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让我拿什么来爱你?

今天中午,上初中的女儿跟妈妈在为玩手机游戏而不开心。

原因是,妈妈把女儿最爱玩的QQ飞车卸载掉了,允许在游戏时间内看看视频或者其他APP、网页等。”

理由是昨天周六,女儿利用写完作业休息的碎片时间,断断续续地玩了一个多小时的QQ飞车。而且一玩这个游戏就停不下来,在规定的时间内还会再开一局。一旦被强制停下来,就会很生气。让妈妈也很不爽。

妈妈说:“每次一玩到这个游戏我们就生气。生活本来是为了开心的。”

女儿在旁边气得嘟起了嘴,说:“我对手机没有其他要求,就只想玩这个游戏。但她说她永远不给我玩了。“

—1—

关于游戏上瘾,

我有足够的体验。

2005年左右,我和老婆刚结婚的时候,有段时间无聊,我们俩天天在网上跟人对战打连连看,似乎打了有几万局,胜率好像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这在连连看届别里,算是很高的胜率了。

于是,我们乐此不疲,整天价地打这个游戏,停不下来。陆陆续续打了有一年多,直到眼睛实在疼得受不了,才算戒掉了这个游戏。

除此之外,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开始玩《英雄无敌》三代的单机板,断断续续地玩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前两年才卸载了下来。疯狂时,甚至放弃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通宵打这个游戏,就是为了新年打个通关,图个吉利。

再往前追溯,上学时有那么一两年,失恋后,我疯狂地爱上了麻将机, 天天指望开个大三元,挣点零花钱。可想而知,投下去的是钱,出来的是空气。

及至当了小学教师后,我也会在游戏厅里逮那些个不好学习只打游戏的孩子们,并给他们我最大的爱,希望我就是那个”防沉迷系统“。

—2—

上瘾,

是我们内心某个坑洞的缺失

学习心理学一晃七八年,回过头来,再看看我这么多年的游戏生涯,包括老婆也好,学生也罢,可能都有类似的规律。

一个成功的游戏背后,有着庞大且专业的制作团队,可能都有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心理学系的高材生。他们精通人性的弱点,精心设计了游戏的环节,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这也是我们玩游戏过程及前后心情烦躁的来源。

大部分人都知道玩游戏不好,会不断自责,经历了数次从沉迷——戒瘾的过程。

就拿《英雄无敌》来说,我玩了十几年,卸载过上百次,拿一句话形容就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游戏。

要想戒除游戏,我们首先要知道游戏的原理——及时反馈的激活,精准地发现内心的缺失,填补了我们内心的坑洞。

首先,及时的反馈机制。不论玩什么游戏,大脑的即时反馈机制都会被激活。大脑对自己当下每一个努力行为能及时感知到收获和反馈,快速制造一种“有劳有得”的满足感。

其次,内心的某种缺失。比如我曾经爱玩《英雄无敌》的游戏,可能我就是想让自己作为游戏的主角,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弱者,逐步成长为大BOSS,率领着一帮大天使、金龙、黑龙,配备着天使之剑等,所向披靡。这是内心想重新成长的渴望。

比如,女儿喜欢玩赛车类游戏,可能是为了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想超过别人的愿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暂时还实现不了,只好在虚拟中得到实现。可是,这种愿望一旦被大人切断,连在虚拟中都实现不了,可能她就会万分焦虑。

有的人喜欢玩团队游戏,可能是现实中无法与合作。而在虚拟中与别人组团作战,愿望得到了满足。

—3—

提升自己的游戏力,

走向“游戏人生”

我相信,每个人对游戏都是无法抗拒的,你我都是。可是,我们是否就拿它毫无办法了么?并不是。

我们可以提升我们的游戏力。

换句话来讲,容易沉迷游戏的人,可能是做事情比较专注的。我们可以把劣势转化为我们的优势。


我们可以针对某一个类型的游戏,首先发现自己内心缺乏的是什么,找到原因,并对症下药。

比如沉迷于社团作战的人,可以在现实中寻求师友的帮助;

内心想成长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哺育自己内心的儿童。

也可以通过养鱼养花,看它们从小苗一点点茁壮成长。

当我们发现了这些秘密,我们还可以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以顺利达成结果——这在游戏中,叫做通关。

当我们有事情可干以后,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要,自然而然就会减少玩游戏的频率和时间,而不是硬性地逼着自己不玩。

游戏成瘾自然而然地也就化解甚至消除了。

不多说了,我得想想,如何接纳孩子和老婆的感受和需要,制定共同的目标,分阶段进行,完成我们共同的“游戏人生”。

最后的话:


其实,打游戏也好,看小说也好,购物也好,只要上瘾,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发现并探索自己所沉迷游戏的类型,发现内心的缺失;借力打力,运用我们容易专注的优点和特点,利用游戏的类似反馈机制,制定目标,填补内心坑洞,升华我们的行为,不断向成就自我的方向努力。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游戏,也就是我们的人生。


原创:洗心岛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