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性关系漫谈

也许是受集体潜意识的“禁忌”,印象中“两性关系”从未进入过我的思考范围。现实中关注的与此有关的事物就更少了。考虑到,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伴随着两性关系,于是萌动了试着写写的念头。在此,我仔细的思考,认真的写,看官们随便看看,不要太当真啊!

个人觉得,未来两性关系的实质存在模式不会有太大变化,变化最大的可能是,以前比较隐晦的,不敢公之于众的存在模式,会逐渐公开化,社会化。以前令人不耻的两性关系,可能会被社会公众接纳、认可。

基于人性的生理和精神需求变化发展趋势,两性关系,可能会经历一个渴望、自由释放,到最后理性对待的过程。与此相关的经济也会经历一个兴起、井喷、平稳发展、衰退的过程。最终可能还是要回归到人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上来。

01  从年龄方面看

两性关系会趋于年轻化,相对于现阶段的年龄而言。

生理准备方面:现在公众心理认可度高的,一般还是二十三四岁,至少也是十七八岁。但现实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提前了孩子第二性征出现的时间。据前几年的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男孩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14.11岁,女孩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3.5岁。

知识准备方面:仅现阶段而言,传播渠道的多样、快速、辐射面之广,已能满足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需求。可想而知,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知识的获取肯定会变得越来越便利和直观,对孩子来说获取这方面知识更不是问题了。

很多事情证明,现在的孩子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了,只不过碍于现阶段社会公众意识还没发展到“接纳”的程度,处于“地下”秘密操作阶段罢了。

法律准备方面:法律方面对未成年人权利及责任的规定,年龄趋势也在偏向年轻化。比如原来是十八岁才可以获得居民身份证,而现在早已提前到十六岁,并且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也可以依规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最近出台的,明年正式实施的有关法律,也规定了未成年人要担负的刑事责任。这些都说明,未成年人已经有能力涉足社会,担负社会责任,可以纳入“社会人”的管理范畴了。

从人的心理作用机制来看:禁止的东西往往对人产生更大的诱惑和兴趣,在“暗箱”中操作, 反而让管理者很难看到显现的问题,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之相比,允许带来的公开化,比禁止更通人性和易于管理。


02  两性关系的内涵


1.传统意义上的两性关系:既有亲密关系,又有性,也会繁衍后代。关系相对稳定、持久;

2. 只有性,没有关系:双方只为了满足人生物本能的释放而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只有“性”,没有人际之间真正感情的互动,或者说没有过多感情的互动。

由于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类似老弗爷人格理论中的“口欲”,繁衍后代自不在考虑之列。双方追求的是当下生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关系建立、持续时间相对“短、平、快”。

3. 只有关系,没有性:这种关系就是大家仰慕的“灵魂伴侣”的感觉。双方更在意的是精神层面的互相满足、融合。

虽然看起来比“只有性,没有关系”的两性关系高级,但两者实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是满足了人的“精神口欲”。 所以繁衍后代也不在彼此考虑之列。也许繁衍后代对他们来说,未免显得低俗了些。

这种关系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传统意义上的两性关系更持久,更稳定。

4.对少数人来说,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以上几种情况可能并存;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生可能只存在一种情况,也可能一种情况只存在一个阶段。

03  两性关系的外延

两性关系,可能不再仅仅是指不同性别的两个成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同性之间两人的关系,也可能是人与某“物”、某“事”之间的关系。

04  两性关系与人格的关系

试着大胆猜测下:人格成熟度高的人和人格成熟度低的人可能偏向建立比较长期、稳定的两性关系。因为人格成熟度高的人,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知道自己所欲所求、能力所及,所以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而人格成熟度低的人,则正相反,对自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为了保护自己,会选择社会认可度高的、保险的方式来遵从。

05  衍生经济

随着社会公众接纳、包容度的增加,科技的发展,两性经济在某一阶段可能会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但随着人类对自身了解的加深,对产品作用了解的加深。最终会回到理性的消费上来。如大家对保健品市场的认知过程一样。

06婚姻对两性关系的影响

婚姻对两性关系的影响可能会大大消弱,更多是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见证和存在。两性关系更多的保障可能来自于两个个体之间的契合和融洽程度。

07两性关系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两性关系因人类需要繁衍而诞生,享乐只是其中的副产品。猜想,如果有一天享乐被过分的夸大和尊崇时,人类将面临生存发展的挑战。

欢迎各位看官发表高见,共同探讨我们人类的未来。

原创:心玥诚服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