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是别人太冷漠,还是自己太矫情?

我的心是玻璃做的

请不要再伤害我

……

我的心是玻璃做的

轻轻一碰就碎了

——歌曲《玻璃心》


晚上十点多,Mia打电话给我,声音里带着泪。


她因为心情不好,给异地的男友打电话,没想到男友听着她的电话竟然睡着了。


“我在考虑要不要和他分手。”她说。


Mia觉得男友不怜惜她。一次,她和男友、男友的一个同学一起在商场里买东西,然后再去一个地方。男友与同学走在前面,两人说着话走了出去,外面寒风呼啸。她因为一只手受伤,穿外套时费了一些时间。看着越走越远毫无觉察的男友,她的情感全面崩溃。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尽管每次男友都真诚地道歉,但她仍然委屈得直掉眼泪。

Mia也不喜欢这个脆弱、被动的自己。但她不清楚这种频频受到伤害的感觉,是因为自己太矫情,还是男友不够细心?

01  玻璃心是怎样形成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敏感的,一种是钝感的敏感的人,更容易形成玻璃心。

玻璃心首先与气质类型有关。

教科书上对气质的定义是: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南希·麦克威廉斯认为,气质是一个婴儿生来就有的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每个婴儿来到世间,都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而且各不相同。

婴儿对刺激的反应性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光线、声音、触摸反应程度不一样。活动程度也不一样,有的比较积极、有攻击性,有的比较安静、被动。当他们感到难过时,对于安慰的反应也不一样。婴儿的睡眠周期也不一样,有的规律,有的不规律。

大多数人认为,婴儿的气质就是遗传决定的。但是,有一些气质源于在母亲子宫里的一些经历。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受了太多的压力,她体内的糖皮质水平就比较高,这使得胎儿对刺激的反应比其他胎儿更大。这部分气质内容尽管不是遗传性的,但是难以改变且是永久性的。

因此,神经类型+子宫经历,为每个人铸造了初始的性格模型。

Thomas和Chese根据气质理论和气质9维度(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力分散度、反应阈),将婴儿的气质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

情绪易唤起,又不容易被安抚的婴儿,就属于难养型。身为这种类型婴儿的父母,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特别是父母的人格特质与婴儿的类型不匹配,更是如此。与易养型婴儿比起来,爱哭闹的婴儿更容易遭到父母的嫌弃甚至惩罚。这些婴儿更难以形成稳固的内聚性自我,自尊水平更低,慢慢地就成为拥有一颗玻璃心的人。

02  是别人太冷漠,还是自己太矫情?

玻璃心的人总是很受伤。

在单位吃午饭时,有人招呼一声“吃饭去喽!”大家都往外走。A姑娘因为临桌B姑娘不单独叫她,心里很不舒服。

大家在一起说笑打闹,C女生插不上嘴,感觉受到同学的冷落而难过。

D同学过生日,E男生因没受到邀请,感觉被其排斥而伤心。

到底是别人太冷漠,还是自己太矫情?

有些情景很好判断。比如,几年前有个朋友告诉我:“你每发一篇文章,我心里就不舒服。”因为她觉得自己写不出来。可见,她的不舒服和我没有关系,如果她不说,我甚至都不知道我的文章会让她受伤。

有时候,不太容易判断。很难说一件事到底是别人真有敌意,还是自己的投射。在心理圈常有这样的斗嘴:“你就是这个意思!”“那是你的投射!”

这个时候我们要看概率。以A姑娘为例,如果办公室里有10位同事,她觉得大多数同事都很冷漠,可能她自己太玻璃心了。如果B姑娘不仅对A姑娘冷漠,其他同事也觉得B姑娘不好相处,A姑娘的感受可能就是正常的。

在心理咨询中,判断来访者的感受是不是正常,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一个来访者认为别人总瞧不起他。我问他,你遇到的人有百分之多少的瞧不起你。他说是90%。另一个女性来访者,认为单位里的绝大多数同事都嫉妒她。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如果你遇到的10个人中,有5个人对你有敌意,我还能说你的运气太差了。如果有8个人对你有敌意,恐怕就不是运气的事了。

如果周边经常有人说你玻璃心,恐怕你就是了。



03  玻璃碎了会扎人

小时候的我,也是玻璃心,很脆弱,动不动就会哭。

就连结婚之后,我的眼泪还经常将伴侣点爆。

有趣的是,自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前几天与一位朋友聊天,她说我对人际关系实在不够敏感,在她看来别人对我的不满都那么明显了,我竟然毫无觉察。

玻璃心碎了之后,那些碎玻璃常常很锋利,会扎伤自己与别人。

这些碎玻璃就是不合理信念及不当归因。

C女生因为无法融入同学的聊天,认为“大家都在冷落我“。如果内归因,觉得自己脆弱敏感,不受人喜欢,心里很难过。如果外归因,就认为别人傲慢无礼,于是心生怨恨。

E男生因同学生日没被邀请,认为“大家都在排斥我”。如果内归因,觉得自己无能,被人嫌弃,很是伤心。如果外归因,就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敌意,就心生愤怒。

认为自己不好、不可爱、无用、无价值,认为别人不好、无礼、有敌意,这些都是不合理认知。拥有玻璃心常常内归因的人,更少有攻击性,但常常抑郁。常常外归因的人,更加充满敌意与攻击,更容易破坏关系。

我从敏感走向钝感,一是因为随着内在成长,越来越拥有一种健康的自尊。


二是因为,我很少有不合理的信念,对自己、对他人能够持有一种较为客观的认知。

我发现,如果玻璃心的人能够告诉他人自己受伤的感受,大多数人都会顾虑这些感受,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都体验过受伤的感觉。但更多的时候,玻璃心的人受伤之后,往往指责、攻击别人,会让别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当玻璃心经过成长的淬炼及觉知的雕琢,不再轻易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与他人的关系时,它就成为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心。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