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水果,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你必须离开,”她说,“我的家里不能有魔鬼。”

 

“我没有别的去处。”我为自己申辩。

 

“魔鬼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她丢下这么一句,把我推出门外。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英国当代实力派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处女作,一经出版就荣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小说首作大奖,被改编成BBC 热门剧集,获戛纳最佳剧本等多项奖项,还成功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根据珍妮特·温特森的童年经历改编而成,主要讲述一位名叫珍妮特的女孩面对种种打击和质疑,如何探索人生道路成为她自己的故事。


 

珍妮特·温特森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橘子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水果,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01  

没有爱,橘子是唯一的水果

 

温特森先生喜欢看人格斗,而温特森太太喜欢与人格斗。她从未听说过爱恨交织这种复杂的感情,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

 

她的朋友是:上帝、家里的狗、玛奇阿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以及杀鼻涕虫的药;


而她的敌人则是:魔鬼、隔壁邻居、鼻涕虫以及性。

 

对于婚后生孩子这个问题,温特森太太怀有一种神秘的态度,倒不是说她不会生,而是她不想生。但她又想有个孩子,一个可以成为“传教之子”的孩子。于是她领养了一个女婴——珍妮特。

 

温特森太太热衷于传道,她称自己为“家庭前线的传教士”。为了把珍妮特训练成传教士,她经常带着温妮特出入教堂,参加教会举办的各种布道活动。

 

她甚至用《申命记》教珍妮特阅读,告诉珍妮特有关圣人们的故事,说他们曾经如何受各种欲望地摆布、如何劣迹斑斑。

 

她总跟珍妮特说:


“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你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她禁止珍妮特阅读除了圣经以外的书,却和珍妮特讲述《简爱》的故事,就因为书里有一心只想传教的圣约翰·里弗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甚至改编了《简爱》的结局:简嫁给了圣约翰·里弗斯,他们共同投身于传教事业。

 

她经常用圣经的内容考查珍妮特,一旦珍妮特回答错误,她就会发火。


 

温特森太太的性格没有抚慰人心的成分,她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抚养珍妮特。

 

在珍妮特耳朵发炎听不见任何声音的时候,她不带珍妮特去看医生,因为她相信这要么是耶稣力图改造珍妮特破碎的灵魂而堵上了她的耳朵,要么是撒旦耳语珍妮特的声音太大了,而穿破了耳膜。

 

即使后来裘波莉小姐将珍妮特带到医院,温特森太太也只是从手袋里摸出一只橘子塞给哭泣的珍妮特,留下小小的珍妮特一个人担惊受怕地住在医院;

 

没有朋友的珍妮特因为在学校受到排挤而不想去上学,温特森太太也没有给予任何地安慰,只是说:

“不想去也得去。来,吃个橘子。”

 

“橘子是唯一的水果。”

 

她经常对珍妮特这么说。

 

橘子,对温特森太太来说是唯一的水果,也是对珍妮特人生的掌控。

 

珍妮特知道自己是个被领养的孩子,在温特森太太的身上,她从来没有体会到爱。她喜欢编深埋的宝藏、迷路的小孩和被禁锢的公主的故事,通过寻获宝藏、小孩回家、公主解放,慰籍自己孤独的心灵。


看过这么一段话:

 

“不要把期望放都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没有义务要实现你的期待。对别人期待太高,本质上是对自身无能的逃避和推托。”

 

深以为然。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谁都不应该成为谁的附庸品。你不能要求别人按你的期待生活,同样的别人也不能要求你。

 

而有些为人父母者总把儿女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以为对儿女拥有绝对控制权,他们可以宠爱孩子也可以虐待他们。有时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

 

真正成熟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翱翔、去闯荡,在子女需要的时候,给予温暖遮蔽的羽翼,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02 

如果不能拥有爱

不如开始新的旅程

 

和温特森太太一样,珍妮特几乎没什么朋友,除了艾尔西。

 

在教会布道中,女孩梅兰妮自动向她示好,给她冰冷的心带来丝丝的温暖,她爱上了梅兰妮。但这在温特森太太眼中简直就是罪大恶极的行为,她没有想到虔诚的珍妮特会发生性行为,而且是和一个女孩子,她坚定地认为珍妮特是被魔鬼附身了。

 

她在教会公开羞辱珍妮特和她的女友,之后更是跑到珍妮特的房间,一把火烧光珍妮特所有的信件、卡片和私人笔记。而梅兰妮很快向教会屈服了,她离开了珍妮特并和一名退役军人结婚了。

 

第二段恋情开始没多久,又被温特森太太发现了。在粗暴地说教和强硬地命令无效后,温特森太太对她说,要么就和女孩子绝交,要么就离开家。珍妮特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家,对很多人来说是坚硬的铠甲,而对于珍妮特来说,却是痛苦的存在。最亲近的人,伤她最深。


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控制拉近不了任何距离。温特森太太的蛮横专制成为珍妮特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没有谁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开。“

所有的离开都不过是攒够了失望而已。因为从小受到养母严格管控,珍妮特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感受过爱,她的内心也渴望得到有人关心和呵护。她离开养母家,与其说是选择爱情,不如说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爱。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的确如此。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对于为何成为同性恋者,珍妮特·温特森在她自传小说《我要快乐,不必正常》里说:

 

“温特森太太总认为是魔鬼带错了路,让她抱错孩子,她要领养的应该是躺在我旁边叫保罗的小男孩。保罗是我幽灵般如影随形的兄弟,因为我不听话,圣洁的保罗总会被召唤来。

 

温特森太太在漫长的等待领养过程中,早已做好准备接受男孩,当她得到女孩时,无法改变内心状态的,而我对所有的信号敏感。

 

她总是哀叹我短裤不离身——但又是谁一开始把短裤套在我身上的呢?”

03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16岁的珍妮特·温特森离开养母的家后身无分文、无处可去。她去殡仪馆、精神病院打工,周末去卖冰淇淋,她拼命地赚钱供自己读书。善良的高中老师收留了她,并帮她申请大学,靠着自己的努力,她以全A 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英语系。

 

在特别艰难的日子里,每一本书对珍妮特·温特森说都是一个救赎。她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拼命学习。从书里,她感受到了爱和温暖,也发现许多珍贵的共鸣和有趣的灵魂。她不再孤独,她一生的好朋友都是在书里认识的,通过文字,那些书的写作者都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书,带着她走出了黑暗,最终迎来自己的光明。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出版那一年,珍妮特·温特森25岁;此后,她的写作生涯更是走上巅峰,2006年凭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授予英帝国勋章(OBE)2016年入选“BBC 100位杰出女性”名单。

 

回忆起往事,珍妮特·温特森说,如果不是有那样的经历,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看过这么一句话: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痛苦的经历可以可以扩展人的本性,就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拉伸一样。”

 

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有时看似一切归零,实际上可能就是新的起点。

 

如果一生顺遂,如果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宠爱当中,也许今天的珍妮特·温特森就不会有那样燃烧的斗魂和强烈的情感。


 

04 

结语

 

李笑来老师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说: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活着的根本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做出主动的选择。一生随波逐流、一生逆来顺受,算不上活着,甚至生不如死。

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人必须做出主动的选择。只有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的确如此。


快乐幸福的人生不是靠别人给的,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负责。而把时间耗费在跟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作斗争上,更是浪费生命。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让我们看到珍妮特·温特森让人心酸的的童年,但她并没有甘心承受命运的碾压,而是勇敢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她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书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梳理,实现自我内心世界的疗愈和拯救。她的一生都在渴望爱、思考爱、书写爱,尽管如此,过去和现在的她依然热爱着生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自己的光!


—END—

 

原创:媛言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