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你懂得真正地关爱自己吗?

 沟通中,你是否经常耳闻目睹这些现象:

 

“都是你的错。”

“你书都白念了吗?”

“你根本就不行!”

“你必须听我的,我要教你到底该怎么做。”

 

除了这些,有的人还经常遭受别人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你的不同感受,你会发现,有些人说话的确伤人!


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带给你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阂、甚至敌视。

 

人们往往把这些愤怒情绪压抑到内心深处,长期郁闷下来,有的人沉迷于网游,有的人暴饮暴食,还有的疯狂购物,通过这类自我消耗性的行动,舒缓沟通暴力带来的情绪,释放遭受的语言伤害。

 

如果对你的外在语言暴力,可以理解为外伤,恢复起来还算快,那么由外在的语言暴力引起内心的自伤害,则可以算作内伤。

 

精神内伤,比身体外伤更难治愈。

 

1、了解自己的需求

 

人类的需要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理论认为,人们有四个基础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和安全感、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尊,满足这些以后,还有14个更高层次需求:完整、完美、圆满、公正、丰富、质朴、活跃、美、善良、独特、幽默、真实、自主、人生意义。

如果你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这些需求的健康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乐此不疲。而且越是高级的需求,你的动力也越大。


反之,如果你的行为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基本需求也会变得百无聊赖,身心俱疲。

 

而且现在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如果你自己没有理性的分析判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压抑自我,隐忍自我,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对别人无害。


过度压抑自己,又会导致焦虑,更严重的甚至会抑郁。

 

暴力沟通模式,不论它们是来自外部,还是来自你自身。虽然表面上你暂时顺从了这些命令,但是一旦压力减轻,原来压抑的行为模式就容易反弹,你又会重蹈覆辙。


这样的结果,使你越来越远离内心深处对人性真正需求的渴望,远离原理更高的追求。

 

海明威说过:“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其实,保持对人生需求的纯洁追求和向往,保持对纷繁复杂的沟通内容和方式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来选择生活。

 

这,才爱惜自己的真正体现

 

人的行为不论结果怎样,也不论事后是感到满意还是遗憾,总是服务于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认为:当你感到焦虑时,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去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再拨开对方沟通方式的迷雾,仔细分析对方的内容,如果符合自己的需求,则理性加以接受并改进提高,如果完全违背了自己内心的价值需求,则无需挂在心里,不让它们成为损耗自己侵蚀剂就行。



2、让你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

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在当今这个喧嚣的社会,很多人想着挣快钱,一夜暴富我却经常为了一篇稿子反复斟酌,思考逻辑是否一致,是否提出了新的想法,是否解决了读者的某一方面问题?是否感动了自己?读完以后是否能够值得回味?

 

但是在工作交往中,有很多同事有意无意对此流露出一种嘲笑和不屑一顾的表情。

 

有的认为我“纯粹是浪费时间,靠写作,还能挣到钱吗?”

有的人认为“你压根就不是那块料,根本就没有天赋。

还有人认为“有那时间还不如去好好把工作做得更好,浪费时间写作干什么呀?”

 

说这些的同事,业余打发时间的方式是刷着抖音,或者聚餐游玩。

 

我呢,经常坐在电脑前整理阅读书单,编辑写作素材,规划写作提纲,这种阅读、写作和思考对我工作的格局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提升。 虽然写作目前并没有像许多人所说的月入过万,但我也乐此不疲,因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我心里明白,这些人的观点,其实就是只看眼前的收入,把眼前暂时的收入当成唯一的目标,但现在很多工作,尤其是作为职场上的大部分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途径是出卖劳动时间的,你上8小时有8小时的收入,如果再想增加收入呢,只有增加劳动时间;


但增加劳动时间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比如你增加到16小时以后,你的恢复时间就不够了,睡眠时间也不足了,这就是以牺牲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换取收入增加。



到一定程度以后,一旦身体由于长期加班累倒了,挣的钱还不够看病的医药费呢,而且身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谁也不愿意拿长期自己的身体作为试验品换取眼前的金钱。

 

而读书写作就不同了,现阶段我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质量才是关键。将来可以做成视频,可以出专栏,还可以出版书籍。


这是长期利益。而且写作的时间我自己可以把控,因为我本身一直是个高度自律的性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的积累,我相信,写作,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所以,在沟通当中遇到困境时,分析自己的动机和对方的动机,以便于更好地认清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别人有意或无意的语言经过理性思考,降低对自己的损耗,就减少暴力沟通模式对自己的影响。

 

3、为了成为别人眼里的好人

 

受社会文化教育的影响,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渴望得到奖励。

 

在家里,做一个好男孩或好女孩,你就会得到礼物;反之,如果大人认为你调皮捣蛋,你就会受罚。于是,等你长大成人,你误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

 

你迫切地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盼着人们夸你是“好人”、“好家长”、“好市民”、“好员工”以及“好朋友”等等。

为了讨人喜欢,你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嫌恶,你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情。

 

于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交往当中,即使你遭受对方语言暴力,自己仍然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

 

想一想你为这些事情付出的代价。



我工作当中有一位同事,他的思维和见解非常深刻,有时候我都非常钦佩他,而且他平常说一段话,都是有理有据,天然地就符合文章的这种逻辑,但他就是不愿意进行写作或者发展其他的业余爱好,他把全部的精力就每天投入在这个工作当中,但这个工作呢,其实他并本身并不喜欢,也不适合他。

 

这种看似有需求,其实就只是对赚钱这件事的需求而已再往上就没有什么了。

但是周围人大部分和他和颜悦色沟通,大家沉浸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当中。

 

当一个人的行动除了赚钱,生命的其他需要被忽视,对社会来说极具危险,对个人来说则不幸

 

选择“我要做”,并且列出“我要做”的理由。而不是被动地选择“要我做”,而且不知道“要我做”的理由。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目的会给你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如果为了避免内疚,你将活得可怜兮兮;如果为了活出对自己的爱,你的生活将充满乐趣。


进一步,真正爱自己、生活得很好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为别人创造价值。

 

如果你的行为是超越于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


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你确认:你的行为有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你所体会到发自内心欢乐

 


林清玄说过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沟通当中,一个人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并有能力“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原创:昆仑云曦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