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请看看我真实的样子 | 解忧杂货铺

作者: 岩心主创们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马上到了集中申请保研的季节,我成绩不够顶尖,也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求学的方向。但我发现我的父母看不到我的优点,而是首先用成绩来评判我。

父亲对我说:“别人保研了,定了地方了,我现在真的很担忧你。”而我说我意向的学校的时候,他就说我在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替我想未来的就业形势。我感觉他们不会换位思考,不了解我、我的现状和环境的现状以及我想做的事情,就妄加判断。我很少报告给他们我的生活细节,我很害怕他们第一反应会是批评我,或者觉得我被骗了,或者有消费观念上的冲撞。


我不希望我与父母之间有太大的隔阂,我希望他们可以鼓励我而不是让我感受到更大的来自于家庭的压力。我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让我和父母的交流更顺畅一点,而不用害怕产生冲突。

——小黑



To:

亲爱的朋友,展信安!

在你的来信中,岩心能够读出你的困惑、不安和无助,同时也能感觉到你对家人的重视。

因为爱,所以希望能更亲近,对吗?你希望父母能以同等的态度对待你,起码是信任的、尊重的;你想要自己的想法能被听到,自己的情绪能被感知,自己的需求能被看见。你可能会想要你的父母像看待一个与之平等的成年人一样看待自己的孩子,与此同时你的父母却不遗余力地试图将你罩在他们的羽翼之下,而不是认真地端详你的模样。

这不仅仅是某些人的个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亲情的加入往往变得格外复杂,在很多家庭中甚至可以说是无解。

“孩子再大,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这句话我们听过无数次,为人父母者,莫不致力于为孩子着想,因此总想着给孩子他们认为最好的。可这种保护欲一旦过度,就容易演变成一种控制欲。这样的家长并非少数,他们会将孩子看作是自己所独占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在他们的控制之内,孩子的路也必须按照他们设想好的来走,因为这样才是“最安全”的。他们的动机是好的,但好的出发点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因为他们往往会忽略孩子的需求。

已经成年的孩子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成年后孩子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真正地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我们有自己的喜恶爱憎,有自己的可取和不可取;我们也迫切地希望证明自己能与父母更平等地交流,想要感觉“自己被尊重”

所以在根本上,双方的情感和需求就是有矛盾的。父母想要保护,且难以摆脱对孩子的占有欲,部分开明的父母能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成年带来的身份变化,但多数以及一些更极端的父母往往会认为:“这是我的孩子,我凭什么不能管?”与之相对,成年后的孩子多认为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持的,他们不再希望依赖于父母,并且需要自己作为成年人的身份被承认。

这种矛盾的复杂之处在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通常并没有完全的对错之分,双方都是从善意和爱意的角度出发。但若是双方难以达到一种相处的共识,好的动机也很难到达融洽的结果。

这种共识更多基于信任和理解,但这看似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却很难实现。我们很难真正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拥有相同的经历,也不具有同样的脑回路。所以要求父母去完全地换位思考就像让我们去与年长许多的他们达到共情一样不切实际。我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去看待事物,寄希望于能被其他人轻易理解。但别忘了,即使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他们不完美,甚至有一定的缺陷。

那么,难道就这样一直无解下去吗?就这样放任父母和自己都把心封闭起来,用不信任甚至有些敌意的目光去审视彼此吗?

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当中至少要有一方能够主动迈出脚步跨过那道代沟。要获得尊重和信任,就不能一直畏缩、封闭,而只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倾听对方的需要。即便不得不面对更为封闭的父母,也要敢于不断尝试突破,一次碰壁就下次再努力去触碰他们,而不是放任负面情绪促使形成一个无沟通的恶性循环式的家庭关系,让本应最亲近的人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的不被理解和不被尊重,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赢得重视。我们会害怕被否定,实际上也是我们并没有习惯于将自己放在和父母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去交流。

表达自己、与之交流,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和家人之间构建起非常亲密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不断尝试的结果、父母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来把握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距离。亲近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保持合适的距离却可能是一个均衡解。我们能与父母拉拉家常、分享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表明自己的选择和观念,这些普通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就可能让父母感受到你的成长和成熟,感觉到你在逐渐变得可靠,从而慢慢接受你已经是个独立自主的人的事实。

让父母看见我们很重要,但我们也要能看到,年长的父母也不是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的。他们的见解往往有着独到的价值,而且他们对我们的帮助都是出自真心实意,所以他们的很多建议也是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的。我们并不能因为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们的情感就因此反过来否定和排斥他们观点的价值。这样不但不理智,更会反过来印证父母对我们“孩子气、叛逆”的判断。

家庭的纽带是我们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沟通是构筑信任和尊重的最好方式。岩心祝愿你能大胆而自信地和父母交流,也祝愿你能够得偿所愿,去往心仪的目的地!

—主创们说—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却不是你的化身,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作者 / 鱼七的哥哥
播音 / Enya
排版 / 四小
设计 / Sun xy
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海内外高校硕博学生和专业咨询师创立,致力于打造专注高校学生心灵慰藉和情绪管理的心理健康服务创新平台,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