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拥挤,我们才能在后新冠时代好好活下去

文:Emeria
编辑:N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理解拥挤,我们才能在后新冠时代好好活下去 | 《枪炮、病菌与钢铁》


新冠之后,大家开始认同“越拥挤,越危险”

每次来到人特别多的地方,比如工作日中午的食堂,或者是早高峰的地铁,学堂君看到那么多的人,总是会感到压抑、不安,甚至宁可多花点钱去点外卖或是打车,也要避开这些拥挤的环境。

如果单纯从不舒服的感受出发,避开拥挤的理由可能是人多导致空气质量差,环境闷热,或是自己周围的私人空间会被侵占,但研究人员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另一个回答:这其实都是我们避开病菌的本能在起作用。

有一项研究就发现,疾病预警的信息会让参与者感觉密集的社会环境(如商场)更加拥挤,并对这些环境产生了更多的负面情绪,它甚至比商场出现歹徒的预警消息带来的负面情绪更加强烈。[1]

原本这种“拥挤 = 病菌”观念可能是内隐的,也就是说它会影响到你的感受和选择,但你不会说它是你避开拥挤场所的真正原因,但在新的冠疫情席卷世界以后,大家开始意识到,它成为了能直接影响决策的事情,线上听到的哪个地方出现疫情的消息,变得会影响到我们线下的选择了。

学堂君在考完期末后本来还打算在北京来一场城市巡游,随便坐上一辆公交车开到哪是哪,天津的疫情消息一传来,还坐啥公交车啊,能不坐就不坐了,毕竟人多就意味着危险

这正好切合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最新视角:行为免疫系统(behavioral immune system)

它是一个专门的认知、行为和情绪机制系统,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人体与有害病毒和细菌的接触,阻止病菌进入体内[2]。

除了包括回避患病者等反应性回避行为,还有在面对长期的病菌威胁时,人们在择偶时会更看重配偶的身体吸引力、对称性和第二性征等健康信号,这都是我们的行为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3]。

这种对病菌的感知,与我们今天想要介绍的这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息息相关,只是它给的视角更为宏大,聚焦的并非个人选择,而是整个文明:

聚落越大,疾病就越容易流行,这一规律贯穿了人类的整个进化史,是限制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历史上的集群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按规模大小将人类社会分为了游群(Band)、部落(Tribe)、酋邦(Chiefdom)和国家(State)四类。

游群的成员往往在5至80人之间,他们几乎都有着血缘或是姻亲的关系,往往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 直到1.1万年前,这都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一旦组织成员定居下来,人口就会扩充到数百人,这就形成了部落,在部落里不会所有人都是亲戚,依托不同的血缘部落内部形成了各个宗族,但至少部落里的所有人都会认识彼此。

而酋邦的人数将会达到数千或数万,这种时候,人们就不可能全部认识彼此了,在酋邦于7500年之前兴起后,我们的祖先在成长时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如何面对经常遇见的陌生人而不互相残杀。

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统治阶级,来做好组织内部的冲突裁决与财富分配工作,酋邦的统治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级,也就是酋长和他的辅佐直接管理全部的酋邦成员。

当酋邦的规模扩大,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直接统治难以成功,不得不创造多层级的官僚系统来管理整个社会时,国家就诞生了。

人口规模扩大,以及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收益,是文明发展的推动器,但也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像是冲突变多,众人难以共同决策、资源变得相对匮乏等。

《文明》、《群星》等策略经营游戏中,如何在保持人口增长收益的同时尽可能处理幸福度的下降,以避免游戏人物出现怠工甚至暴动是游玩过程中的决策重难点之一,这正是对真实世界的绝妙模拟。

但这些游戏没有模拟到的一点是,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的疾病风险的上升。

大集群,传播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成为流行病的传染性疾病有这样的几个特征:

  • 传播速度惊人,很短时间内就能感染整个社群;

  • 以“急症”的面貌出现,很快就可致人死地,但若大难不死,没过多久就可康复;

  • 痊愈的幸运者可产生抗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复发;

  • 疾病往往只在人类社群中发展,致病的微生物无法在土壤或其他动物身上存活;

很明显,这类群聚疾病无法在人口少的社群中出现,只要出现了一种新式的传染病,小部落很可能会因为没有人有对应抗体而灭族,疾病也就没办法在人群中一代代传下来。

而农业发展使得人类数量急剧上升,也让人类定居在一个地方,与自己的排泄物比邻而居,为微生物提供了侵入人体和水源快捷方式。

城市使得人口进一步稠密起来,再加上交通越来越便捷,人类跨过各个地区之间的地理阻隔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频繁,这都为传染病的大流行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但这些事物既让病菌流行,也让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 —— 我们不可能因为流行病,而抛弃那些让人类不断迅猛发展的生活与贸易方式。

在 2015 年的一次演讲中,比尔·盖茨就担忧地表示:“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有任何事件杀死了超过1000万人,那很可能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导弹没有这样的杀伤力,但微生物可以。”

在世界变得越来越拥挤的当下,在新冠病毒为我们敲响警钟的当下,我们不能再和数千年前的游群大脑一样,不愿去理会拥挤与病毒的影响,不愿去更新关于流行病的防范意识。

如果我们团结起来,好好应对拥挤带来的种种问题,那么“新冠们”下一次到来时,我们将能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准备好了。”

—学堂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拥挤只是这本书很小的一部分,《枪炮、病菌和钢铁》主要讲的其实是地理决定论,去用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差异,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了同样的时间,这个地区能够发展得很好,那个地区却发展得很差,并且塑造了如今的世界格局。对作者观点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但书里旁征博引,杂识丰富,就增长见闻来说,是本挺不错的书。

参考文献:
[1]Wang, I. M., & Ackerman, J. M. (2019). The infectiousness of crowds: Crowding experiences are amplified by pathogen threat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5(1), 120-132.
[2]Ackerman, J. M., Tybur, J. M., & Mortensen, C. R. (2018). Infectious disease and imperfections of self-imag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2), 228-241.
[3]杨盈, 朱慧珺, 周婉, 张明杨, & 谢怡萍. (2020). 行为免疫系统理论及其研究: 新视野下的再考察. 心理科学进展, 28(11), 1865.

作者简介:Emeria,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