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感谢,竟说不出口……|后浪们心里的“母亲结”

文:时差大叔
首发 | 心理0时差(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微信 ID:PsyTime)
原标题:爱和感谢,竟说不出口……|后浪们心里的“母亲结”

“大叔,我不知道怎么跟我妈聊天。”

“我害怕过母亲节,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妈妈对我很好。”

“我的愿望,就是能跟我妈和好。”

……

 

本周我们有一个互动话题 #与妈妈有关的愿望#,大叔在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有温馨美好的计划,也有不少沉重的倾诉,是对亲子沟通的渴望,也是对 “母亲” 这个角色复杂而纠结的情绪。

 

“妈妈” 是一个从小到大最亲切的称呼,但是很多人却对妈妈感到陌生,走不进她的心里,她更走不进我们的世界。

 

比起一些华丽的愿望,我们更想要的,是打破这层心理上的 “陌生感”,走进彼此心里。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层陌生感的来源,以及如何打破它。

-01-

有爱,但是说不出口

@小Q

 

不知为何,我很害怕母亲节,不是我不喜欢妈妈,而是我一直觉得,将爱说出来是一件很羞的事。一到母亲节,我就希望可以躲起来,就当什么也不知道让它过去。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我也很煎熬的。

 

我知道这可能不对,我的母亲或许也很想听到我说爱她,或者一个拥抱之类的。但我真的觉得这一类的行为都很奇怪,甚至觉得有些恶心。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表达对父母的爱本就是应该的吧,可我真的做不到。本人高三。

 

@晋

 

记忆中,家的氛围一直是很安静的,放学回家,我和妹妹安静写作业,妈妈安静做饭;饭桌上,妈妈安静夹菜,我们安静吃。

 

我们家从来没有过 “我爱你” 这种表达,说出来会很奇怪;从小家人也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更别说送礼物了。

 

毕业后,第一次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她显然很不知所措,我也不懂得表达。

 

后来谈恋爱,女朋友问我:“你爸妈哪一年结婚的?”我发现我竟然不知道。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更多了解妈妈吧,希望家人之间能有机会痛快地聊聊天,也希望能有机会陪妈妈过一次节,希望她每天都开心。

这两则留言说出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孩子的心声 —— 不知道如何跟妈妈表达感情。

 

一项来自中国本土6000多人的网络调查中,67%的人表示会在母亲节送礼物给母亲,但是只有25%的人会在这一天用语言向母亲表达爱意、感恩。[1]

 

大叔自己也深有同感。从小到大,我们很少听到爸妈对我们很直接的情感表达,长大后的我们也一样,面对爱人朋友可以轻易说出的爱,面对父母就是说不出口。

 

一句 “妈,你辛苦了,我爱你” ,可能酝酿了二十多年才说出来,也可能至今也憋不出来。

 

心理学家发现,在西方国家,跟家人表达爱是很自然的流露,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爱的表达夹杂着一种微妙的羞耻感。

 

《中国式的情与爱》一书便探讨了这种 “羞耻感” 的来源:[2]

 

1.真挚的情感曾被拒绝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中国家庭中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比例远比西方国家要多,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权威和严厉是教育的基础。[3]

 

在孩子学会向父母表达爱之前,他们需要的是听父母表达爱。但是很多父母认为,向孩子表达爱意会产生宠溺、有失权威。

 

每个人天生都渴望听到爱和表扬,如果小时候这些需要得到的反馈是打击和压制,则会产生一种 “真挚的需要被侮辱” 的感受。

 

好像这种需要是错误的,是不应该有的,久而久之,产生了卡在喉咙中的羞耻感。

2.幼稚、虚伪的自我判断

 

另一方面,自己说不出表达爱的话,也跟社会期待有关。很多父母希望孩子独立、坚韧、刚强,这些品质表现到情感表达上,可能就是冷静、克制。

 

这方面最大的体现大概就是对 “哭” 的认识上,在大多中国父母看来,任何时候小孩子的哭都不是一件好事,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同理,表达爱时所谓 “肉麻” 的话,也被认为与坚韧、刚强相矛盾:

 

我爱你 —— 显得幼稚、不够成熟。

谢谢你,你辛苦了 —— 显得假惺惺的,不够实在。

 

在这样的观念灌输下,我们表达爱时便会不自觉产生一种羞耻感,好像自己很幼稚、虚伪。

     

说到这你大概要问,那如何才能摆脱羞耻感,勇敢表达爱呢?

 

了解了这些羞耻感的来源,已经是打破的第一步。

 

另外,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改变父母的观念,例如给他们送礼物的时候,会强迫他们接受,在他们感觉到窘迫和尴尬的时候,否定他们的这些感受。[4]

 

但父母往往很难改变,我们试着换位思考,会发现他们也受到了上一代的影响,很多观念也是文化的产物。

 

既然改变不了父母,不如就调整自己。大叔总结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真诚

 

首先意识到爱的表达不是幼稚、虚伪的,在每次表达爱的时候反复给自己暗示:虽然这不太自然,但是我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要摆脱这种虚伪的感受,就需要表达真诚。

 

大部分人跟父母之间不习惯于太浮夸的表达,那么就从最简单的开始,慢慢 “升级”。

 

例如说不出 “我爱你”,不如就多打几次电话,关心他们的身体,聊聊家常,顺便说一句 “妈你辛苦了”。

 

让自己每次说的时候都是发自内心的,当表达习惯起来之后,便会越来越自然。

2.接受被拒绝的可能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热情地酝酿了好久,终于给母亲送了礼物,发了节日祝福,结果被 “驳” 回了,对方表现得非常不领情,让自己再次产生羞耻的感受。

 

这时候,不要被这种羞耻感控制住,试着跳出来,理解父母的反应。

 

他们拒绝,并不是你真的做错了,他们嘴上说你浪费钱,背地里可能正在跟邻居开心地炫耀。

 

另外,还有一个减少被拒绝的小窍门,就是多留意平常父母的需要,做一些恰到好处的表达,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02-

理性上知道感恩,感性上却有埋怨

@渴望被爱

 

天下所有母亲都了不起,我妈也是!

 

然而,在她眼里,只有我哥。即便我哥满嘴谎话,也能当圣旨一样重视;而我,从小到大,我的任何需要都是不值一提的,根本她就看不到[心碎]!……

 

她再次为着哥哥来要求我,我控诉她,对着她吼,她却没有半点认同,我哪怕歇斯底里的情绪,她也不会当回事。

 

我感受着她深夜的心情,躺在床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觉得自己好不应该,怎么能这样。好想再打回去,说些宽慰安抚她的话,又做不到。

 

@原谅满腹恨意的自己

 

都说有了孩子的人就懂得妈妈的辛苦了,可我想说,我有了孩子才知道,原来妈妈并不能做到全心全意自我牺牲式的爱孩子。

 

从小挨打后期待跟回家的妈妈告状,每次回应都是你已经该懂事了不要再惹是生非好不好;她每次哭的时候,都会不断的重复着:“不离婚还不是因为怕你们没有妈受委屈。”

 

我的存在是一种罪恶,是妈妈无法脱离苦海的根源,我想对她好,可是心里却又怨恨。

       

从这些倾诉里,我们能读到一种很纠结的情绪:

 

理性上觉得向妈妈表达感恩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感性上,却有很多疙瘩没解开。

 

很多人会因此感到内疚,《中国式的情与爱》一书也曾分析过这种内疚:[2]

 

如果母亲心里有爱,她们给孩子的爱就会自然而然,不觉得费劲。但如果母亲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心里空空荡荡的,那么爱孩子就需要格外使劲,而且有一种牺牲感:我把我的东西给你了,我就没有了。

 

所以她们传递出一种感觉,是孩子欠她的。

 

自然而然地,孩子会反感这种感觉,理智上觉得应该感恩父母的付出,但是情绪上非常抵触,因为多年来孩子已经早被控制得受够了。

 

在留言中,大叔留意到这样一句话:“’不离婚还不是因为怕你们没有妈受委屈。’ 我的存在是一种罪恶,是妈妈无法脱离苦海的根源。”

 

这正是一种对母亲的内疚感。而这种内疚感,阻碍了我们跟母亲之间真诚的沟通,尤其是情感的表达。

  

留言中也有人问大叔:如何跟母亲和解,如何放下这种埋怨去原谅母亲?

 

我想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行为都需要原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真正的和解或许不是原谅,而是放下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

 

1.承认母亲的局限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埋怨母亲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孩子必定要承认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但我们忘了,在成为母亲之前,她也是一个需要被爱,经历过委屈和哭泣的女子。

 

过度控制孩子的母亲,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缺乏爱,她们的心空荡荡的,所以觉得把爱都给了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牺牲。而作为孩子,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过去,更别说改变母亲的过去。

 

承认母亲的局限,也承认我们自己的局限,或许是和解的第一步。

 

2.分辨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当心里有怨恨或者不满时,不必压抑这种情绪。实际上,正常家庭本来就会有摩擦和矛盾,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埋怨母亲,每一个母亲也都有做错的时候。

 

当你有这种感受的时候,不要觉得内疚和大逆不道,你只需要分辨自己何时有这种感受,并且去接纳它,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些话如果无法当面跟母亲表达,不如试着写下来,可以是单纯的发泄,也可以是一封信。这种叙述的方式本身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疏导情绪,如果能有机会交给对方,也会是一次宝贵的突破。

 

有人说,当我们与自己和解的时候,就是与家人和解的时候。

 

抛开那些内疚,才能真实地面对妈妈,面对你们之间的问题。

-写在最后-

最后跟大家分享来自@程先森的留言,希望此时的你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越长大,越明白了《目送》里这句话: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的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景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慢慢长大,父母也在渐渐老去,这是一场怎么也追不上的马拉松。

 

想过无数次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却从来没有想过母亲老去的那一天究竟是什么样子,是步履蹒跚?是体态佝偻?还是瘫痪在床?这些种种都让我细思极恐!

 

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回家的次数变得少之又少,与父母的交流只能借助手机来实现,从此故乡只有冬,没有了春夏秋。

 

真想再像个孩子一样依偎在母亲怀里撒一次娇,听她再讲一讲故事,那我肯定再也不会那么想快点长大了!其实,有家的地方可以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也可以有家,父母健在,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END-

References / 时差大叔的文献资料:
https://www.weirdasianews.com/2009/05/12/shy-mom-love/
武志红,青音. (2017). 中国式的情与爱.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王丽, & 傅金芝. (2005).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3(3), 298-304.
Sherry Haynes. (2019). 44 Simple Ways to Show Love and Respect to Your Parent. WeHaveKids . Family Relationships November 1.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