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故事的结尾,通常是“死于婚姻”

文:胡慎之
来源:胡慎之(ID:hushenzhixl)

最近,台湾女星梁静茹疑似跟结婚九年的老公离婚了。


很多粉丝都感叹说:


“很可惜,两个人以前明明很恩爱,而且已经结婚九年了,儿子都五岁了,现在突然就离婚了?”


幸好,最后双方都一起出来辟谣这个假消息,也让粉丝们松了一口气。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受到童话故事和偶像剧的影响,都认为爱情故事就应该甜蜜收尾,然而我想说的是,很多爱情故事都是在婚姻中“死掉”的。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的确,能够接受婚姻与爱情之间的关联是负相关的人,婚姻基本都不错,而且很稳定。


而完全以“爱情”为主导的婚姻,解体也会是因为“爱情”


以“爱情”为主导的婚姻是一种相爱相杀的状态,互相伤害。


彼此在爱情中生出的失落感委屈,是婚姻解体或婚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看看民政局离婚的人,有多少人不是因为爱情而进入婚姻的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提过,婚姻和亲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章:婚姻和亲密,是两个概念


所以一旦,我们把婚姻跟爱情划上对等线,那么就注定这场婚姻将会走得很艰难。


我试着从三个方面,谈一谈爱情和婚姻中本来就存在的差异和“问题”,给大家还原它们的真实面貌。

01

/爱情的理想化,婚姻的真实性/


爱情是带有盲目性,理想化的成分,而婚姻更多是看到一个人的真实。


我有个女性的来访者,她跟丈夫结婚两年了,两个人从一开始很甜蜜的状态,演变成现在经常发生争吵,丈夫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冷漠。


她很不理解为什么丈夫会变成这样,明明结婚前,丈夫对她是很体贴的,事事都会迁就她,还会在第一时间满足她。


正是因为这样,她才答应对方的求婚,她以为这样的爱能延续到婚姻中,同时她也渴望能永远待在这样的感觉中。


但婚后,她却发现丈夫好像换了个人一样,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管自己怎么“作”,他都哄到自己开心为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爱情是由三元素决定的,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而激情和亲密则会让我们将对方理想化,把他想象成一个完美恋人。


完美恋人更多的是投射的结果,就好比一个饿极了的人,见到普通的面包也会感觉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所以,陷入爱情中的我们,常会以为自己的另一半是十全十美的,这里面就是有理想化的投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和亲密都会减弱,我们需要有另一种彼此能够感觉更真实的东西去维系一个关系。


如果你对爱情带着极强的理想化,那么在婚姻的现实检验中,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感到非常挫败,甚至沮丧。

我曾有次很残忍地打破了一位男性的幻想。


这位男性将自己女神极端理想化,他一直沉浸于:


只有和完美女神待在一起,人生才有意义。


在他不厌其烦地诉说女神的完美之后,我终于忍不住了,问他:


“女神拉的屎臭吗?”


在那一刻,他恨得差点要冲过来打我,因为我打破他心中对完美的想象。


无独有偶,台湾才子李敖娶了胡因梦,最后离婚的原因竟然是:


在洗手间看到妻子因为便秘而憋得很难看的脸。


所以当理想化的完美对象被打破了,就好比一个人送你一件漂亮衣服,但又狠心收回,那是让人极其失落的,也许还伴随着愤怒。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伴侣,他们都无法接受对方的不完美,自然也就无法接纳一个真实的对方。


02

/爱情的排他性,婚姻的兼容性/


每个人处于爱情的甜蜜期时,都希望全世界只剩下对方和自己两个人,不愿意身边有太多别的干扰。

哪怕只是两个人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着书,发着呆,都感觉是世上最浪漫的事。


这就是爱情的排他性把注意力和关注点缩窄到对方一个人身上,看不见其他人的存在,也不希望有别人的存在。


不然又怎么会有有“我的眼里只有你”和“重色轻友”这样的经典呢?


可是在婚姻中,却很难排他。


因为婚姻中要处理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元关系,而是多元的。


有些人享受恋爱的感觉,更多是在恋爱的排他中享受唯一性。


我举个例子,就像小明和小红原本是很好的朋友。

但小红有另一个朋友小花,小明看到小红和小花一起玩耍时会感到很难受,甚至觉到被小红忽略了。


他很生气地责怪小红,想要去改变小红,但如果还是失败了,他就会选择离开小红,不再跟她做朋友了。


这就是缺乏建立多元关系的能力。


爱情的排他性,是不需要让人去处理多元的关系。


但如果婚姻中有其他家人,比如,婆婆公公,或者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些缺乏建立多元关系能力的人就面临着婚姻中最大的挑战——关系的处理


他们可能会因为另一半更关注家人而吃醋,有时甚至是吃自己孩子的醋。


而这很大可能是幼年关系创伤而导致的自我能力不足。


因为当我们在与兄弟姐妹或异性父母的竞争中受挫时,我们就会将自己是否是唯一以及对方对自己关注程度,当作评价自己价值的重要因素。


自然而然长大后,我们也会沿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自己。


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会不断指责对方:


你不爱我。

03

/爱情可以单向性,婚姻更讲究同步性/


有心理学家认为,爱情就是相互投射的结果。

寻找共生、融合或者完满,这都是爱情中经常出现的无意识动机。


因此,爱情带着很强的自恋成分,我爱你,只是因为我爱上了爱你的那个感觉。


单向的爱,完全可以满足彼此情感上的需要。


《备胎反击战》中有个女孩对她的前男朋友说:


“我其实是喜欢你疼爱我的感觉。”


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女生很依赖自己的男朋友,哪怕男朋友身边有很多异性朋友,她都不肯离开,沉迷在这段关系中。


这就是因为她们爱上的不是这个人,只是那种感觉。


而相比爱情,婚姻更多是需要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组成的一个合作关系。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方新教授曾经婚姻双方比作两个齿轮,只有啮合好了,这个齿轮组合才会更顺畅。


共同利益,可以是生活品质、孩子,或经济财富以及健康等等。


就像很多夫妻都是因为孩子不分开,这也表示共同利益可以维系一个婚姻形式。


婚姻是遵循互惠共赢原则的,也可以将婚姻理解为一个契约关系,所以才要结婚证,才要结婚誓言。


这也就导致了彼此在对方生命中所贡献的价值,对于婚姻关系,以及婚姻中两个个体的感受就非常重要了。


就像上面我所提到的来访者,她通过“作”来证明自己是被丈夫爱着的,但她却完全忽略了丈夫的感受。


在后来我跟她丈夫的对话中了解到,原来丈夫心中一直有个期待,就是一切只要自己继续用心对待妻子,她就一定会改变的,也许结婚后就好了。


所以就把这个期待放到婚姻中。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满地鸡毛。


如果婚姻中的双方是两个齿轮的话,一个齿轮越来越大,另一个齿轮没有相应改变甚至越来越小,这样的啮合会让两个人都感觉不舒服。


你不愿意长大,凭什么要求别人等你?


很多人都羡慕黄昏的时候,一对老人相互携手看夕阳的情景,因为这样的情景意味着不离不弃,意味着相携到老,也意味着谁也离不开谁。


“他以前就喜欢我这样” 是婚姻中最糟糕的借口,没有人会一成不变,也没有会永远在原地等你,只有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才是将婚姻维系下去的关键。


爱情和婚姻不同,你可以对爱情抱有很多美好的幻想,但如果你对婚姻也抱有很多幻想的话,那么最终你的婚姻,只会由于那些对爱情无法打破的幻想,而不得不解体。


相爱容易相处难,彼此间的爱情体验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而婚姻则更注重共同成长。


经常有人说:


七年之痒很难熬过去。


但婚姻的七年之痒,更像是一个婴儿到长大后具有独立意识和思想的过程,是从爱情中的无所不能,经过现实磨合,最终落地的过程。


熬不过去,是因为无法接纳对方的真实,无法接受婚姻中的兼容性,更无法共同合作成长。


只想被爱的人们,别傻了。


对你们来说,或许不谈爱情的婚姻,更稳定。


— The End —


作者简介: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之一。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20年的咨询实践,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微信公众号:胡慎之(ID:hushenzhixl)。
排版:小鲸鱼  我讨厌蚊子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