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或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电视剧《少年派》中有一个名场面。

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闫妮饰演的王胜男担心女儿林妙妙生理期会肚子疼,而学校又不准用手机联系不上。于是王胜男就把电话打到宿舍传达室,由宿管阿姨、热心同学层层传达给林妙妙:你妈说你要来大姨妈了,叫你喝红糖水!

林妙妙差点当场石化,气愤地打电话给王胜男,母女俩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这个场景其实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一个缩影:父母认为“为孩子好”,在孩子眼中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因此急切地想要摆脱。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感觉到青春期孩子的疏远、叛逆、难以沟通,而孩子同样因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以及父母的不理解感到苦闷、迷茫、躁动。双方的战火总是一点即燃。

因此,有一个词叫“青春期危机”,就是这个阶段很危险,稍有差池,孩子可能就会迷失,但同样的,这个阶段也蕴含着机会,而且是塑造孩子的最后机会。

01

正确看待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最大的一个感受可能就是孩子变得叛逆了,不听大人的话了。比如,总是找茬,向父母挑衅,你说往东,他偏要往西。

如果我们不去了解青春期孩子正在经历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就会很容易将这些叛逆行为解读为“孩子故意挑战父母的权威”,尤其对于“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自恋损伤,因而会变得难以容忍。

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这些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正面管教图解版:13-18岁青少年常见的27种叛逆行为解析》这本书中就提到,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的三重压力:

1. 自我认同和接受生理变化的压力。青春期的孩子身高急剧增高,对父母从仰视到平视,而且第二性征出现,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一种陌生感,往往需要时间去适应和认同这就是“自己”。

2. 以最快的速度构建自我身份和个性的压力。青春期是孩子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特殊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急需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向外界展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寻找归属感的压力。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年龄越来越大,他们对团体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因而他需要不断地去适应一些团体的内部规则,去融入它们,获得归属感。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还处在整合之中,没有足够成熟去应对这一些压力,因而会显得混乱而复杂。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想摆脱父母的掌控,一方面又在行事上还不够成熟,常常冲动,所以往往会出现很多父母眼中的“叛逆行为”。

但是这些叛逆行为的出现,恰恰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正常发展的表现,是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力量感的体现。因为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不敢”叛逆,而没有力量感的孩子“没能力”叛逆。


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02

对待青春期孩子,

需要转变态度和方法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准成年人”,如果父母还用对待儿童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往往就会遭到“反抗”。

比如《少年派》中的王胜男,要管女儿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甚至连什么时候如厕都要管,把一个十几岁的青春期孩子当成三四岁孩子那样管。林妙妙自然受不了,宁愿住校接受学校的军事化管理也不愿意走读。

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所以,对于认为孩子还小的父母,一定要记得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多放手,少管。


与此相反的,还有的父母则是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就完全不管。这部分父母则需要注意,孩子虽然是个“准成年人”,但是在思维、行事上还有很多很幼稚的地方,仍然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完全放任不管,他们也会无所适从,甚至迷失自我。

总的来说,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在意识上要像对待一个成年人那样“尊重”,积极倾听、理解孩子的想法,在不触及一些底线的情况下尽量尊重他的选择,让他有“试错”的机会。同时在孩子遇到问题,展现出脆弱、犹豫、退缩时,不要冷嘲热讽,说“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话,而是支持、鼓励、陪伴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李玫瑾教授说过,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要有更大的胸怀,更宽的视野,更稳定的情绪,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去纠结。


这就要求父母要提升自己的情绪容纳力。因为青春期孩子正在经历着内心的混乱,所以常常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父母以自我的稳定去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所有情绪都是被接纳的。但同时,要教会孩子情绪可以接纳,但不能肆意发泄情绪在他人身上,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

03

和青春期孩子

一同成长


育儿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在养育青春期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尽管我们知道要在管教和放手之间掌握一个平衡,需要宽严相济,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又不知所措,或者又走了“老路”。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的习惯十分顽固,很多情况下我们不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是选择做自己已经熟悉的事情。这就需要父母提升自我觉察力以及不断地成长。用良性有效的模式代替旧有的不良模式。所以这种情况下,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工具书就显得很必要。

譬如前面提到的这本《正面管教图解版:13-18岁青少年常见的27种叛逆行为解析》,里面有关于青春期孩子常见的令父母头疼的问题图解,从场景、分析到解决方案,手把手教父母如何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从而做出不一样的反应。

每个青春期的“问题孩子”,背后总有“较劲”或“放任”的父母

虽说没有一个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但是我们能从刚开始的学习借鉴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正面管教”方式。

全书分为解密青少年和解密父母两大部分,分析解密父母和孩子的行为和背后的心理,让双方都更了解对方,从而找到“亲密又分离”的平衡之道。

这本书以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简·尼尔森开创的正面管教为理论框架,最大的优势就是图文并茂、分类清晰,既可以整本阅读又可以碎片化阅读,漫画图解的形式让人印象更加深刻,更容易转化为行动。

如果家有青春期孩子的,一定不要错过这本理论和操作性兼具的实用好书。

文:萧潇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