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该如何自救?

生命的过程在于完整,而不是完美。——卡尔·罗杰斯《个人形成论》。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2年,自我探索近20年,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拼图,放错的碎片越多,就要花费越多的时间精力去校正,直到你疲惫不堪……最后宁可放手任由它混乱,也不愿意再拼凑下去。

 

这时候,你才发现,不去管那些乱七八糟的碎片,它们反而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幅生动的图案用不着你费力就呈现出来了……

 

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的是去发现,而不是去控制;你要寻找的是顺应,而不是准确。

 

然后,你自然会找到你自己和属于你的位置,你也会发现,原来生命可以这么自由和灵活。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如何找到属于我的海

01
我曾经也极度缺乏安全感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曾经充满着漫长的灰暗时光。

 

翻开原来的日记,发现曾经的我内核很不稳定,情绪总是起伏。


像是一棵树,根扎得不深,一有狂风暴雨侵袭就摇摆不定,很难生出内心平静的智慧。 


对待亲密关系,我极度缺乏安全感。 


患得患失,既希望得到,又害怕失去;渴望和对方融合,过度付出和讨好……这些问题让我疲惫不堪,无法享受关系。


和朋友相处,我不敢完全做自己,我会不自觉压抑一些强烈的情绪情感,比如愤怒、失望,我也很害怕麻烦别人,很难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和爱人相处,我能够提自己的需求和要求,但是当对方没有回应,或者没有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回应的时候,我就会暴怒,恨不得结束这段婚姻。



带着这些困惑,我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籍,我更理解自己,也知道了接纳自己和爱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知道怎么接纳自己,不代表就能真正做到接纳自己。


当相同情景发生的时候,我依然会被相同的情绪控制,依然是和原来一样的自动化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大道理是一个人在大脑层面获得的知识,它和内心的情绪情感是分裂的,所以也很难真正地指导我们的行为; 


想要真正的学会爱与接纳,需要在关系中体验到被爱被接纳的感觉,内心才会内化,大脑才真正懂得,行为上也才能有所改变。 


于是,为了获得真正的成长,我开始了我的心理咨询之路。
 

02

疗愈只有在真实的关系中

才能发生 


我慎重选择了一位精神分析师作为我的咨询师,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一个人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形成其人格,并如何影响其成年生活。 


咨询过程主要是把潜意识内容意识化,并慢慢去看到曾经的关系如何影响现在的关系,这是一个不断修通的过程。


咨询初期,我发现我很难和咨询师谈论现实困境,而是谈论我和爸爸之间的复杂情感。 


这个发现让我难免自我批评,因为我本来是为了解决缺乏安全感的问题,结果却是在体验过往的经历。 


但是慢慢的,我放下了这种理性的自我批评,全然接纳了自己情感上的体验,也更多的谈论与父母、朋友的关系。 


也让我反思为什么我很难接纳别人——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度过的,和爸妈不是很亲密,我觉得他们无法帮助我。


所以,只要得不到满意的回应,我就会自动化地认为对方不关心我,甚至不喜欢我。 


我渐渐发现,谈论得以展开的前提,是我持续地感受到了咨询师对我的无条件接纳。 


咨询师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抱持的咨询氛围,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鼓励我任由自己跳到生活的河流当中,更多更深的去体验自己的情绪情感。 


于是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从开始的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再到后来的当知当觉,情绪在慢慢的稳定下来,生命的根扎得更深。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近50次的时候,我和咨询师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那是个雾霾天,我发现咨询师带着口罩。咨询开始时,他取下口罩,结果没有说几句话,他就咳嗽得很厉害,于是又带上了。 


我很担心,忍不住问他:“你有哮喘吗?雾霾天气是不是比较难呼吸?”


他告诉我:“不是的,我没有哮喘,只是今年对空气质量很是过敏。”这个意外的对话,让我们谈到了我对他的担心,也让我发现我对待关系,一直存在一个问题——

当我想象对方是脆弱的时候,我就不敢向对方提出需求寻求帮助,害怕因此会摧毁对方。 


我对待我的老师,以及朋友就是这样的。 


那天的咨询中,咨询师说我有了改变,因为我在确定关系当中一些让我困惑的东西,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只是在想象中去判断这段关系,这是一种进步。 


咨询师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我的妈妈过早地生病了,在我没有“使用”前就已经被摧毁了。


所以我在关系当中很害怕“使用”别人,麻烦别人,害怕因此摧毁别人。 


这种害怕,导致我无法在关系中展露真实的自己,也无法真正被关系滋养。 


这对我来说,是很深的一个领悟。 


我终于明白,关系是在真实的需求和麻烦中变得亲密和可靠的,自我也是在与别人不断碰撞和互动中,而变得完整的。


 就像山本耀司说的:“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撞,就是与人真实地互动,真实地看见,它并不意味摧毁,反而可能是创造和建设。


这次咨询后,我有了很大意义的改变。 


以前,我的生活基调是忧伤,同时也焦虑不安,自体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后来我的自体更加归于中心,心境相对平和宁静,更能够活在当下,同时,边界感也更强。我更能够看到自己的需求,更能够展现真实的自我。 


表现在生活中最显著的就是,我与爱人、孩子似乎保持了一段安全距离,我好像没那么在乎他们,他们说的话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伤到我了。 


在咨询中探讨过这个问题,才明白原来是我的自我更加完整和稳定,从原来的相对融合的关系,进入现在相对独立的阶段,这是必经的过程。 


但这种独立,并没有消解关系里的亲密,反而让我在有需要的时候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担心不被关心和重视,或者说担心会麻烦到对方,甚至会摧毁对方。 


在和朋友的关系中,我感觉也更加自在。


更心安理得地接受朋友的关心,也能坦然拒绝自己不需要的好意。


03
为什么心理咨询

能带来这样的改变? 


心理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需要在关系中来解决。 


a. 咨询师为我创造了安全的咨询关系 


咨询师愿意理解我内心感受世界的方式,接受我的真实存在;使我能够朝着我所向往的任何一个方向去思考、感受、生存。 当我能够无拘无束的思考、感受、和存在时,正是趋向于接近我的真自体,让我能够不带批判地去体验当下的自我,体验自己的恐惧、愤怒、软弱,或者任何一种情感态度。 


当我越来越信任并喜爱存在于我身上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时候,也更能对自己负责。


 我不再依赖别人的评价做决定,不再因为别人的话语轻易受伤,不再活在别人的认可里。 


唯一的重要的问题是:我的生活方式能否真的让我满意?这种生活能否表达真正的自我? 


b. 咨询过程是灵活的、不急于求成的


我与咨询师的咨询关系是灵活的,咨询师放下了急于求成的目标,陪伴我在关系中自由地探索自我。

一切在关系当中发生,一切也在关系当中疗愈。

当我的自我愈加完整的时候,我和自己关系越来越好,我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心定了,智慧就产生了。 


如果咨询师也和来访者一样迫切,以结果为导向,那咨询本身也变成了来访者惯有模式的一部分,咨询也失去了意义。


 心理咨询之所以对来访者有帮助,就是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灵活空间。


关键不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发现、看见和觉察。 


神奇的就是,当被发现、看见和觉察之后,生活中困扰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文:刘萍  (壹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曾经服务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地质大学,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从业13年,积累个案时长1400+小时;擅长咨询方向:个人成长,情绪管理,婚姻家庭;擅长疗法:心理动力取向,客体关系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咨询风格:温暖而坚定,专业而深入)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