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你的小手,走到大自然的尽头

来源:清庵(lizengfen-11)
作者:李增芬


奥杜邦奖章(以奖励在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个入)获得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中,第一次提出了自然缺失症儿童的概念,他说“自然缺失症”并非是医学诊断,只是借用这个词来讨论我们都了解的一种现象,即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理和心理疾病的高发。

 

而这样的疾病在个人、家庭和社区里均可发现。

 

他说,自然缺失甚至会改变城市人的行为及思维模式。

 

对于现在的许多儿童来说,从他们出生开始,可能面对的是高楼大厦,电视网络,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

 

在三毛写的文章《塑料儿童》中,她也表达了这种可惜和遗憾。她说,烤肉,生火,拾枯树枝,在我做来都是极有乐趣的事,但是这几个孩子悄悄耳语,抱着分到的漫画书毫不带劲的坐在石块上。四周清新的空气,野地荒原,蓝天白云,在他们,都好似打了免疫针似的完全无所感动,甚而连活动的心情都没有了。

 

作为父母,有多少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让孩子沉迷电视和网络成为塑料儿童呢?就像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先生所说,一个从小对生命和自然失去敏感的人,长大之后怎么会关心地球环境和人类命运呢?

 

所以,我们的孩子需要自然。


1. 自然智能——多元智力理论的第八种智能,不可或缺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涵盖了儿童和成人中更广泛的人类智力范围,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1999年,时隔16年后他又补充了第八种智能:自然智能。他说,自然智能的核心,是人类对植物、动物和自然环境中其他部分的认知能力,是为了处理自然中的状况发展起来的。

 

虽然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有关自然经验对早期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彻底,但加德纳自然智能的提出,为学校和父母们的提出了新的实践领域。而几十年前,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活动中已经将其联系起来了。

 

而自然智能,是对大自然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了解生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对物体进行辨析和分类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拥有的,但观察到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定是和自然中的体验分不开。如果经历了适当的发展体验,孩子们就能自我调整适应各种各样的学习。

 

从这种角度来讲,发展孩子的自然智力,是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

 

我们无法脱离自然来谈孩子的自然智能。

2. 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丹麦曾经进行了一项比较研究,一组被试来自传统幼儿园,另一组被试来自“自然幼儿园”,自然幼儿园的孩子全天都待在户外。经过一学年,自然幼儿园的孩子更机灵、更擅长运用他们的身体特质,而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他们更喜欢创造自己的游戏。

 

伊迪丝.科布经过数年对游戏中儿童的观察以及对儿童和自然关系之间的思考,写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童年想象力生态》,她说,在她研究过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中,几乎所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根植于他们早年的自然体验。我们越来越觉得,就创造性知觉而言,诗人和孩子的思维模式是很接近的。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会从记忆中获得创造的能量和动力,正是这种创造的源泉,可能是某种经历,不仅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显现出来,同时也在人们所感知到的与外部世界的鲜活紧密联系中体现出来。她相信,这些经历,首先发生在孩童时代的中期。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孩童时代。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家门前有一个小鱼塘,我常把它幻想成大海,在海中乘帆破浪。夏季的黄昏,三两好友在芦苇丛中捉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微弱光像是天上星星在人间飞舞。那些短暂而美好的图片常以梦的形式进入到脑海里,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或许,也支撑着我天马行空的思考。支撑着创造性和充满爱的工作。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格物致知,不了解自然这部巨著,就很难从这个四季流转的星球获得创造力。水要流向何方,格桑花何时开放,小燕子怎样从蛋壳里爬出来,毛毛虫成蛹变蝶的过程之精彩,孩子们就很难体会了: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一种创造力的多角度融合和加工。

 

所以,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3. 自然体验,促进孩子的成长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罗宾.摩尔,在他研究“自然学习行动”项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孩子们通过感觉来生活,感官体验将孩子们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和外界联系起来。自然环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来源,因此,有时间有地方感知世界,自由自在的在户外环境中探索和玩耍,对于儿童内心生活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自我驱动,自主的互动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由游戏。孩子们各自通过和周围环境的互动、激发自身潜能以及重新建立人类文明概念的方式来考验自己。”

 

每一个自然的地点,都是一个无线大的信息宝库,哪怕只是很小的自然地点,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发现。

 

同时,亲近自然会帮助儿童扩展注意力范围。南希.威尔斯教授说,绿色空间增加了儿童的注意力资源,使他们能更清晰的思考,更有效的应对生活压力。

 

瑞典的研究者比较了处于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幼儿园小孩:其中一个幼儿园,有安静的玩耍空间,周围高楼环绕,只有矮树和砖砌的小路;另一个幼儿园无论什么天气都在户外,孩子们活动在有草地和绿树的果园里,在繁茂的花园中,在攀岩的岩石上。研究表明:无论任何天气,每天都在户外玩耍的孩子,比没在户外玩耍的幼儿园孩子有更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更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还有学者和研究者已经把自然疗法纳入到对多动症儿童的研究中,如果研究成功的话,或许自然可以拯救更多的孩子。

 

威尔斯和埃文斯研究了居住在郊区的三到五年级之间家庭内部关系和周围自然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为异常、焦虑症及郁闷症状发病率方面,来自周围自然景观丰富家庭的孩子比来自相反状况家庭的孩子要低,并且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发现自我价值。

 

一项对芬兰十几岁的孩子研究表明:孩子们会在心烦意乱的时候走到自然环境中去。在那里,他们理清思路,多角度的看问题,重新释然放松。

 

太多的研究证明了自然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大影响。

 

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来,如果远离了大自然,那么孩子们又到哪里去寻找他们生命的起源呢?

 

或许,从现在开始,父母可以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关上电视和手机,拉着孩子的手,去欣赏日出和日落,聆听风吹树叶的声音。

 

散步在栽满银杏树的路上,小手牵大手,我们一起走,走啊走,走啊走,走到大自然的尽头。

 

这些记忆、经历、体验一定会成为陪伴彼此最美好的礼物,饱含生命馈赠的喜悦和无限深情。

 

来一场和大自然拥抱,一次永不停止的远游。

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清庵(lizengfen-11)。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