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心理学认为,男女双方的爱情一般会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强烈的人际吸引、专一性、排他性、独占性、依存性、平等性等等。其中排他性和独占性两个特征一旦超出限度就很容易把一段正常的亲密关系发展成为控制型亲密关系。

之前看到网上有位姑娘诉说自己的苦恼:男友经常翻看自己的手机,要求自己删除男性好友,如果有人给自己点赞、评论,男友便要刨根问底。

和男友在一起后,姑娘已经很少外出参加聚会了,尤其是有男性朋友在场的聚会,这一切都是因为男友说爱情就是自私的,不希望自己和其他男人有联系。

这让姑娘感到有些窒息,但在其他方面,男友的确无可挑剔,对姑娘非常好。而且身边的好友也劝姑娘说男友是在乎她、爱她,这让姑娘更加举棋不定,和男友之间有爱,但这爱似乎又掺杂了些许痛楚。

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在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的笔下,这样的关系有一个名词,叫做“控制型亲密关系”,而关系中处于控制的一方,通常是男性。

苏珊本人也曾深受控制型关系之苦,在婚姻中,丈夫越是控制她、指责她,她就越是低声下气、一味地忍让讨好,以此苦苦维持婚姻。

终于,在多位女性案主来求助相似的问题之后,苏珊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关系,并研究分析了大量控制型亲密关系的案例,写就了《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一书。这本书让深陷痛爱中的女性有机会退后一步,更加清晰地去看到自己的关系模式,增加从痛苦中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接下来,我们就从控制型男人是如何进行控制的、为什么这些男人会成为控制型人格以及为什么有些女性会深陷控制型亲密关系这三方面来具体聊聊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一.

控制型男人

是如何进行控制的?


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如果一个男人整天发脾气,对伴侣万分挑剔,时时刻刻要控制对方,那么我想基本没有女人会在这样的关系中感受到爱意,迟早会离开这个男人,被控制的一方离场,控制也就无从谈起了。

控制型男人往往有两副面孔,一面是爱意浓浓的完美伴侣,一面是控制狂,说翻脸就翻脸。苏珊·福沃德把这种人称为“双面人”。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嘉和一角是典型的双面人,他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事业一帆风顺,是众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可他却又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打完妻子后又对妻子说我爱你。

女性通常会在这样阴晴不定的行为中感到矛盾,一方面无法忍受控制想要离开,另一方面又不舍对方的爱。

就像赌博一样,有输有赢,但赌徒们总是希望下一局可以翻盘,女人也会希望伴侣从此可以改过自新。只是这样的希望何其渺茫?

在关系的最初,控制型男人会通过不断地试探对方的边界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比如前文提到的,翻看伴侣的手机,对伴侣出去聚会表现出不开心……而这些行为通常会被女性误读为是男人太爱自己了,所以她们往往会默许这种行为,并有可能为此道歉。一旦进入这个模式,控制型男人便会开始“得寸进尺”地施展自己的控制。

通常有以下几种控制手段:

1、贬损伴侣,摧毁其自我价值感


当伴侣无法满足控制型男人的需求时,他们就会用言语来贬损伴侣,痛斥对方自私、不愿意付出、品味低等等。

试想,伴侣双方偶尔的吵架拌嘴说出一些难听的话,我们可能不会那么容易放在心上,但是一个人长期评价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对。久而久之,难免自我怀疑,况且这个人是你的亲密爱人。

就像水滴在石头上,一滴两滴,并不会对石头有什么影响,但是长年累月,石头也能被水滴穿。

女性在控制型男人的长期贬损下,很容易失去信心,造成自我价值感的崩塌。

2、把责任都推卸到伴侣头上


女性的自我价值感被摧毁之后,就会怀疑一定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自己不够好,才会导致控制型男人的一系列不寻常行为。

伴侣之间出现问题,一般双方都有责任。但是因为有了前期的铺垫之后,控制型男人就把所有问题的责任都推卸给了对方,“你要是不这么做,我就不会发脾气”、“你要是……,我就不会打你”类似的句式是他们常用的套路。

3、用暴力控制


在言语威胁、恐吓不太有效的情况下,控制型男人会对伴侣实施暴力。通常实施家暴的男人还会伴随酗酒的情况,因为酒精会降低人的自制力,刺激人去宣泄冲动。而事后“我当时喝醉了”又是一个很好的逃避借口。

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4、限制伴侣的社交生活


控制型男人通常会以“太爱你”等名义来限制伴侣的社交生活,因为对他们来说,伴侣有太多自己的空间意味着不安全,必须把她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除了限制伴侣交朋友,有的控制型男人还会限制伴侣与家人交往。目的就是让伴侣的世界只剩下自己,这样更易于控制。

5、对伴侣实行经济封锁


“辞职吧,我养你”听起来是多么甜蜜的一句承诺,但是这却是控制型男人的陷阱。

当伴侣真的辞职在家,断了经济来源之后,便要事事听命于他。钱象征着能力、身份和自由,控制了经济,就等于控制了伴侣。

二.

为什么这些男人

会成为控制型人格?


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一段好好的亲密关系,缘何非要以这样的方式维系呢?

苏珊·福沃德发现,控制型男人虐待自己的伴侣不过是为了掩饰他们对女人的极度惶恐。


他们身陷对女人的爱的渴望和对女人根深蒂固的恐惧之间,始终无所适从。


而这份恐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童年经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模式又习得了父母的方式。

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种可能的因素:


1、源于对控制型父亲的认同


如果控制型男人的原生家庭父亲是一个控制型人格,那么儿子在成年后很有可能也是一个控制型男人。暴虐的父亲会营造一个小型的独裁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只有他可以说话,其他人一旦有异议,就会遭到惩罚。

在这种家庭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只能通过父亲狭隘、僵化了的观点去了解世界,不敢探索新的思想,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习得父亲对女性的态度,并且认为那是唯一正确的方式。

在暴君父亲的阴影下,孩子要么学妈妈,懦弱无能,要么学父亲,掌控权利和控制力。而孩子在父亲高压政策下积累的无处发泄的怒气,使得孩子倾向于选择后者:认同父亲,成为一个控制型男人,压制和欺负别人。

可以说,认同父亲既避免了因反抗父亲会遭到的严厉惩罚,又为自己长久积累的愤怒找到得以宣泄的出口。

2、源于对母亲的厌恶和愤怒


在控制型父亲的家庭中,逆来顺受的母亲扮演的往往是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在这个受害者角色里,母亲不像一个成年人,反而像一个无助的孩子。

作为母亲,本应在丈夫施暴时履行保护孩子的责任,但是受害者母亲无法承担起这个责任,置孩子于不顾,更有甚者拉孩子当挡箭牌,向孩子诉苦。

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这样就造成了关系上的错位,母亲与孩子的角色倒错,孩子反过来要保护、安慰母亲。

一个孩子又如何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呢?

于是深深的无助感笼罩了孩子的内心。与此同时,孩子心中也滋生出了对母亲的怨恨,仿佛在说:“我只是一个孩子,为什么妈妈你没有给我爱,还要我去保护你,我怎么做得来呢?”

因为无法直接对妈妈发泄怨恨,就只有把这种厌恶和愤怒发泄到自己的伴侣身上。那一刻,伴侣不是伴侣本身,而是控制型男人将妈妈投射在伴侣身上,却不自知。

另外一种母亲强势、大包大揽的家庭中,母亲对儿子管得太严,过度溺爱,也有可能使儿子成长为一个控制型男人。

母亲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而父亲是把孩子带向这个世界。

但是在一个母亲强势的家庭中,往往有一个唯唯诺诺的父亲,这样的父亲无法带孩子独立于母亲,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母亲不愿意让孩子经受挫折,凡事大包大揽,孩子的边界就会不断地被入侵,造成孩子的无力感。

更多的母亲还会用情感勒索的方式来控制孩子,“你不听我的,我就去死”。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就很容易陷入到与女性的权力斗争中,因为童年时他无力对抗母亲的入侵,现在就抓住机会紧握权力。

除了强势的母亲外,脾气暴躁的母亲以及对孩子不闻不问的母亲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使他们成年后始终陷在对女性依赖又怨恨的矛盾情绪中不可自拔,他们恐惧妻子离去,而控制是他们对付这种恐惧的唯一方式。

三.

为什么有些女性

会深陷控制型亲密关系?


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与控制型男人深受家庭影响相似,深陷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女性往往也是在母亲身上学习到如何做一个女人。除此以外,还有害怕失去父亲的爱,以及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

1、忍气吞声的母亲教会女性什么?


孩子学习父母的一个方法是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读取信息,如果从小生长在一个父亲控制、母亲忍气吞声的家庭,孩子自然就会从母亲身上学习到“作为女人,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婚姻”、“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这样一些信条,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

所以当她遭遇控制型男人虐待的时候,并不会觉得这是不正常的,反而会以母亲的方式来处理。

2、害怕失去父亲的爱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其中任何一方的爱都很重要。如果父亲暴虐,孩子会非常担心父亲抛弃自己,对父亲的依恋需求反而会增强。

于是孩子就会千方百计迎合父亲的需求,面对父亲的恶言恶语,孩子也会认为错在自己,因为在她心里,父母都是神一样的存在,而神是不会犯错的。

成年后的她,也更倾向于找到与父亲相似的伴侣,重复地去体验儿时的一幕幕,忍受控制型男人的虐待,心里期待着结局可以改写。

3、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男人通过运动、竞争、打架等方式去宣泄愤怒是被允许的,而女性则更多地被教育要彬彬有礼、脾气温和,这也导致在亲密关系中遭遇虐待时,女性会倾向于选择忍的方式。

而且在过去的世人认知中,女人是不如男人的,女人需要依靠男人而生存。这也导致了女性即使遭遇控制型男人的虐待,也不敢轻易离开。因为恐惧,恐惧孤独,恐惧自己没有能力独自生存,恐惧自己遭人非议……

这一切对女性来说都是一种信念上的禁锢,使得她们很难有勇气去改变现状。但是我想这些在当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独立,有勇气也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痛爱:控制型亲密关系的“前世今生”

苏珊在书中说:“很多人不敢回顾造成他们性格和经历的根源,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回首往事无异于顾影自怜。不过自我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激动人心的新选择,我们越是了解自己性格的成因,就越能顺利地摒弃我们无意义的行为和态度。”

亲密关系可以是一种很美好的关系,我们在爱的同时不必要承受如此巨大的伤痛。只要我们有勇气去看自己、去审视关系,我们就有新生的可能。

文:萧潇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