的创始人史蒂芬·海耶斯曾经说过:“人可以把那些不舒服的痛苦的感觉想象成一列火车,而你现在正看着它慢慢驶过。”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慢慢会离开自己,不去抗拒它即可,重要的是即使在你感觉不舒适的时候,你也可以让你的那些感受舒展开来,我们经历了很多,这真的很辛苦,我们也有很多不想要失去的人与事物,而时间的滚轮会让自己看清楚,最后没有离开的留在自己身边的还有谁。







文:ZHUQIANG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