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短视频涨知识,真的有效果吗?

作者:孙浅
指导老师:王文超  
编辑:王馨妮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浏览短视频是当下年轻人常见的休闲方式,但在大众印象中,看短视频还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消遣方式。

与这一成见不同的是,现如今的短视频观众开始越来越青睐知识类的短视频,希望在娱乐放松的同时,能够获得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知识。

根据《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抖音的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年同比增长达74%,泛知识内容播放量达到了平台总播放量的 20%,是最受用户欢迎的内容之一。抖音也在去年年底正式推出了学习频道,以便聚合知识类创作者的视频内容,方便用户更集中专注地获取这类内容。

在以娱乐内容为主的短视频媒体平台上,用视频传授知识会有效果吗?

观众心心念念的“能学到一些什么东西”,会不会只是一个假象?

01

用短视频学习?学校早就在做了

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中学及高校的教师,开放性地将短视频作为课堂课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工具。

面向青少年的院士公开课


在课堂上,有研究者尝试使用发布写作任务,展示并分析素材,每天布置定量视频学习等教学策略,将短视频应用到初中写作的教学中,通过深层次的线上线下协调一体,使写作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1]。

而对双减政策推行后被一直着重强调的课外服务,同样有大量的科学素养类短视频可用为教师素质拓展课程的素材。

例如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普惠根基 短视频与全面发展教育研究报告》中提到的“现行世界地图有太多假象”、“带你遨游宇宙:来看太阳系的真实运转情况”等多个现象级视频,都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国外也有教师在描写文写作教学中使用短视频作为教学媒介,通过对85名中学生感受的定量分析,发现短视频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2]。

短视频同样可应用于高校教学,已有教学者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体育教学等科目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看视频外,也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视频上传,以教代学,这些教学策略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4]。

研究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短视频可以创造一个情境式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学习过程,进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来[2]。总的来说,在课堂上播放短视频,学生的学科参与度会提高,理解能力会增强[5]。

对于短视频为何适用于课堂学习,有研究者提出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解释,认为在基于短视频的学习中,一个知识点只需要少量认知投入就能观看,学习的时间短,完成的效率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视觉、听觉等手段消化和接收知识点,效率更高、转化和吸收的量大,有助于知识在脑内更好地转化和储存[1]。

在相关研究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素材其实就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刷到的账号(例如“戴建业”、“易中天”等),对普通人来说,浏览的知识内容和参与研究的学生是一样的

但从形式上看,上述研究都是有教师引导的正式学习,与我们平常那样,躺在沙发上刷着知识类的视频是不太一样的,当我们自由选择自己观看内容的时候,能够不被短视频平台其他的娱乐向内容影响,高效地获取知识吗?


02

知识类短视频,能学到什么?

相比于课堂上使用短视频辅助课堂教学,观众日常生活中观看知识类视频的行为属于典型的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也就是非官方、非标准化的学习,场合、时间和形式都相当灵活。

在非正式学习中,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其区别于课堂上正式学习的最重要一点,它往往会将信息或技能构建内容分解为小的、易于消费的部分,为学习者提供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易于消化的内容[6]。

网课就像一个很大的蛋糕,没有办法一口吃完;而微型学习就像一堆巧克力豆,你能一口一口地把知识塞进嘴里。

短视频平台限制视频长度的规则,本身就与微型学习这一新兴的学习方式极为契合,既然视频时间天然那么短,那么视频创作者自然要做到将最精华的知识以最直白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Creative Skill(如烹饪、绘画等)的视频学习效果就很好[7],因为这些技能很具象,学习目标明确,很容易分解步骤让观众跟着学习,并且可以鼓励观众实践并拍摄视频上传到视频平台上,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了观众的学习意识。

例如“美食作家王刚”、“高芋芋”、“绵羊料理”等视频账号,均以烹饪教学为内容亮点,观众经常自发地在评论区分享文字版食谱,讨论料理做法。

从实际数据上来看,生活技能类内容也确实是抖音的泛知识类内容中最受欢迎且增长最快的品类,21年的视频总数增长达到了 219%。

然而,那些内容较为艰深、不符合微型学习理论、未能将知识点有效拆解的科普类短视频则容易出现大家非常认同某个账号的品牌(账号关注数较多),但对视频内容的支持却相对较少(转赞评数据相对较低)[8],换句话说就是“关注了就是学了”

从数据而言,科普短视频的头部账号依然有着相当好的知识传播的效果,如大家所熟知的藏狐主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在抖音上的获赞数达到了1.2亿,粉丝数也达到了0.21亿,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系列确实很好地揭开了民间传说中神秘生物的面纱,也给平台上猎奇向的内容赋予了更深度的鉴定物种的意义。

但对于非头部的科普账号而言,由于内容本身具有极高的专业性,且缺乏对平台生态的了解,使得视频在表达层面有着严肃枯燥有余、趣味性与简明性不强的问题,因此观众对这类内容的认可度便不会太高,缺乏互动的热情,便难以从中学到知识。

如何让观众在看完知识类短视频后有所收获,是知识类短视频创作者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03

怎么做知识类短视频,效果才会好?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知识的惠普: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知识类短视频对用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点亮兴趣扩展边界焕新观念激发参与上,从这些功用出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抖音知识类视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功效。

在制作知识类视频的过程中,制作者需要考虑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强调知识的分享性质,是平等地在和观众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干巴巴地讲知识点。

因此,艰深、抽象的知识并不适合在短视频平台上作为视频内容,而与实际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讲清楚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则很适合在短视频生产平台上生存。

对这类知识来说,创作者可以借鉴微型学习的理念,将知识点拆分成足够细分的小点,能够保证在平台的视频长度限制中,提取知识点中最精华的部分,在较短的时间内给观众讲清楚概念 ——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一般这需要知识类视频的时长长于短视频平台的大部分视频。

除此之外,创作者也需要一些技巧,来让观众对内容更感兴趣,进而有更强烈的学习热情。

首先,视频创作者可以重视和观众的互动,积极回应观众的评论,例如丁香医生的抖音号就会设有专门的问答账号“来问丁香医生”,用户可以在视频评论区或私信提出身体上的问题,视频团队会挑选问题进行解答。

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创作者了解到观众的真正想法,避免自身的选题离大众太远,也能增加关注者的好感。

其次,由于短视频平台主流的观看方式是个性化推荐,在快速滑动随机推荐内容的过程中,知识的连续性会被破坏,因此创作者可以在视频中强调让观众主动搜索,完整观看系列视频,保证学习效果

最后,伴随着VR等前沿技术的革新,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技术势必会迎来再一次升级,在更身临其境的媒介中,知识传播的范式也将更新,在VR中学习是否会带来新的可能?这也值得我们期待。

投票:你喜欢看哪些知识类的短视频呢?(单选)

个人提升类,比如美妆、健身等

常识科普类,比如动植物鉴定等

专业进阶类,比如线性代数…

生活技能类,比如做饭、收纳等

冷知识类,比如考拉和人类一样也拥有独特指纹

其他,欢迎留言评论~

学堂君

都说碎片化的信息摄入会影响人们深度加工的能力,但是反过来想,有些知识并不需要深度加工,只需要知道就行。并且,一系列构成体系的短视频组合在一起,其实也就是一节网课。只不过短视频已经帮你把重点拆分成了几个模块。

不过呢,要是看一节知识类短视频就刷一个搞笑视频,那的确影响学习。不过我们也知道,这本身并不是短视频的锅吧?

[1]邱璐. (2021). 抖音短视频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硕士学位论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Nabilah, A., MP, D. L., Lazuwardiyyah, F., Syaifuddin, S., & Abdi, W. M. (2021). Students’ perception toward the use of tiktok video in learning writing descriptive text at MAN 1 Gresik.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nglish and Language Learning (J-REaLL), 2(1), 16-21.
[3]Pratiwi, A. E., Ufairah, N. N., & Sopiah, R. S. (2021, March). Utilizing TikTok application as media for learn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of Suryakancana (IConnects Proceedings).
[4]Escamilla-Fajardo, P., Alguacil, M., & López-Carril, S. (2021). Incorporating TikTok in higher education: Pedagogical perspectives from a corporal expression sport sciences course.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 28, 100302.
[5]Hurst G A , Lamb K J , Stott K , et al. (2022). “Making Every Second Count”: Utilizing Tik Tok and Systems Thinking to Facilitate Scientific Public Engagement and Contextualization of Chemistry at Hom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97.
[6]祝智庭, 张浩, & 顾小清. (2008).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 2(11).
[7]Qiyang, Z., & Jung, H. (2019). Learning and sharing creative skills with short videos: A case study of user behavior in TikTok and bilibili.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eties of design research (IASDR), design revolution.
[8]马雯慧. (2021). 科学传播视域下抖音科普短视频传播特征和传播效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内蒙古大学).

作者简介:孙浅指导教师:王文超,编辑:王馨妮。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