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站 | 有一天,你只想自己呆着…

文: Garfield
来源: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ID:psyonline)

暑假在家,

隔三差五有个同学聚会、家庭聚会,热闹欢快;

回到家中,

卸下防备,感觉自己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来到学校,

结伴上课、吃饭、回宿舍,在路上聊聊八卦、谈谈理想,收获了快乐,满足了心灵上对沟通的诉求;

某天,

你一个人去上课、吃饭、回宿舍,发现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寂寞,反而有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小编尝试着察觉自己的想法,

愈发觉得自己很需要一个独处的空间和时间

大家不妨试试去察觉自己的内心,

看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吗?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人们想要独处的原因以及怎样的独处可以让我们感到更加的舒适。

-01-

为什么我们想要独处呢?

-WHY·1-

  • 懒惰  Laziness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

懒于沟通,懒于交际,懒于带上自己的那副面具。

独处时我们不需要防备什么,不需要思考着要聊什么话题让气氛不尴尬,不需要担忧自己的什么举动会有不好的影响……

“真正的好朋友,就算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

与这种好朋友待在一起,

不用找话题,不用有所顾虑,

不就是在还原着独处时的状态吗?

-WHY·2-

  • 钝化效应  Deactivation effect

短时间独处对情绪有钝化效应,

即短时间的独处能够平复我们的情绪。

Thuy-vy T. Nguyen(2017)通过一个独处实验发现独处的被试,无论是积极情绪(如兴奋)、还是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均有下降。

– 独处实验 –

被试先完成一份当下情绪体验问卷,之后被分为两组。

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实验组(N=75)的被试独自坐在舒服的坐椅中,远离电子设备、不参与任何活动;

而对照组的被试(N=35)则与同性研究助手进行社交互动。之后,所有被试者再次填写情绪问卷。

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可以利用独处来管理情绪。比如,睡前短时间的独处来平复激动的心情,或者短时间独处来缓解负面情绪。

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可以利用独处来管理情绪。比如,睡前短时间的独处来平复激动的心情,或者短时间独处来缓解负面情绪。

-02-

怎样的独处会让我们

更舒适、事情处理效率更高呢?

-HOW·1-


  • 完全安静的空间

耳机仿佛是当代青年的避难所,

我们用耳机帮我们隔离这个世界。

在宿舍,

当我们想要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

不被室友打扰时,

我们就会带上我们的耳机,

拉好自己的床帘,

将自己封锁在这个隔离的空间。

在路上,戴上耳机,

可能什么都没播放,

只是想要屏蔽掉外界的声音。

但事实上,

这样的独处帮助我们断绝外界的声音,

却不能很好让我们自己感到舒适。

Imke Kirste 一研究最初始于对动物的研究,她发现,有四种声音对成年大鼠有着特殊的刺激:音乐、小鼠的叫声、白噪音、以及完全的安静。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安静又在四种声音中格外特殊:仅仅是每天2个小时的安静,就能大大促进大脑中的海马体区域的发展——那是情绪的中心、记忆形成的区域,也是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区域。

更有实验发现,当你处于完全安静的状态时,你的想象力会提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

同时,此刻你也能够进行更好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安静的大脑会处于更自觉、更有意识的状态里,有助于对你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评价进行客观和深入的思考。

-HOW·2-

  • 完全安静的大脑

有了安静的空间,你的大脑不一定处在安静的状态。

大脑会在无意识地回忆着你刚刚听到的信息,比如你在宿舍专心地工作着,室友在你旁边哼唱了一首歌,你并未留意,甚至感觉没有听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会不自主地将这首歌再次哼出来。

又或者你的大脑在不自主地期待或者等待着什么信息,让你无法专注在你要做的事情上。

– 实验 –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将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完成任务,其中一组会在完成任务时收到电话或短信,另一组的手机被设为完全静音。

结果显示,那些期待着手机响起的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比起手机完全静音的人犯了更多的错误。

是的,不用拿起手机,当你的大脑意识到“手机可能在响”、“有人会在找我”,起到的效果和实际听到手机响起的声音差不多——足以使你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小编曾经短暂地进入过零分贝实验室,

进去后能听见的是空调机的声音、自己的呼吸声甚至是心跳声,没有了任何其他声音的打扰。

心情不自主地就平静下来,身边没有手机、电脑,不自觉地就会专注发呆或者思考着问题。

在学校里,大家可以尝试,将手机静音,放在自己看不到、拿不到的地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体验一下“仿零分贝实验室”带来的平静!

-END-


参考:
[1]Nguyen T T, Ryan R M, Deci E L. Solitude as an Approach to Affective Self-Regulation.[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7, 44(1):014616721773307.
[2]KnowYourself. 我们为什么需要沉默?|绝对安静能够改变你的大脑
本文已获公众号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ID:psyonline)授权转载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