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书写致找寻自己的你

01


你真的认识自己吗?

你真的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你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吗?

……


——当我们想要学会接纳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突破成长障碍时候,对自我的认知是会首先摆在面前的问题。

 

但自我认知并不容易。

我们或许学了很多相关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常常因为头脑在玩“套圈游戏”,在思维的局限影响下,将所学所知套在问题上——要么看上去是有的放矢,实际上是“套中哪个是哪个”的侥幸心理,陷入“是不是”的自我怀疑中;


要么心里实际是有一个标准答案,“套中的只要不是自己认定的就忽略不计”,陷入“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否定和自我否定中——使得我们在“当局者迷”的痛苦中沉沦,“知道却做不到

又或许,我们积极地向外寻求帮助与支持,但又因为思维的固化,会不自觉地对他人的话语进行筛选——


自动屏蔽自己不想听到的、看到的,只听只看自己想听想看的部分;或者不自觉地根据自己当前的认知对他人的所言所行进行解释,用“我知道”竖起防御与抗拒的高墙,从而造成了一种“旁观者未必清”的局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让我们【即使照着镜子,也看不清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发生】。

——在我们通往自我认知的道路上面对的第一座大山,恰恰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或者说我们头脑中纷繁复杂的想法。

我们的想法是个高明的“骗子”,常常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是清晰明白的,让我们相信眼前所看到一切。尤其是与情绪“合作”的想法,最喜欢把我们耍的团团转,把我们丢在认知偏差的迷雾里自生自灭。

而我们还甘之如饴。

因此,有一个智慧的导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像一盏明灯般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便显得尤为重要。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这样的人,或者暂时没有这样的机遇。

这个时候,书写作为一个易于施行并且具有客观性的觉察工具,便值得越来越多的人善用。

恰如在自我认知的心理疗愈中,常常会请对方将问题或者答案写下来,通过书面的直观感受,将内心真实的或者隐藏的部分呈现在自己面前,从而达到自我觉察,或者辅助他人帮助自己觉察的效果。

我们在日常之中也可以通过书写来照见真实的自己。


02

文字本身作为内心世界的重要投射自不必言。

自古以来文字都是人们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真实的反应着笔者的思想、态度、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行文造句、遣词用字忠实地映照着一个人的经历与想法。

但对文字的解读也难以超越认知本身带来的局限性。

作为觉照工具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写下文字的过程,许多未曾发现的自己,或者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会慢慢呈现出来


03

在写下以上文字前,如同每一个不习惯书写的人一样,我不知道该怎样写。

脑子里有清晰的观点和看法,有大纲和行文的脉络,整个文章已然成型,甚至是文笔的润色,只等着写下来就可以了。

然而真正开始写的时候,不期然卡住了。

是的,我开始焦虑了

我体验到了这一负面情绪,然后思维开始收紧,并且不受限制地将我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上面,我陷入了怎么办的泥沼中。

我开始不停地自我批判,不停地做心理建设,脑子里的想法爆炸似的增长。

等我反应过来,手机里、电脑上、甚至是纸上存了十多篇草稿,都是写到一半腰斩的,有写了开头便想到另一个角度于是另起炉灶的,也有只有题目的。

而我也跟着自己的论点体验了一圈内心投射

痛苦的想要放弃。

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我一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的自己——“我想要的太多了,或者我舍不得放下的太多了

但心里依然不舒服,仍是感到焦虑。

直到我开始不管它,由着自己的心去写,去看,慢慢的,自我设限也好,储备不足、输入太少也好,主题太大不细节也好,观点片面不客观也好,内容自相矛盾不合逻辑也好,在乎他人看法,内卷也好,想法不清晰也好,想太多也好,想要的太多也好……我看着一个又一个想法来了去了,非要打个比方的话,就好像跟着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一起看云朵,来了去了。

我的心慢慢地平静,怎样都好,没有接纳,也没有不接纳。

我的心说,我想要将这份力量,心静的力量传达给更多的人。

不是反思、不是回看,而是直指人心的力量。

在这一场并不高明的书写中,我照见了自己在“玩思维的游戏”,也照见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力量。


04

当然,书写只是照见的工具之一。行住坐卧皆可照见,重要的不是选择的方式,而是行动,并且坚持。

因为照见从来就不是一个“知道但做不到”的过程,而是“做了并且做到,所以知道”的过程。

就如同当我们学习自我接纳时,会做的诸多练习一样,我们想象的是一回事,实际去感受又是另一回事。

说实话,我只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照见工具,在我运用之前,我能想到的仅仅是书写的附加好处:比如问题可视化、逻辑清晰化、思维条理性,以及情绪舒缓性等等。

但写着写着,我体验和感受自己,直到 回归内心平静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书写想法本身也是可以突破想法困局的。

所以我想要去把它提出来。

作为我传达心声的第一站。

只是终究,我所能直言的仅是那句老生常谈被想法止住脚步的一定会继续遇上思维壁垒,而坚持下来的才有突破自己的可能性。

原创:无需刻意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