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生命有期限,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断舍离”是近年来比较热潮的词汇,但其中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更是倡导“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怡然自得”呢?


在我看来,那需要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


今天的文章,我就从思维的角度,来说说我们该怎样收获怡然人生。

“知道”生命有期限,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01

“知道”生命有期限,

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断舍离》一书的作者山下英子曾说,一位治疗癌症的医生的一番话让其感到意外。

那位医生说:癌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幸福的死亡方式。并不是像心脏病或脑中风这种突然死亡的病症。在死亡来临之前,还有力气来做想做的事情。还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全身心地用力生活。”


这段话让我们意识到,“知道”生命有期限,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相比于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这样的慢慢离开不仅给了亲朋好友一些缓冲的时间,还给予本人好好珍惜现在生活的机会,不留遗憾。

尽管“人生多憾事”,但我们至少要拼尽全力努力生活,让自己在真正离开时不再有遗憾。


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果没有遭遇人生大不幸,很难想到“死亡”这件事,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想着那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

这么说,当然不是要我们天天想着离开,或生重病,而是想说,在痛苦无法改变时,选择怎样活下去是关键。

“知道”生命有期限,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02

直面“死亡”这件事,

或许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死亡,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让人忌讳的词语,但每个人又都知道那是必然的事,那么为什么大家不敢谈论“死亡”呢?

根本原因是,死亡意味着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失去,让人惋惜,更让人惧怕。


但如果我们能够好好思考“死亡”这件事,或许会活得更加通透,因为我们会明白自己该怎样活着。

正如尼采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等到“知道”生命有期限时,才意识到珍惜现在的生活,而是从“终极”的意义上来理解生命、死亡,以及怎样活着这些“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人无法做到永生。

更何况,永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美国哲学家谢利·卡根教授在《死亡哲学》一书中曾给我们阐释了死亡的坏处(死亡剥夺了我们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同时也给我们解释了永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活着有时也是不美好的,像那种生不如死的状态,或许离开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卡根教授说,活到我们满足为止,即直到我们得到生命能赋予我们的所有美好事物,可能是一件好事。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生命的长度,还需要生命的质量,而高质量的生活才称得上是美好的生命。


对于健康的我们来说,敢于直面“死亡”,让自己拥有一段“我从中受益了”的人生,才算是活得通透、明白。


“知道”生命有期限,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03

“终活”是不可能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好“当下”


前面说了,“知道”生命有期限,可以让我们有机会不留遗憾;直面“死亡”,可以让我们活得通透,那么,我们该怎样活得怡然自得呢?

《断舍离》一书中给出了三条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原则一,活在当下;


原则二,结果反馈到自身;


原则三,给予。


其实,上述原则中“活在当下”是关键,因为它强调的是当我们把杂物以“现在”“我”“高关联度”的维度进行压缩,我们便“活在当下”,进而向成功的三原则靠近。

虽然实践这三条原则针对的是物品,但它们对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依然有效。

“知道”生命有期限,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首先,活在当下,把注意力放在“现在”。


或许很多人并不怕死,而是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或不清楚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离开,这种不确定性更让人恐惧,就像癌症患者,随着患病时间拉长,就不会那么担心失去生命,反倒对自己怎么离开忧心忡忡。

这时就需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因为一直焦虑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会让自己忘记现在的美好,所以晚期癌症患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现在”,看看自己“现在”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这才是关键。

这里还要说一下,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定信心,对治疗疾病也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活在当下,需要坦然面对自己。


“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人际关系财富的积累,在心理上的最大变化就是能够以“坦然和真诚”面对自我和他人。

虽然这件事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是困难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活在当下,就会明白,那时的自己是充满“愉悦感”的,这样的人生自然是自在的。就像前面说的,敢于直面“死亡”这件事,找到人生意义,内心就是愉快自由的。

“知道”生命有期限,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写在最后


《当下的力量》一书中强调,我们之所以感受着痛苦,是因为控制不住大脑的思考

也就是说,大脑的思维,在给我们制造痛苦。比如,我们害怕死亡,就是大脑给我们制造出来的恐惧,它提醒我们失去生命的可怕、想象着离开亲人的悲伤,等等。

但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痛苦就不存在了,也就活在了当下。


当下有我们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可见,真正地“活在当下”,就是我们的头脑思维中既没有积极的期待,也没有消极的期待,即没有活在“过去”,也没有活在“未来”,而这就是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


“知道”生命有期限,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文:学乃身之宝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