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心声: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喜欢“上班”了?

每个月总有那么30天是不想上班的

上班的心情就像上坟

无心上班,只想为祖国母亲庆生

不想上班,啥事过了XX再说

……


这些话经常在上班族的口中听见,可见,上班是一件多么难熬的事情。身边有不少人,要么一份工作干几个月就不干了,要么常年蹲在家里,要么辞职自己做自由职业,那些还在“上班”的人,也时常丧丧地来一句:真不想上班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上班了呢?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上班的很有意思的说法。【上班】= 带有一种勉强的、不情愿的、被动的、单纯为了不被带上耻辱的“无业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又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而【工作】= 带有一种积极的、并不单纯为了不被别人歧视为无业者的、有奋斗目标并能结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并能乐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


上班听起来真的很无奈,很被动,只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让自己看起来周围人一样正常而做的选择。工作就看起来积极很多了,所以上班和工作是不等同的。


为什么呢?因为上班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价值交换,你付出时间和精力,企业提供你薪酬,但是你需要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行动。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偏差,就是你几乎无法找到完全符合你理想的一份工作,多多少少总会有些不满意,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不满意的地方居多。但


是为了生存,你不得不去上班,不得不去做这个交换。一种受到束缚、制约的感觉。



那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人的需求从下至上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那么上班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呢?估计也就是下两层,如果运气好,上班和你的期望的工作重合度是比较高的话,能够稍微满足上三层。


归属与爱的需求,不得不说,现代科技和网络的高速发展,把同事之间的这种归属感已经削弱了不少。不像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他们可能生活的圈子中,就是家人、朋友和同事,那个年代的集体能给人很强的归属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


但是你看现在,就算是家人朋友之间,好像关系都不那么密切,为什么呢,因为有手机,人和人在一起的时候,各自刷着手机,各自有自己的世界。上次看到一个问题,说人均刷短视频的时间每天是110分钟,这个结果真是吓到了我。所以更别提同事还是可能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就更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归属感了。


而再上两层,尊重和自我实现,也都是在人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的。但是上班,不否认有可能有这样的时刻,但是很少。因为大多时候,你不得不去根据组织的要求去做一些事,甚至有可能这些事在你看来是很愚蠢的、不可思议的事,但你又不得不去做,所以造成了内心的冲突。


这种冲突就会令人产生“耗”的感觉,就是需要用自己的一部分能量去抵消这种不一致的不快感,然后还有一部分能量去做那件事。所以,上班族就会觉得好像一天到晚也没做什么事,每周写周报的时候甚至都写不出啥东西,但就是感觉累得要死啊!这部分累就是来源于“耗”。


这种“耗”时间长了之后呢,就成职业倦怠了。2017年发布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显示,上班族“丧班”(讨厌上班却不得不上班)现象严重:有40.6%的人自称“丧班晚期”,32.3%的人自称“中度丧班”,只有27.1%的人自称没有或者轻度丧班。


而且对于上班族来说,几乎没有不可替代的情况。看到很多新闻,某公司高管怕拖延项目进度,就忍着生病的疼痛继续加班,结果猝死。


死了之后呢?人家公司可以换个人继续推进这个项目,一点都不受影响。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上班的人可替代性是很高的,这就造成人在上班过程中并找不到什么太大的价值和意义,更别提有些工作真是属于是个人都能干的。



那很多上班族其实学历和能力都不错,但是进企业之后发现能发挥的空间很小,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刚早上看到朋友圈一篇文章的标题:笔试面试造核弹,进入工作拧螺丝。这落差太大。不想上班太正常了!

原创:萧潇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