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即解脱——透过101种心理防御,懂你懂我懂人生

精神分析的方面的书不少,但如我这样的心理学小白能做的也就是充满热情地买来,兴奋地打开看上几页,再默默地合上,那就成为心中一个隐秘角落的永远的爱与痛。

直到再一次鼓起勇气,购买了这一本《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作者杰瑞姆·布莱克曼(Jerome S. Blackman),用丰富的案例,贴切的的比喻,严谨且具教育性的态度写就,同时不失阅读乐趣和实用参考价值,既能快速通过第一章的简明定义概览速读,又能静下心来,随便翻起其后的一页,细细体会每一种防御的代表案例所揭示的心理动力。用引人入胜来形容这本书的精彩,经典并不为过。

作者简介:

杰瑞姆·布莱克曼是资深精神病学专家,有着超过30年从业经验,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纽约弗洛伊德学会以及美国精神分析学院的认证精神分析学家。他是纽约弗洛伊德学会训练与督导分析师、东弗吉尼亚医学院临床精神病学教授,以及弗吉尼亚威斯利安学院心理学兼职教授。

这本书的好读之处在于,对于只是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初学者,也可以只通过阅读书的前20页加上第五章诠释性技术,就可基本了解精神分析是通过什么方法针对来访者的哪些心理对象进行工作的。有时间,当然也可以深度阅读一下其他章节,对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有个虽概括但不失全面的了解。

01

心理防御是什么?

要了解什么是防御,需要理解我们为什么要防御?

我们肉体上受到威胁就会躲避,比如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从小就被他爹踢,形成了快速躲避突如其来的攻击的防卫能力——闪躲,逃跑。

原因很简单:被踢着会肉痛,而心理防御机制道理是一样的,不防御,被戳到了会心痛。这心痛,在书里被称为:不愉快的情感,不愉快的情感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

如:


焦虑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对可怕事件的猜想构成。

抑郁情感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对可怕事件的发生的看法构成。


愤怒则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想毁灭某人或某事物的想法构成。

我们看到上述的种种不愉快的情绪=不愉快的感受+某种想法,顺理成章,防御机制的定义就是: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换言之,人们用心理防御来把不愉快的感受拒绝在意识之外。

思考:

在这里,你想到了什么?认知疗法的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是不是也是个体遭受创伤事件之时,为了避开某种情绪感受而“决定”的“想法”呢?

想到了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冰山图,是不是也是冰山下的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想法,信念等),期待这些心理需求在推动着冰山上面的应对方式和行为呢?

好吧,我们回来再看,既然是一种机制,那么就会有触发机制的条件。这个触发机制的内在条件就是自身情感的耐受性,也叫情感容忍度,也就是对上述的“不愉快情感”的耐受,容忍能力。

耐受能力由强到弱有一个灰度区间,同样的情感强度,在某些人身上不会对其自我功能(思维,组织能力,注意力等)造成干扰,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则无法承受,只能启动心理防御机制以便消除之。

02

心理防御的运作过程

在引言中,布莱克曼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对人群做了如下的区隔:

一个人的精神运作如果比喻成一个包括灯泡,开关,线路在内的电路系统,电流大时断路开关就会关闭造成灯泡不亮,或者线路老旧电流不是很大也容易造成熔断,灯泡不亮还有些原因是线路或灯泡功能本身缺损不稳定(如,有些情况是大脑本身有问题)。

情感耐受力相当于这个电路系统里的“线路”。我们可以看到,断路开关类似于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线路”和“灯泡”的功能,主动关掉开关,或因过载而开关自行断路。

我为大家简而化之做了如下总结:

【基本健康的电路】:普遍正常人,有问题,烦恼,痛苦,情感耐受力正常。但不失去自我功能。

✔️⊙电灯泡

✔️⊙电线线路

✔️⊙断路开关

✔️⊙有电流(通电状态)

仅在电流确实超载时主动(有意识)或被动(无意识,被熔断)选择关闭开关以保护电线线路和电灯泡。

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相应的案例来说明正常人群是怎么样利用这个心理防御机制以使自己的自我功能不会受到干扰,我提前把它搬到这里:

AB女士,39岁,发现她的丈夫把大麻藏在柜子里面,由于担心打扰到孩子入睡,于是她开始采取了一种压制的防御机制,孩子睡着后,他却和丈夫表达不满,但她的丈夫仍然强调他有抽烟的权利,在这个时候他的情感强度开始增加了,就开始具备一定的创伤性,于是她失控了。第二天中午她忘记了和丈夫的约会,虽然他感到内疚,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这个忘记就是一个(无意识的)压抑的防御机制。

从作者的分析来看,她其实还采用了多种防御机制,如投射性认同:为了缓解自己在丈夫那边感受到的挫败感,她利用“忘记”,也给丈夫造成了严重的挫折感。她也使用了与攻击者认同:是用丈夫对待自己的方式,就是忽视她的意愿来对待丈夫。

另外她还采用了置换以及象征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为了不去正面的去感受自己的愤怒,她也用隔离的防御机制了自己感受到的一些沮丧感,她也意识到采用种种这样的方式也开始让自己变得比较的被动。

当作者对她的这样的一些防御机制去进行分析的时候,她就能够去意识到自己的沟通感受,然后开始能够去面对丈夫,从而解决了她婚姻中的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看到对于一个功能相对不错的这么一个来访者,我们采用一个对它的防御机制去进行一个重新进行一个梳理之后,她的自我功能会被快速恢复。

【神经症人群】

常被冠以xx症,xx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冲动障碍,抑郁障碍,强迫思维的人等,他们的自我力量相对足够,但特定的情境的出现,致使他们无意识地回忆起过去的某个创伤,好像一个信号发出来启动了一些防御机制。

✔️⊙电灯泡

✔️⊙电线

✔️⊙断路开关

✔️⊙多余一个旧开关:假警报导致关闭开关,致电流关闭,灯泡熄灭

✔️⊙有电流(通电状态)

全套的电路系统灯泡开关都是好的。但过去有个旧开关,常不小心误测到以为电流大了,会不必要地关闭。比如,曾被在无人环境下抢劫过的人,会好几年也不敢独自通过无人的地下通道,即使是白天。

书中案例如下:

这个例子提到的,瑞尼34岁,她想要生宝宝,但莫名感到有情绪上的压力,寻求治疗师帮助后,得知她在青少年的时候需要乞求父亲才能得到零花钱,她无意识地就担心自己未来的宝宝也会被自己的丈夫控制花费,当她看到她的丈夫并不是像他父亲那样吝啬,她恐孕的情况就很快得到改变。

【边缘型人格】

处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他们会相对更容易因为一些较小的刺激使得他们的自我功能就遭到崩溃。

✔️ ⊙电灯泡

✔️⊙电线(或许老旧)

✔️ ⊙断路开关

✔️ ⊙有电流(通电状态)

比喻上,好像灯泡没什么问题,可能电线老旧了,遇到电流不稳,容易憋。

第6页的DB先生的案例:

因为他童年家庭方面的一些原因,造成他极差的情感容忍度,当被导师要求他去完成一个额外的作业的时候,他就产生一个非常大的挫折感,他认为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和组织自己的思维而被人针对而感到非常愤怒,由于无法驾驭这种愤怒和抑郁交织的情感,他开始防御性的指责他的女朋友,因为女朋友曾经鼓励自己上大学!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投射性责备,并变得自大,认为自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想要举报教授,并且开始酗酒(物质滥用的防御),以减轻自己因体验到专注力和整合能力方面的自我功能受损而产生的羞耻感。

【精神病】

精神病,最严重的应该属神经分裂,是现实检验,整合功能,自保等功能受损的人群。

✔️⊙电灯泡(有功能缺损,凑巧了也能亮一下)

✔️⊙电线(或许有缺损)

✔️⊙断路开关

✔️⊙有电流(通电状态)

仿佛是灯泡有问题,一会亮一会灭的,什么时候亮基本靠蒙,有没有开关无足轻重了。

第154页有位中年女教师暗恋女学生,且丧失现实检验能力(有些事不能把想象当现实去做),打算和女生约会的例子。也缺少足够的抽象能力(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和学校规则联系起来),但现实案例非常多,相信无需更多赘述。

03

防御机制的一些普遍概念

【有意识与无意识的防御】

情感的关闭就像呼吸一样。就像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呼吸,但也可以主动地控制呼吸,防御既可以无意识,也可以有意识,在上面电灯泡线路的比喻中,好比那个开关是人工关闭的还是电流过载自动关闭的。

进行精神分析命名时,防御机制的有意识使用与无意识使用有时候是通过采用不同的术语来实现区分的。例如,在AB女士为丈夫藏大麻而生气的例子里,压制,是指有目的的忘记,压抑是指无意识的忘记。同样地,搪塞是指有目的的说谎,而虚构则是发生在一个人无意中的歪曲事实。

基本与辅助的防御

在成年人中,基本防御方式通常都是压抑和隔离(情感)。根据布瑞纳(C. Brenner,1982a)所说,所有的情感反应都有两个组成部分:感受和想法。感受可以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而想法则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


压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大脑自动地将(一个情感的)想法部分地从意识层面关闭掉的现象。隔离指的是大脑将感受从意识层面关闭掉,但不必然关闭想法。至于其他的防御方式,都是用来支持压抑、隔离,或两者兼有的辅助防御。

但也有特例,如Kemberg(1975)对于个性的规则立论认为,对于那些被他诊断为边缘型人格的人来泛些人是以分作为他们的基本防御方式的。

适应性与不适应性

绝大部分防御机制的使用都可以表现为适应性或不适应性两种。事实上,在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可以用“面质”的技术向当事人点明那些适应不良的防御机制。其实,这就是一种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让来访者看见即解脱。

不适应性的机制群会造成强迫性思维、恐惧症和干扰对客观处境的应对方式。

另外还有一些普遍概念不一一介绍,但在“折衷形成或者多重功能法则”这一节里,有一种有趣的防御是,如果你认同一个你崇拜的人,(一个理想化客体),那么你就会减轻自己因竞争性敌对而产生的愧疚感,与此同时还满足了自己想变成像他一样的愿望。

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讲,防御除了是折衷形成:一个同一时间即表达情感反应与防御情感反应的复合心理形成的一部分。

04

各个性心理发展阶段对应的

主要防御机制

按照性心理发展阶段的不同,防御机制也表现得偏向于更原始或者更高级,更成熟一些。篇幅所限,这里只介绍几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1)投射


你将你自己的情感、冲动或者愿望归结在(你心理表象里的)另外一个人身上,扭曲了你看待这个人的态度。顾名思义,投射好比我们的底片上有什么,投到屏幕上就显示什么,这个屏幕就是他人。

D女士的上司让自己写一份备忘录并马上交给他,她感觉到上司明知她已经走很多工作,还要给她加任务,很不合理,她较晚才交出这份备忘录,虽然她的上司并没有表示出不愉快,但是D女士却担心自己让上司生气了,其实她才是真正对他人生气的那个人。她把她的愤怒投射到上司身上,并设想他正为他这事儿发狂。

(2)投射性认同

这个术语通常被用于三种情况:

a. 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看到太多的你自己(性格特征及防御)以至于你对他或她产生巨大的曲解。

b. 透过行为或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苦难的恋爱伙伴”)。

c. 透过行为或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以及表现得像那个曾经激发你讨厌的情感的人一样。

UU小姐由于治疗时迟到了一分钟,而对治疗师愤怒谩骂。这是因为在她的早年,她和父亲的关系,父亲总是无理地攻击她,所以这个时候她就用了投射性认同,向治疗师身上注入无助的愤怒感,以便让治疗师也体验到她早年经历过的那种感受。

这个案例也包含有如下的防御,即“与攻击者认同”。


(3)与攻击者认同


事后:你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一个人,因为有人曾经虐待过你。这保护你免于感觉到愤怒。如果你的虐待是持续而广泛存在的,那么你就是一个虐待狂,一个恶霸。

事前:你预感到敌意后抢先表现出不友善的态度。

与“与攻击者认同”成为一对同质但方向相反的防御是“与受害者认同”。

(4)与受害者认同


你通过容许自己被伤害或者通过使自己受到伤害来让自己表现得像另外一你这样做是作为一种救赎的愿望或者是为了竭力摆脱你自己的愤怒或内疚。

S先生是牧师的助理。他不断地容许自己被教堂的牧师欺负,他有些时候也会激发牧师对自己的惩罚,治疗师分析发现,幼年时他弟弟一直是他父亲体罚的主要目标。S先生的母亲则保护了S先生。S先生在与其弟弟允许自己在受到不公平惩罚方面产生了认同。以减轻自己强烈的内疚感。


我听到过的更明显的例子是,妻子小时候长期目睹母亲挨父亲的打,与受害者认同,长大后成为受害者,经常哭诉丈夫对其暴力,换第二任看着非常和气的丈夫却依然被打,但究其细节,竟然是,本来丈夫不想打她,但她会进行“受虐者挑衅”的防御机制刺激丈夫:“你打我呀,你不打我就不是男人!”,丈夫激情失控,拳头落下。

这里面还用到了一个“移情”的机制,也顺便介绍一下:

(5)移情

 你将对既往情境和人际关系的记忆转移到一个当下的人身上。然后你使用旧的防御来忘记过去,或者通过象征性地再次经历它或改写结果来征服它。在上面S先生的案例中,牧师由于S先生无意识的移情而承载了其父亲的角色内涵。

还有一个有趣的防御,你会发现儿童和精神病患者都会有的,叫做“泛灵论”。

(6)泛灵论


把人的属性赋予非人类实体上,以此来防止人类的沉沦。一个人会给他的宠物石子洗澡,对他的植物甜言蜜语,跟他的炉子争吵,和躲避他的电视机。

虽然这种机制在成年精神病人中比较突出,但是在正常小孩身上也很常见,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玩偶或者玩具动物是有生命特性的。

几千年来,许多宗教信仰都把生命他怀有特性赋予了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和偶像。至今,即使是在西方文明社会里,也有很多的人会拜访灵媒,并且相信,作为一种对悲伤的防御方式,水晶球可以跟逝去的爱人“通话”或者可以以逝去的爱人的声音来讲话。


其他:还有一些我们经常见到的,比如否认,合理化,证明,理想化等等,基本上可以从字面意思上就能够猜测出来它的内涵是什么,这里就不费篇幅介绍了,本书还有一个特别好用的地方就是在第一章的末尾,有一个简化的101种防御的列表,而这个列表就像字典索引一样,用序号标明了在后面的章节里所对应的每一项详细的解释。

本书的其他几章也是非常有营养,比如第五章诠释性技术(诠释,也可理解为干预)囊括了精神分析谈话中的基本技术。包括分析性(诠释性)干预,侦查防御,诠释次序,还特别谈到了如何进行神经症防御和边缘型人格结构的防御的干预要点。

防御机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治疗师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帮助他用较为高级的防御机制替代较为原始的治疗机制。比如,对于对有适应性障碍的人群来说,来访者来说,可以用最小化合理化普遍化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度过适应期。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想,在精神分析专家的眼里,人的本质很可能是心理防御的总和。有什么样的经历,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心理防御;有什么样的心理防御,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展现什么样的命运…识别并看破了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你就可以活出自我,改写人生。

文:Wendy_2021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