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恐慌下的勇气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2020大年初一那天,经过紧张的报名、提交资料接受审核、分组,最终通过审核加入疫区心理助志愿者行列。

春节放假期间,在线陪伴了一些来自疫区的来访者。在陪伴过程中,一方面我能感受他们焦灼的内心,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抗灾难的力量。也许,这场疫情,激活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死亡焦虑,也激活了人们深藏心底的勇气。

        

作为志愿者,我只是一个倾听者和陪伴着,听他们说着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无助;听他们说在这次疫情中,怎么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突然间长成了大人,听到他们夫妻间在患难中的真情。


在来访者的倾诉中,我看到生命面向是如此的丰富,她可以无助,可以脆弱;也可以有担当,有力量去面对现实。人究竟是如何做到从无助脆弱的状态,转化到有力量有担当的状态?


这样的转化源于我们有选择的能力和自由。当我们只想着自己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放在被害者的位置上,我们就会感到无助脆弱。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亲历者一定会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内心引起的剧烈心理震荡有可能会造成自体感的破碎,有自己即将被病毒毁灭的巨大恐惧,其他人很难想象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但是,当我们在某个时刻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亲人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就站在了一个照顾者的角色上,内在的感受就会有所不同。

即使依然无助脆弱,但同时内在会产生一部分力量去担当,去面对现实的困境,以更冷静客观心态面对不可避免的一切,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内心稳定,心中涌动着爱,身边人可能会从我们神态中得到安抚。

不同状态的转化,也来源于我们对恐慌状态的觉察。在心理咨询中,特别提倡直接体验恐慌情绪。

恐慌是一种情绪能量,当它来临的时候,不逃避,不抗拒,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恐慌上,放在我们的身体感受上,看看身上哪些部位反应最明显,去观察它,体验它,等这股恐慌的能量流过的我们身体。

面对恐慌情绪如果越抗拒,它持续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我们去体验它,它就会很快过去,情绪就会恢复到平静的状态,从而会更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

不同状态的转化,还源于我们对恐慌情绪背后的想法觉察。


我们可尝试去体会恐慌情绪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检验一下我们的想法与客观的事实有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想法经不起客观现实检验,只要保持一定觉察力去深度挖掘自己恐慌背后的念头和想法,我们可能会有这样自动的念头。


比如“我就要完蛋了”,“我马上就要死了”或者有的人害怕自己的亲人去世,担心以后自己孤零零活在世上,觉得很无助。


当我们看到这些念头的时候,可以多一问,这是真的吗?一切真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吗?我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吗?


也许经过这样的反问,我们就会发现可能过度恐慌了,就可以回到更客观的情绪状态上。进一步说,假如真的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我们也是有选择态度的自由。面对死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可以选择很恐惧的地去死,也可以选择很安祥去死。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流动体,时而无助脆弱,时而又信心满满,其中转化的关键,在在于我们想法的转变,我们角色身份的转变,我们觉察力的提升。我相信,在疫情阴影下,我们会带着恐慌的情绪,同时也会带着力量闯过个难关。

文:李菊红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