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很早以前就想分享一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引用的寺内寿太郎的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究竟面临过什么样的事情和遭遇,人才会感觉存在世上是一种耻辱和无可留恋?


依恋理论假定,在安全的依恋关系中,孩子有安全感,相信敏感而负责的监护人会随时出现。而当监护人的出现不规则时,如出其不意的出现、对孩子的反应不敏感、拒绝孩子身体亲近的要求等,婴儿长大后就会变得焦虑、缠人、高度警觉或过早独立。


在需要关怀的年龄,父亲“偏爱”于生病的妹妹,常常忽略松子的感受,而松子在这样一个被“忽略”了的家庭,想要获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存在感,不断去“刷”存在感的需求,使得松子成为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为了能够让父亲严肃的表情能有笑意,不断做鬼脸逗父亲笑。不断重复这个行为,以致于在紧张和压力下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个鬼脸,也因为自己讨好型的性格,才会因害怕别人不高兴而做出“露出胸”,“替他人做决定”,“替别人背负小偷骂名”,在接受批评时,因紧张而做出鬼脸,也因此此丢了第一份教师的工作。



这位父亲,你可知为了你的笑容,你的孩子付出了多少?

彼时,丢了教师工作的松子决心离家出走,独自生活,她临走前跟妹妹吵架,发泄了所有的怨气,她怨恨妹妹抢走了自己的那份父爱,甚至险些将妹妹掐死,最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独自寻找生活的方向。


之后,松子经历了多次亲密关系,写不出作品对松子拳打脚踢的穷困潦倒的作家、作家朋友的情妇、一起靠投机发财且最后劈腿的混混、乡村憨厚的理发师、偷钱替罪的学生阿龙等等。在影片里面呈现的亲密关系中,松子一直是遭受苦楚和背叛的那一个。


在亲眼见潦倒作家自尽于火车,被作家朋友抛弃,努力工作成为骨干的工作浴室落魄倒闭,混混劈腿并在吵架中被自己砍死,自己坐牢后理发师再婚,苦等阿龙出狱后被他一拳打倒。


每一段亲密关系,松子都用尽全力,毫无保留的付出,如果用鸡汤文来说,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那么松子将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吧,可事实并非如此,她的付出没有收到哪怕一些些回报,总是被嫌弃、被背叛、被欺骗。


由于父爱的缺位,松子一生都在寻求被爱的感觉,也正是因此铸就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在最后的住所门外会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悲观绝望的话吧。


在在第一次亲密关系受挫期间,松子向家庭另一位成员松子的弟弟求助,但弟弟仅仅给了一些钱并声明断绝了家庭关系,同时告知松子的父亲,在松子离家3个月后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松子再也不可能成为他喜欢的女儿了。


在浴室倒闭期间,松子刚好有空隙回到老家,翻看到父亲离世前3个月的日记,每天最后都是同一句话:没有松子的消息。松子就释怀了,看来自己误会了父亲,也许父亲一直对她有所牵挂。


松子的妹妹久美也想要跟姐姐聊聊,但松子却仅仅是“留下一叠钱,逃也似的跑了”。在阿龙将松子一拳打倒后,松子在已逝的父亲家住,却被弟弟赶了出来等等。


一个“家”的感觉,是松子最需要的,只有安全的家的支持才能让她有所成长,但在这样一个家里,又有“竞争者”妹妹的存在,而其他人也没有给到很好的支持。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完全沉溺在主线剧情,即“寻找父爱”中去了。在二刷的时候,再以上帝视角(第三者视角)来看,这个家本身就是不完整的,一方面母亲一直没有出现,俄狄浦斯的仪式本身就很难完成。


一方面父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同时照顾这么多小孩子,而且其中还有一个生病的孩子,也会顾此失彼。还有一方面,其实你会发现松子并没有少得到父亲的爱,父亲会带她去看马戏,给她拍毕业照等等很多细微的独处的时间。


所以你就知道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世界对你究竟是如何的,取决于你的脑子如何对“它”进行加工,成长环境和生理发育也都会在其中参与并对你的未来行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综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我从松子身上看到了俄狄浦斯的发展受阻的影响,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作为人的局限性,从阿龙身上看到了教育缺失的影响,从弟弟身上看到了家庭关系缺失对人的影响,从松子的成长中看到了认知的局限等等。


这是一部心理学当中不可错过的电影,也会让很多人对其中的某一段感同身受,纵观这部电影,给人们的启示和指引太多了,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自己人生的“解药”,然后笃定自信地说:生而为人,挺好的。


原创:心理咨询师星二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