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越来越多,为什么我却越来越孤独?

# 壹心人7大作业1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79746

清华大学的刘瑜教授曾经说过:

 

“微信的一个好处,对我来说,它给了不同社交距离的选项,给我们带来社会关系的自由。在此之前,我们出生在什么地方,出生在什么家庭,我们生活的圈子是什么样的,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有了社交媒体之后,我们就开始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和谁交往,我们社会关系的半径就变得无限延展了。”

 

的确如此。

 

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和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的身份的人成为朋友,能够因为某个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在一起。社交媒体让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因为社交媒体,我们每天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在不同的圈子,我们有不同的身份,我们用不同的身份,流连于不同的圈子。

 

爱尔兰网络心理学家玛丽·爱肯说:


“只要某种行为能给人带来快乐,我们就愿意重复去做。”

 

我们时常沉迷于社交媒体,同时被社交媒体改变而不知。

 

01

我们为什么

沉迷于社交媒体?

 

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疏远,相互之间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每个人都变得特别地孤独。

 

孤独,来自想要得到被认同的需求,来自一个灵魂得到另一个相似灵魂共振的渴望。

 

人是社交动物,最怕孤独。孤独会激发人们去寻求连接从他人眼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而社交媒体的出现,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他人对同一话题进行评价、讨论和相互沟通。社交媒体通过不断丰富的工具和手段,逐渐代替了传统社交,满足了人类交流的欲望。

 

正如窦文涛在《圆桌派》里说的:“今天的互联网,是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互相取暖。”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能轻易找到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圈子。在那里,我们的心声能得到共鸣,【自我】在他人的赞同中得到满足。而这种满足会让大脑中产生更多的多巴胺,不断奖励和刺激我们,强化上网这种行为。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发布帖子,然后等待其他人的点赞或评论,同时,我们也点赞或评论其他人的帖子。这种社会互惠的行为,让我们感觉自己在和别人建立联系。

 

在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Miriam Liss看来,点赞或评论的回报是断断续续和不可预测的。我们永远不知道当我们登录时,我们是否得到更多的关注、赞或者评论。但正是这种断断续续、预测不到结果的回报最让人上瘾。

 

02

网络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却未必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感

 

木心在《从前慢》中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而现在,我们通过社交媒体一下子就能认识到很多的陌生人,而这些人能和我们走到最后的却是凤毛麟角。

 

我们眼中的那个TA,屏幕背后真实的人格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而知。我们看到的那个TA,有可能是为塑造某个人设为呈现出来的样子。

 

社交媒体,拉近我们彼此间的距离,却未必能增加彼此间的亲密感。我们彼此之间可能有共鸣,却不一定有交集。快餐式的社交方式,让我们很难找到靠谱的朋友。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在提到用发邮件的形式,代替现实生活中面对面地交流时说:

 

“如果在我们那个年代,无法沟通的事情解决起来再简单不过了。只要碰个头、谈一谈,不就好了。如果火冒三丈,那就撸起袖子打一架就好了。如果互相喜欢,那为什么不牵起手来?一顿老拳或一次拥抱,往往可以比千百封邮件传递更多的内容。

 

如果你说这种解决方式不好看,那我承认确实不好看。但是,有时正是这种方式而获得了相互的理解。真正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说朋友的宝贵。

 

虽然北野武老爷子的话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由此可以看出,社交媒体正在轻而易举夺走我们与朋友或家人面对面交流的美妙时光。

 

有多少人的感情生活是这样的:

 

下班回家后,他对着电脑和朋友在组队打游戏,你对着手机在刷视频。彼此没有了分享的欲望,沉默成了大多数,交流仅限于睡前的【我睡了】、【我也睡了】。

 

日子越过越没味。就算每天生活在同一空间里,但对彼此来说,却是两个世界。怪不得有人调侃: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其实,每一段好的感情都是经营出来的。学会表达爱、经营爱,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03

直面自己的内心,

找回真实的情感


心理咨询师侯玉珍说:“你所渴望的,其实就是你丧失的。”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为什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无非就是我们渴望被他人看见、理解和支持的情感需要。而这些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受伤的内在小孩,让我们在和他人的关系里极度渴望得到一份父母般的关爱。

 

但凡是为填补缺口而去寻找的爱,早晚都要幻灭。

 

如果你时常感到孤独或者空虚,不妨试着写成长故事或情感日记,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特别是那些让你愤怒和悲伤的感受,并试着和这些感受共处。在书写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近内心的悲伤、见证内心的哀伤,从孤独中解脱出来,达到真正的自我救赎。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卸载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平台,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时间,或者画画、阅读、运动都可以。人的注意力有限,如果不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就势必会花时间在娱乐、八卦新闻上。在最应该迭代知识的年龄里,你不应该让你的认知水平留级。


你还可以经常邀约要好的朋友出去走走,感受冬日阳光的温暖,为自己的心灵增添一份清净。

 

此外,冥想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是除了语言之外的另外一种自我解放的途径。

 

通过冥想,试着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情绪是自我的核心,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理不睬。


只有情绪获得真正的理解,我们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

 

世界和我爱着你!


– END –

 

 

文:媛言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