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反派,是心中的偏见

文: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来源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


“毕竟,我们之间有着奇怪的相似之处。”伏地魔说。
“我觉得我不像你!”哈利说,声音出奇的大。
——《哈利波特与密室》


正如作者罗琳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一书中所描述的一样,在发现自己与一个反派人物的相似之处时,会产生某种令人不安、甚至令人厌恶的东西,仅仅是与伏地魔的联系就引发了哈利·波特的防御反应。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认为,人们与其他具有类似负面特征如厌恶、不稳定、肥胖和背叛的人保持距离,这种对于负面他人相似性的排斥可以通过自我概念来理解,人们努力保持积极的自我观,与消极的他人相似比较会暴露出不必要的联系,从而威胁到自己的自我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倾向于喜欢在积极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他们有责任心、和蔼可亲。但我们会回避那些与我们在积极方面相似但具有反社会特征的人,比如他们很聪明,但善于操纵他人。

西北大学的丽贝卡·克劳斯和德里克·拉克想知道,在虚构的人物身上是否也同样如此,因为这些人物可能不会对我们的自我形象构成同样的潜在威胁。研究者认为这种比较具有高度的自我关联性,如果一个人可以减轻自我威胁,人们更喜欢相似性,人们会被自己黑暗的一面所吸引,而不是排斥。

研究者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使用了电影、书籍和其他故事中的人物,即使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是具有不良品质的反派,他们与现实的分离也削弱了自我威胁。人类有一个积极看待自己的基本动机,会回避那些可能破坏积极自我观的信息。自我威胁的一个潜在来源是在性格特征、习惯或价值观上与自己相似,但也拥有不良特征的他人。这样的人可以引发回避,因为这种相似性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容易受到个人负面特征的影响。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当消极的人与其相似时,人们可能会对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相似性增加了刺激的自我关联性,以至于思考相似的他者会激活大脑中思考自我的相同区域,反过来,自我关联增加了对刺激的吸引力。因此研究者提出假设: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对即使具有黑暗和不受欢迎特征但却相似的人表现出兴趣,而不是排斥。

研究者在实验中使用了作为“避风港”的故事,该故事提供了一个远离现实世界的背景,在此背景下,与负面他人相似的威胁可能会减少。研究者根据先前的研究理论预测故事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减弱或消除来自与相似的、消极的其他比较的威胁。研究者根据早期关于自我相关性的观察提出随着威胁的消除,人们将对具有负面特征的相似的其他人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的观点,并且与“坏”人的相似性可以增加人们对这种比较的兴趣。


研究一

研究者在CharacTour公司获得了真实世界的数据。


此网站(www.character.tour.com)是一个在线的、以角色为中心的娱乐平台,允许用户进行个性测试,并查看不同角色与自己的相似性。用户可以浏览角色并成为他们的“粉丝”。研究者通过成为每个角色粉丝的用户的个性来观察人们是被相似的反派所吸引还是排斥。研究者使用多级混合效应线性回归的方法,发现一个角色的特质得分显著且正向地预测具有该特质的角色粉丝的百分比。即随着一个角色在某一特定特征上的得分增加,该角色拥有该特征的粉丝比例也增加。

此结果证明了人们对与自己相似的反派人物感兴趣,而不是排斥的假设。研究者又采用单向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发现反派确实与他们的粉丝分享消极的特质和积极的特质。即尽管相似性是负面的,人们也被坏人的相似性吸引。

研究二


研究一表明人们会被具有相似负面特征的反派吸引。研究者推测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反派角色是故事中的,故事代表了一个避风港,在这个避风港中,与“坏人”的相似性不会像现实生活中的反派角色那样威胁到自己。研究者在研究二中检验与现实生活中的反派相比,虚构故事中的反派是否更不容易引起心理不适的假设。

研究者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虚构性的主效应显著,即虚构故事比现实生活不那么令人不安;反派比英雄更让人不适。虚构的反派相似性情境被认为没有像现实生活中的反派相似性情境那么不适。结果支持了反面角色的虚构故事代表了与潜在的黑暗自我进行比较的避风港的观点。


研究三


研究者进行实验来探究相似性和参与者对虚构反派的兴趣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检验相似性偏好是否在负向特质上存在相似性时仍然有效。研究者对结果进行操纵检验与显示偏好检验发现,在相似条件下的参与者认为萨姆与他们自己更相似。相似性对参与者偏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角色是否是反派并没有显著影响,积极特质比消极特质更具有吸引力。即不管特质如何,参与者更喜欢与他们相似的反派,相似性对反派和非反派都有积极影响。



研究四

研究者的结果表明相似性会吸引人们接近具有负面特征的人。认为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故事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人们认为与自己相似的反派更加自我相关。在研究四中研究者通过自我相关性来推测这一结论。

研究者对参与者报告的自我相关性结果进行操纵检验发现相似条件下的参与者表明萨姆与他们更相似。显示偏好的结果表明,相似的反派比不相似的反派有更大的偏好。对自我关联调解检验发现相似的反派似乎比不相似的反派更自我相关。结果证明相似性对偏好的影响是由感知的自我关联为中介的。

研究五


研究者认为故事为黑暗的自我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当故事不再安全时,人们对于具有相似特征的反派进行比较的兴趣就会消失。研究者根据自我威胁理论认为当印象管理的问题被提出时,人们可能回避与他们相似的反派人物。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试图通过使用第一次约会这个印象管理问题被高度激励的社会背景来破坏故事的避风港。

研究者通过操纵检验发现与非相似条件下的参与者相比,处于相似条件下的参与者感觉萨姆与他们更相似。对电影偏好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威胁的主效应显著,高威胁导致对电影的偏好低于低威胁,并且在高威胁条件下,相似性显著降低电影偏好。



研究六


由于研究五发现在低威胁条件下,相似性没有显著增加电影偏好。研究者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所有参与者都看到了潜在的威胁信息,每个人都被告知与坏人相似会导致威胁增加,削弱对先前观察到的相似性的吸引力。在研究六中,研究者通过比较存在的威胁和不存在的威胁造成的差异来解决这个问题。

研究者进行操纵检验发现处于相似条件下的参与者认为萨姆比非相似条件下的更相似。威胁存在条件下的参与者更相信与坏的他人的相似性会导致社会判断。对电影偏好进行检验发现,威胁存在条件下的参与者比无威胁条件下的参与者更不喜欢电影,相似性显著降低了电影偏好。但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相似性倾向于增加电影偏好。


研究者最终得到结论:威胁缓解和故事中感知的自我关联性的结合使得与负面他人的相似性变得有吸引力。如果哈利·波特的对手伏地魔是另一个世界的反派,也许他会发现邪恶的相似性很有吸引力。



——END——

参考文献
[1]Krause, R. J., & Rucker, D. D. (2020). Can bad be good? The attraction of a darker self.Psychological Science, 31(5), 518–530.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0909742
[2]Young, E. (2020, May 5). We’re drawn to fictional villains who are similar to us. BPS Research Digest. https://digest.bps.org.uk/2020/05/05/were-drawn-to-fictional-villains-who-are-similar-to-us/

作者简介:北师大自我研究组,本文章来源于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北京师范大学“自我研究组”公号,关注人格,社会与神经视角下的“心灵与自我”研究。

编辑:小鲸鱼 去冰多糖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