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幸福的人,为什么也出轨?

文:壹心理主笔团 | 半斤半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那个炫夫狂魔,劈腿了”:看起来幸福的人,为什么也出轨?

出轨只有 0 次和无数次。


这句话我们都耳熟。 不过今天恐怕要打破大家的认知。


有的人出轨以后,可以回归到亲密关系当中。 这样的人特别少,因为要求特别高:出轨者及被出轨者,在经历了事情后,都要反省、觉察、成长。


而成长,是一辈子的功课啊。 不过,万一真有这样的人呢?


美剧《摩登情爱》里就有这么一对情侣,因为其中一方出轨而分手。


多年后,俩人经过成长,复合了。 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有人陪着一起吃饭、分担生活成本,或者生育。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会让我们认识自我,不断成长。


我们来看看这对童话中的情侣是怎样做到的。


一、幸福的爱情里,也有出轨


男主 Joshua 是一名程序员。 当年还没创业发财的时候,在一次面试遇见了女主 Emma 。 他对 Emma 一见钟情,主动跟 Emma 聊了起来,甚至为了 Emma 放弃面试。


用浪漫开启的爱情故事,进展特别顺利。Joshua 和 Emma 很快打得火热,情感指数呈几何级别裂变。

 

“当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的时候,就会知道。”

两个人开始的交往状态可谓接近完美。

 

他们很快搬到了一起,相处地十分愉快。

 

Emma 把 Joshua 介绍给她的父母,岳父大人见了这个“上门女婿”就乐开了花。

 

Joshua 还准备好婚戒,等待时机成熟,向 Emma 求婚。

 

他们所共创的美好回忆为二人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就是 Joshua 所说的“初始推力”。

两个人的感情快要修成正果的时候,出事了。

 

有一天 Emma 丢了魂儿似地回了家,告诉 Joshua 她出轨了。

 

原来, Emma 在酒吧遇见了自己的初恋。

 

她被初恋的美好回忆冲昏头脑,选择跟初恋滚床单。

 

进行到一半,她突然醒了过来,穿衣逃跑,回家向 Joshua 坦白了一切。

 

当时看到这里,我很诧异。

 

这个爱情故事有什么值得说的?女主太渣了吧?

 

没想到,这些都是思维的铺垫。

二、出轨跟幸不幸福无关

我首先思考,为什么我会立即下判断,女主渣。

 

我的这一个判断,背后其实是对出轨的假设:

 

这世界上存在着“完美婚姻”

出轨是因为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

 

当我意识到自己内心有这两个假设的时候,我知道问题出现了:即“症状理论”(Symptom Theory)。

 

“症状理论”,其中的一个假设就是这世界上存在着“完美婚姻”。

 

意思就是,认为自己找到“完美的人”,缔结“完美关系”,就能满足自己一切需要,并且远离诱惑。

很不幸,历史打了我们的脸。

 

纵观婚姻的形成和发展史就会发现,婚姻建立的目的是提供经济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

现在,很多人对婚姻赋予了更多的期待,不仅仅是责任和义务,还有爱情和自我实现。

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期待可以从社会、宗教、家族去寻找。

 

这就很尴尬了:

多维度才能提供的养分,被集中压缩到婚姻中的另一半身上。

伴侣必须多功能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要建设家庭、照顾双亲、抚养子女亲,还要成为我们亲密的爱人、知心的朋友、魅力的情人、灵性的伙伴……

伴侣做不到,自己会心生怨气。

自己满足不了伴侣,又会备受打击。

不合理的期待,让双方备受折磨。

 

我的第二个假设,出轨是因为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不完全错。

很多情况下出轨是逃避一段不幸关系的选择,比如:肢体暴力、冷暴力、不履行抚养义务、性生活不和谐、婚内孤独等等。

可是,心理学家们发现了另一个我们想象不到的情况。

相当一部分出轨者身处在一段幸福的关系当中,他们确实深深地爱着的伴侣,但是还是会爱上别人。

这对我们理解出轨提供了新的角度,即:

有的时候,不能粗暴地把过错推给伴侣。

出轨者要思考自己作为个体的爱与欲,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出轨者的身份焦虑:我不知道我是谁

说回剧里的 Emma 。

有一类人,当关系趋于平稳的时候,反而会躁动起来。Emma 就是这一类。

 

她在关系中没有再学到新的事物,跟男朋友 Joshua 也变得越来越像,感到无聊了。

这就是自我扩张的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自我扩张是一个基本动机。

自我扩张理论(Self-Expansion Theory)认为,人具有通过自我扩张的动机,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打个比方,你从来不吃辣,你的伴侣来自四川。通过接触 ta 和四川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你渐渐开始无辣不欢,性格也变得直接爽快。

当伴侣带来的新鲜感变少,自己没有再“进步”的时候,有的人会跟 Emma 一样,想去找新的变化、新的刺激。

 

这就跑偏了。

Emma 的问题在于,她没有通过回归自我来解决身份焦虑,也没有尝试其他关系,比如朋友,来满足自我扩张的需要。

而是在亲密关系上死磕,把想象投射在旧情人身上,选择出轨。

饮鸩止渴。

 

Emma 迫切想要探索那个“未完成”的自己,去体验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可能性:

“如果我选择另一个人,我今天的生活会不会不一样呢?”

Emma 最后的刹车,也是因为她醒悟过来。

自己想要的并不是一段新关系,也不是性,是接纳当下与继续成长,然而自己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去寻找。

不得不说,情欲之下能突然清醒的人太少了。醒后还能进行哲学思考的人,更少。

尽管在心理学上,这种积极的体验真实存在,我依然觉得太难了。 

四、出轨后的和好并非人人可得

剧的最后, Emma 和 Joshua 重修于好。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这样的和好要求非常高。

1、出轨方没有隐瞒出轨,主动坦诚。

2、出轨方乞求原谅,知错,而且改了。

3、双方感情深厚。

4、同步的自我成长。

5、对待情感变得更成熟。

6、相信自己会被对方接纳和理解。

7、遵循自己内心的需求。

8、原谅。

9、达成一致。

果然童话都在剧里。

把出轨活生生变成生命中的体验和成长机会,学会认清自己,选择伴侣,经营感情。

任何一项都不容易,更何况全部做到了呢?

五、写在最后

我们做不到,但不妨碍这部剧带来了启发。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代入炮灰的角色,只要对方出轨,容易陷入被害者角色,或者琼瑶剧的激烈当中。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那么,可不可以试试,安静下来,放下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他为什么出轨?是因为这段关系,还是因为他自己?

这段关系里,我和他,适合吗?经营亲密关系的技巧,需要改进吗?

改进能不能成功呢?

如果不适合,那什么才是适合?

……

 

除了歇斯底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如果深爱,那就勇敢面对,选择再次相信对方;如果分开,也没什么,我们失去的只是一个不爱我们的人。

作者简介:壹心理主笔团|半斤半,爱,永不止息。微信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