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是不被看见的孩子|幼升小最强简历,暴露了什么问题?

第一眼看到这个简历,首先是把它当做笑话,权当是现代版“放卫星”的表演。在各种场合,吹牛皮已经司空见惯,大家见怪不怪,是成人世界的标配。

 

但接着看下去,还是倒吸一口冷气。简历说2018年截至9月30日,已经阅读了408本英文书,还把书单密密麻麻地列在简历最后几页。我计算了一下,408本书除以270天,大概每天1.5本。


如果孩子有可能因为过节、出游、生病休息几天,那么有些时候要一天2-3本。对于一个有正常阅读能力的孩子,或许不算多,况且这些书里面或许有许多是绘本,随便翻一翻就翻过去了。——我这样安慰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XX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我要再提醒你一次,这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许多孩子在五岁的时候还几乎不识字。


简历中一部分的英语阅读书目

 

这仅仅是英文阅读一项,他还要做其他许多事情:游泳、足球、围棋(还考了级),街舞、绘画、中文阅读、识字、写英文日记。听起来勉强还可以,如果这就是他全部要做的事情。反正小孩子玩也是玩,用上课的方式玩一下,也不错。但,慢着,这好像不是他要做的所有的事情。


这是他的“课余活动”


简历中丰富爱好的介绍

 

难怪,我们深圳红树林的王志红老师,在看完整个简历之前就停了下来,感觉喘不上气来,大呼“救救孩子”。王志红老师长期跟孩子一起工作(做心理咨询),对孩子的感受非常敏感,所以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我在看到简历最后的时候,面对密密麻麻的英文书列表,有一种愤怒的感觉,当时脱口而出:“如果这份简历是真的,这孩子肯定就废了。”后来冷静了下,心想中国这么大,还是有天才儿童的。如果这个孩子真得能够承受,还乐在其中,肯定是天才儿童无疑。因为,这些做法是违反一般的成长规律的。

 

其实,在我内心认为,即使这孩子是天才儿童,能够承受,也并不会享受这样的生活。人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发展,一个是人格发展。在幼儿期,智力发展是自然发生的,不用怎么干预。一个天生擅长数学的孩子,即使在6岁前不接触数学,一旦开始学习数学,还是可以比其他人学得更快更好。幼儿期的主要任务是人格发展。

 

说到人格发展,要提到一个观点:大家传播这个简历是在侵犯这个孩子的隐私。这个观点一出,各大公众号在截图简历的时候,就把涉及孩子的个人隐私涂抹掉了。这个简历中确实有许多隐私,包括详细的父母资料,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但是,除了这些之外,我们看了这内容详细的十几页简历,并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什么样的。

 

我们看不见孩子,只看到了父母,所以,我说这是“炫父”简历

 

整个简历都在使用孩子的“第一人称”,只有一页用到第二人称——就是在强调父母陪伴的地方。(双方父母都身居要职,孩子每天课后要完成如此多的功课,“有效”陪伴恐怕是说说而已。“有效”的意思恐怕就是对学习有效。)但这些第一人称说出的却全部都是“小大人”似的话,根本就完全没能体谅孩子的感受。

 

简历中家庭的介绍


还是用例子说话吧。比如在孩子眼中,爸爸是不可能“稳重宽和”的,他知不知道这个成语是一回事,对爸爸的体验则是另外一回事。如果父子关系不错,孩子更可能会说:我的爸爸是个英雄,或者我的爸爸很厉害,很了不起。孩子会理想化“父亲”,这才是孩子会做得事情。


爸爸做了什么让孩子觉得了不起了,很可能是完全超出成人的想象的。不管怎样,肯定不是成年人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地方。对孩子来说,爸爸可以搬起一块石头,可能比爸爸是个高级经理,更让人印象深刻。“睿智自信”的妈妈也是不存在的。在孩子眼中,妈妈是温暖和安全的来源,这首先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这一对父母要让孩子做那么多“规划好”的事情,恐怕要付出许多努力。孩子的潜力无限,但要按照预定好地路线去发挥潜力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幼儿期是幻想最活跃的时期,按照外在规则去做事情并非他们的长项。如果孩子真得要按照既定时间安排,这个20分钟,那个20分钟,恐怕父母和孩子都会很痛苦。这或许才是孩子的感受。

 

简历中的自我性格介绍

 

至于孩子对自己的性格的总结,简直就像一名政客,把好词都凑在了一起。看过之后,感觉这是一个完美的孩子,毫无个性。更可怕的是,有许多迹象表明,这个孩子已经“不像一个孩子了”,用专业术语讲,可能发展了许多“假我”出来。


比如,“如果受到批评,能快速调整情绪并积极投入学习”,比如“我从小打针就不哭”,简直让人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已经没有感觉和情绪了。顺便吐槽下认知发展,这孩子这个年龄不具有抽象思考能力,怎么就能了解浮力、密度、磁力和重力这些基本道理了呢?不符合科学规律呀!

 

简历中家庭教育观的介绍

 

最后一个例子,是“课程尽量利用下课后饭前的垃圾时间”!纳尼!垃圾时间!一个五岁的孩子,会有垃圾时间?


所以,绕了一圈,终于回到这个重要问题“人格发展”。


孩子的人格发展,基本就是利用“垃圾时间”自由玩耍,加上跟父母的关系互动来型塑的。自由玩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已经有大量科学研究发现,自由玩耍对于发展智商、情商、领导协调、创造力和……(自行去检索吧)都有显著帮助。


自由玩耍就像自由经济,规划的学习就像计划经济。在自由玩耍中,孩子知道自己哪个身体部位需要锻炼,哪个脑区比较活跃,需要释放精力。


这样,孩子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玩耍,最有利于他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孩子会有很多情绪和潜意识幻想或冲突需要处理,自由玩耍可以帮助孩子来处理这些内容,从而帮助孩子来整合内心,型塑人格。这全部都是规划不来的。


为了一个简历,讲了这么多,总觉得有点吃亏。因为已经有人在猜测这个简历或许只是培训机构的营销方式。如果是这样,那这样的机构是不懂儿童心理学的。也有人说,这是潜规则,简历本来就不是来表现孩子的,是学校挑选家长和家庭的方式。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多嘴提醒一句,有时候入戏太深,会醒不过来

 

救救孩子,要从看到孩子开始。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