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 壹心人6大作业1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双减政策后,培训机构开始寻求新的方向,父母也在思考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新东方有了新动作: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其中有优质父母智慧馆的板块,从鸡娃到培训父母……

有人问,当教育培训机构把注意力放在了父母身上,这样会不会让教育现状更加内卷?


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如果父母是学习型父母,那么孩子在很大概率上会是学习型孩子。因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父母上了培训班,真的做到了他们学到的那些,提升了认知,也学会了科学的育儿方式,在家庭里也能营造出一种热爱学习的氛围,那么,这肯定是非常好的。

但我所看到的现实是,那些给孩子报培训班的家长,大多没有时间陪孩子,也不想自己去教孩子,更不想自己再去学习。

所以,他们才会把孩子送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让老师辅导;而那些学习型的父母,反而很少找培训机构,自己就可以帮助孩子搞定孩子的学习任务,而且,他们一直都在提升自己,早就已经参加了各种课程……

我想,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总之,面对改革,总是会有一些不适应,相信大家都会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去发展和成长。

国家在调整,我们也在调整,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个人认为,作为家长,终身学习和成长,给孩子做好榜样,用心陪伴和引导是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为,“言传身教”不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教育好方法,而且是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很多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都证实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01

儿童的社会性参照

 

为了研究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视崖实验。


当婴儿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爬行,到了一定的位置,他开始犹豫,因为当他具备深度知觉之后,会认为再往前是一个悬崖,有危险,因为从透明的玻璃板看过去,下面的格子布有一个明显的落差,这就是“视觉悬崖”。

 


虽然一开始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深度知觉的发展的,但研究者发现,在婴儿犹豫的时候,如果妈妈站在对面微笑、鼓励他往前爬,婴儿会继续前进,而如果妈妈显得恐惧和害怕,婴儿则会退回去;


也就是说当婴儿面对一个自己不熟悉或不确定的情境时,会通过参考重要养育者的非言语表情来做决定,这就是“社会性参照”现象。

 

这就可以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家长的非言语表情和背后隐藏的态度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很小、还需要大人指引的时候。家长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反应就这样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孩子。


作为父母的你,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当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会经常回头看看你们,那么,他在看什么呢?

 

他们一方面想确认父母是否还在,以便遇到危险时迅速返回“安全基地”,另一方面也在确认父母脸上的表情,是开心的、放松的还是恐惧的、紧张的。

 

如果他们回头时,看到的是一张恐惧的脸,孩子会怎么样?

 

根据视崖实验的结果,孩子至少会犹豫、停下来,或者爬回来,也就是停止探索行为。如果外在的世界在家长眼里是不安全的,外面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恐怕这个孩子的入园适应也会变得困难很多,在陌生环境里也更容易显得胆怯。

 

这段时间,很多孩子出现了入园焦虑,而要处理孩子的入园焦虑,首先要处理好我们自己的分离焦虑,我们要言行一致,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放心和期待,那么,孩子就会从我们的表情里感受到这份安全,有助于他们适应和探索幼儿园的生活。 

 

02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


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而父母作为孩子最常接触的人,就成了孩子的重点观察和模仿学习的对象,这种影响是随时随地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有一次,我老公在吃饭的时候,由于纸巾离自己太远,就用夹过了菜的筷子去夹了一张纸巾出来,儿子看到这样的行为,变得很兴奋,也马上用筷子去夹纸巾,老公见到后,有些生气,说不可以这样做,但儿子马上反驳:“为什么你可以,我却不可以?”


从那以后,老公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知道儿子一直都在观察他的一言一行。

 

03

镜像神经元理论

 

镜像神经元,是近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人脑中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在起作用。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一般相信是储存特定记忆的所在,而镜像神经元组则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


这种特性不单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某种动作时,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动作。

 

传统的探究现象学的哲学家早就提出:对于某些事,人必须要亲身体验,才可能真正了解。对神经科学家而言,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为该想法提供了实质基础,也明显改变了我们对人类理解方式的认知。

 

由于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才能学习新知、与人交往,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人脑中存在的镜像神经元,具有视觉思维和直观本质的特性,它对于理解人类思维能力的起源、理解人类文化的进化等重大问题有重要意义。

 

镜像神经元也许是模仿他人动作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从而使得镜像机制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多层面交流与联系的桥梁。

 

在猴子、人类的大脑中,都存在镜像神经元。不论是自己做出动作,还是看到别人做出同样的动作,镜像神经元都会被激活,也许这就是我们理解他人行为的基础。


如果破坏整个镜像神经系统,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认知能力严重下降,以至于无法对刺激作出反应

 

而回归到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与孩子有随时的“交流”。镜像神经元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就是把知识变成看得见”的教学,就是“言传身教”。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先把眼光放到自己身上。父母不仅要为孩子提供一些语言上的指导,更要在行为上做好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多一些理解……

 

当你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你自己就要经常读书;当你希望孩子可以爱好运动,那么你自己就要热爱运动;当你希望孩子可以做到坚持,那你自己首先可以做到坚持;当你希望孩子孝顺,那么你自己首先得孝顺;当你希望孩子将来可以过得幸福,那你首先要让自己过得幸福……

 

子曰:“欲教子先正其身”。孩子会相信他自己所看到的……

 

我想说,不管教育的政策如何变化,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始终还是我们家长自己。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需要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当我们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原创:湘遇成欢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