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父母如何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

开篇,先和你做个小互动——


请回忆一次你经历过的家庭矛盾,试图回忆起矛盾的细节。


然后,请回答:为什么产生这次矛盾? 


我猜测大部分的答案可能都是:因为父母/伴侣/孩子或者自己有问题…… 


很多人会习惯性认为家庭出现矛盾,要么是对方出了问题,要么是自己出了问题(前者往往更多)。 


在咨询室里,我也总是遇到这样的情景—— 


妻子来抱怨丈夫的毛病,希望咨询师能改掉丈夫的毛病; 


母亲抱怨孩子不听话,希望咨询师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对方改变了,家庭就和谐了。 


真是这样吗? 


其实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系统,家庭矛盾,不是某个人有问题,而是这个家庭系统出现不平衡。 


因此想要解决家庭矛盾,方向不是改变其中任何一个人,而要用一个整合的思路去看。 


系统家庭治疗,就是这样一种疗法。它认为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是整个家庭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 


因此系统家庭治疗不太关注个体怎么了,个体为什么会这样?它更多关注的是这个家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它不需要在个体身上大动干戈,只是从系统角度做一些小的干预,来打破原来的问题循环,让家庭达到新的平衡。 


因此,系统家庭治疗,作为一种短程咨询,在解决家庭矛盾上往往非常高效。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想问如果对方不愿意来咨询,系统家庭治疗还会有效果吗? 


比如很多小孩有心理问题却不愿意接受咨询,父母毫无办法;夫妻伴侣关系中一方非常痛苦,另一方认为自己没问题,也不愿意咨询,关系陷入僵局。 


系统家庭治疗主要是针对家庭系统,成员一起参加效果自然更好,但如果家庭成员实在不能参加或不愿意参加,一个人也是可能做系统家庭治疗的。 


今天我征得来访者的同意,想以一位妈妈单独做系统家庭治疗的故事来聊聊,如何高效解决家庭矛盾。 

01

“我害怕女儿成为下一个我” 


这位妈妈叫林洁(化名),一开始,林洁因为个人问题找我做咨询。 


咨询初期,我们主要是探讨她的成长经历。 


林洁的父母从小就对她很严苛。爸爸在学习上管教很严,林洁考年级第一不会被赞扬,考得不好就会被罚跪; 


妈妈在生活中管得更严,林洁必须大事小事都听妈妈的,否则妈妈就会生气。 


咨询了一段时间后,林洁意识到成长经历对自己的性格和生活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同时,她也很焦虑和害怕,她觉得自己教育女儿的方式越来越像父母,很担心9岁的女儿长大后像自己一样。 


林洁说她最怕女儿对自己说“妈妈你不要生气” 


每天女儿要说30-50遍,让她非常崩溃。


因为她自己是一个讨好型的人,看到女儿的样子,很担心女儿长大后也变成讨好型人格。 


她反复跟女儿解释自己没生气,但是没什么用。导致她对待女儿也越来越没耐心,有时真的会生气。 


这些都让她觉得自己做母亲很失败,充满内疚、自责和委屈……提到这些时,她忍不住流泪。

为了解决与女儿之间的问题,林洁把原来的心理动力学的个人成长咨询改成系统家庭咨询。 


因为女儿不愿意参加咨询,再加上林洁也不强求孩子参加,所以我们的咨询是在系统家庭的设置下对林洁一个人的咨询。

02

如何才能让妈妈不那么焦虑


在咨询中,我针对林洁与女儿的互动问了很多问题。 


她开始明白,原来她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女儿或者自己有问题,而可以从母女关系的互动角度去看待。 


咨询快结束时,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林洁和女儿在这一周里玩一个游戏——林洁要假装一次生气,来让女儿猜哪一次是假装的,如果女儿猜对了,妈妈就送女儿一个礼物。


在下次咨询中,林洁告诉我,通过游戏后,女儿没那么害怕自己生气了,自己焦虑少了一些。但女儿说“妈妈不要生气”的次数并没有明显减少,自己还是很担心。 


于是我问她:你现在听到女儿说“妈妈不要生气”时,你的感受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林洁:你这样问我才想到,现在觉得女儿好像没以前那么害怕我生气了,更像是一个口头禅,有时候感觉是她在通过这句话控制我一样。 


咨询师:如果女儿没那么害怕你生气,反而通过说这句话控制你,你觉得女儿内心比以前更有力量呢,还是力量更弱小呢? 


林洁:感觉更有力量了。咨询师:你很希望女儿内心更有力量,是更有利于她成长还是不利于她成长呢? 


林洁:更有利于吧,这样想我反而没那么担心了。 


从咨询中可以看到,林洁比女儿更焦虑。但这些焦虑却没有一个安放位置,导致她对女儿的行为特别敏感,会越来越焦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发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于是林洁还是会按原来的方式对待孩子,导致孩子也会退回到原来的样子,她们无形中就又在重复原来的关系模式。 


我用这个小游戏做的干预,目的正是让林洁放下过度的焦虑,从而看到孩子的变化。

03

孩子可以生气,

妈妈同样有权利生气


又过了两周,林洁告诉我,女儿好像知道她对这句话很敏感,于是说得越来越多。 

只要林洁不顺着女儿的意,女儿就会说“妈妈你别生气”,把自己要说的话全部都堵回去。 

有一次林洁忍不住打了女儿,事后非常自责,再一次陷入崩溃,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用,又回到老样子。 

我对她说:听起来在与女儿的关系中,你女儿好像是更有力量那一方,你在关系中渐渐失去了生气的权利了。建议你跟女儿沟通时维持好自己的边界,你是有权利生气的 

林洁回答:听你这么说心里舒服多了。自己被女儿的事绑住了无法生气,也无法不生气觉得憋得很难受。 

咨询后,林洁在听到女儿说“妈妈你不要生气时”,她回答:“妈妈有权利生气。”

女儿愣了一下说:“我也有权利说你不要生气。”说完母女都笑了。 


这样简单的沟通调整,就能看到女儿和妈妈边界都越来越清晰。 

其实,孩子很多时候比我们想象中更有力量,孩子可以通过特别的行为引发我们的情结,看似我们在孩子面前很强势,背后是软性的控制。 

04

为什么妈妈会这么在意

孩子的话?


渐渐林洁对孩子说这句话没那么敏感了,但孩子每天这么说,林洁还是有些不舒服。 


我猜想,这可能和林洁的童年有关系:你很不想听到女儿说妈妈不要生气了,一听到内心就会有情结波动,也许你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怀念你的爸爸,因为小时候你们的关系也是这样的。 


林洁忍不住点头。 


为了解决林洁对这句话的深层根源,我又布置了一个小作业: 


我希望你回去告诉女儿,当她说妈妈不要生气时,会让你怀念你的父亲,因为小时候你也会担心父亲生气。


所以孩子每说一次,就是在提醒你一次你是想爸爸了。 


你们可以做一个表格来记录,达到多少次,可以一起出去吃饭奖励一下或者用其它方式庆祝。 


林洁回去跟女儿进行了这个游戏,有了很好的效果,女儿说这个话的频率明显少了很多。


把个人行为放到关系中,通过系统家庭治疗的方式会更有效果去理解和改变。


05

重新定义生气的表达方式


下次咨询中,林洁告诉我,女儿说“妈妈不要生气”的次数减少了很多,但偶尔还是会顺口就说,自己也分不清楚她是真的担心还只是口头禅。 


于是我告诉林洁:你可以跟女儿约定一下,当她真正生气时可以做一个动作,比如把手举起来表达真的生气了。


林洁回去跟女儿商量,她们约定握紧拳头来表达她真的生气了。没想到,效果很快就出现了,女儿说这句话的次数越来越少,林洁也不再为此焦虑和不会舒服而,母女关系变得亲近和融洽。 


当我们通过一个动作把无法判断的内心情况,变成了相互可以观察的外在行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焦虑情结和沟通偏差。 


原来让妈妈非常焦虑和担心的问题,通过与女儿新的互动后渐渐不再被认为是问题。 


隔了一段时间后林洁告诉我,感觉女儿似乎长大了很多,有时候还会主动理解和安慰自己,她很感动和也很欣慰。 


她开始相信,自己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而女儿也不会成长为另一个讨好型的自己。

06

为什么能快速解决家庭问题


为林洁所做的系统家庭治疗,总共不到10次,却让母女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和谐温暖的阶段,这也让林洁感到意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女儿说“妈妈不要生气”这句话,不仅是女儿个人的行为,需要看到背后女儿与妈妈的互动维持了女儿的行为。 


就像在咨询中,经常遇到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慢,家长越催孩子反而更慢。也许不是家长的原因让孩子做作业慢,但是家长不断催促的行为却维持了孩子行为的长期存在。 


在林洁的故事中,系统家庭治疗重新定义了女儿的问题。 


原来林洁担心,女儿有问题才会不停说“妈妈你不要生气”,从系统家庭治疗来看,是女儿说这句话引起了妈妈强烈的情绪反应,让问题长期持续存在。 


通过咨询干预,不管是妈妈假装生气,还是把这句话与提醒林洁想念姥爷联系起来,都是在赋予原来的问题新的解释和意义。 


林洁并没有成长为完美妈妈,女儿也没有变成完美女儿,但在新的互动中林洁和女儿渐渐不再焦虑,原来的问题也随之消失。 


亲密关系中其实也是这样,经常有妻子或者老公抱怨伴侣不理解自己,日子没办法过下去。似乎只有对方变成一个都能理解自己的人后,婚姻问题才能解决。 


但是通过系统家庭治疗从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进行适当咨询干预,就可以让问题不再影响关系或者让问题消失。 


我们不需要等到自己或对方变成完美的妻子/丈夫,才能幸福;我们做现在的自己,就可以拥有幸福美好的关系。 


如果你的家庭或关系也出现了问题,你要做的也许不是想方设法改变对方,也不是耗费力气改变自己,而只是去咨询中,换个视角,换个方式。


这并不难,也不需要积年累月。也许很快,你就能看到关系已经发生奇妙变化。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文:赵军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