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抱怨的人,心里在想什么?

作者:李增芬
来源:清庵(lizengfen-11)

有个姑娘很困惑的说,她的爱人特别爱抱怨,一件小事也会抱怨一番,说,你看这些人素质真低,你们这的天气就是很糟糕等等,看起来是芝麻小事,但长期在爱人的抱怨下,她被压得喘不过气,这个姑娘觉得老公抱怨就是希望能有人帮忙分担解决问题,于是她使出浑身解数的出谋划策,但是毫无作用,她幽默化解老公的抱怨,能暂时好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反复。她选择顺从,全部依着他,但好像他又开始变本加厉。她穷驴技穷,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了。

 

听起来,我们好像是拿爱抱怨的人没办法一样。

 

我自己也有一段和抱怨相关的经历。上研究生那会,我导师转发一篇文章给我看,让我认真学习。大致讲的是,怨妇是怎样炼成的这类文章。我才意识到,原来在导师眼里,我已经成了一个爱抱怨的人,但是之前我毫未察觉。

 

这一下对我的冲击,让我开始反省自己。好像内心确实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冲动,对社会、对教育、对任何看不惯的事物或行为都要抱怨一番。

 

当身边的人听久了之后,这种消极能量的传递,会让人逃离出你在的关系里。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自己发现,好像越来越不爱抱怨了,越来越安静了。再次回溯抱怨的阶段,试图分析一下。这可能是和人的自我接纳、蜕变和成长有关系。

 

一方面,原生家庭里,母亲在我成长时期特别爱抱怨,常常唉声叹气。一不顺她的意,就会抱怨一番。更可怕的是,她在正面和父亲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她选择了一种笨拙又对我影响特别大的方式,就是不断在我面前去抱怨父亲的种种不好。甚至背着父亲在邻居面前抱怨我们家的不和谐,她对此的不满。


作为孩子,目睹这一切,耳濡目染慢慢的学会用和母亲类似的方式来沟通和表达。

 

而我也深知,这种方式对自己的伤害。


也许,对于母亲来说,抱怨使得她当时的情绪得到发泄,可是她内心的问题仍然还在,她对现实对婚姻对家庭的不满依然没有消失,而那时我并没有帮助她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明白,即使我有能力帮助她,但更多的还是她自己要去处理和面对的),所以我会愧疚、委屈、压抑甚至无力。


当自己常常处于这种情绪而无法调适,那我只能用一种熟悉的方式,就是和母亲一样开始抱怨,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似乎那是一种很自然很省力的选择。

 

从被抱怨者变成一个抱怨者,一方面是在传递着对母亲的忠诚,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找自己情绪的出口。但事实是,内心很不快乐。即使一直不停的抱怨,也无法疏解内心那颗想要被了解被接纳被呵护的心。

 

因为,我只是在通过抱怨逃避内心必须要直面的课题。

 

你是否只能通过抱怨这一种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你是否真的对此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我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我一直相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倡导的,每个人内心都有成长和改变的力量,只是看你是否愿意去觉醒,去选择走一条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眼里的少有人走的路。

 

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去试图解答抱怨对我的影响和困惑。

 

1. 抱怨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原生家庭的忠诚。

 

想想看,我们都曾经是父母的孩子,在原生家庭里默默的长大,内心在寻找一种归属感,一种对原生家庭的忠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有的人继承了责任、善良、纯朴、坚强、乐观、豁达等优秀的品质,而有的人继承的是伤痛、苦难、抱怨、责备、不满、委屈、压抑等让人想要远离的情绪灾难。但不可否认,对家庭的忠诚成为很难去超越的东西。

 

抱怨,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有时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在抱怨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抵抗力,这会让人害怕。因为一旦形成习惯甚至会上瘾,不但让人失去了觉察能力,还会以巨大的能量传递给下一代。这是代际传递。

 

对此,要打破这种循环,需要的是一种自我觉察能力。当你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得不终止的行为,你会开始给自己寻求新的表达方式。

 

就我自己而言,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和抱怨告别。

 

我会对自己说,即使我不再以这种方式和人沟通,和世界相处,我仍然可以拥有家庭的归属感,我和父母可以不一样,作为成年人,我有自我选择的权利。我不再对抱怨有执念,也不再以这种方式表达我对原生家庭的忠诚。

 

只有你先意识到这一点,才有改变的可能。

2. 抱怨是一种无法自我接纳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内心的需求。

 

看起来,他抱怨的别人,是这个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是工作中的各种看不惯,是亲密爱人的生活细节,但是,实际上,他抱怨的是自己。

 

他对自己有多么的不满,他对环境就有多大的抱怨。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你都让他抱怨了,他为什么还是不开心;你对他千依百顺了,他还是不满意;你都谨小慎微的不去打扰他了,他在抱怨的路上还是不止步。

 

因为,他的抱怨,其实和你无关。

 

他抱怨只是因为看不惯自己而已。一个内心无法接纳自己的人,他的外部世界就像一只刺猬,浑身带刺,抱怨就是他的刺。除了抱怨还有各种攻击,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宇宙中心呼唤有人能够真正的接纳自己。

 

他忘记了,如果他都那么嫌弃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够靠近和接纳他。但他内心,又是极其渴望你能够靠近和接纳他。

 

他忘记了,他的真实需求其实不是抱怨本身,而是隐藏在抱怨的身后。

抱怨的人真正想的是,你能够看见我。


见我的存在对你的重要性,看见我内心受伤了你能够陪伴在我的身边,看见我孤单无助了你能给我安慰和温暖。

 

抱怨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接纳自己,但希望亲密关系里的人不要放弃他,能够接纳他控制不住抱怨这件事,给他一个可以抱持的容器来盛放他的不安、不满、慌张、焦虑和恐惧。

 

其实,抱怨者本身没有恶意,只是心灵受伤了,不懂得沟通,也不懂得自我接纳。虽然他们要完成自我的修炼和改变是自己的功课,还有遥远的修行征程,但是,如果作为亲密的伴侣,别把他的抱怨当成一种对自己的攻击,而更可能的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求助信号,传递给他一种接纳的力量,让他离自我接纳越来越近。

 

我自己就是在关系的接纳中成长起来,逐渐的接纳了自己。

 

但愿,你也能。


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清庵(lizengfen-11)。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