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拖延症嵌入了你的生活中,这样做可积极应对

在常见心理评估量表手册中有这样几个问题:你是否到了最后一刻才开始完成任务?是否就算面临非常紧急的问题,你也不会立刻开始行动?被测试者可以根据不符合和完全符合,五个等级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越有拖延症的倾向。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那就是总想着时间还多,明天再开始行动也不迟。但是明日复明日,到了deadline才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是这样,那么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就是拖延症的典型表现。

01 

认清拖延症

找到事情的真相


对于拖延症,官方的定义是拖延症本质是一种习惯,体现为把事情推到其他时间。也有心理学家把拖延症定义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失败,无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一种失败的时间管理策略。

虽然关于拖延症的定义五花八门,但是却并不难理解,那就是把事情一拖再拖,实在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开始行动。

前几年有一项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大学生,上都多多少少有拖延倾向。其中,又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拖延症十分严重。这引起了相关精神卫生部门的重视。


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研,发现不仅仅是大学生,很多已经工作的职场人士也是如此,自觉到自己有拖延症的人已经占到了半数以上。

02 

拖延症不仅仅只有一种呈现方式


心理学家莱诺拉在《拖延的心理》这本书中把拖延症人群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逃避型、盲目乐观型还有享乐型。

第一种逃避型拖延者,是因为自己以往的经验,对任务本身产生一种厌恶感。


例如,自己曾经在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或者被领导批评,这种刺激会成为一种个体的经验,被存储在大脑中。下次再完成类似的工作时,个体就会把这种经验投射出来,只要一想到这项任务就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拖延也就随之产生。


第二种类型是乐观型的拖延者。


这些拖延者的典型心理反应就是:这些小事情还用这么着急吗?相信我的能力很快就能完成!乐观型拖延者经常把自己的能力高估,或者把任务的难度低估,造成一种很轻松就可以完成任务的错觉。

第三种拖延者是享乐型拖延者。


这些拖延者比乐观型拖延者更进一步,他们是天生的乐天派,认为偶尔偷懒或者适当的放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的时候一开始享乐就刹不住车,最后导致自己时间管理的失败,任务就算是到了deadline也很有可能无法完成。

03 

拖延症不是病

但是对个体造成的伤害却非常大


虽然精神医学没有把拖延症划入精神疾病的行列,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拖延症的杀伤力。

拖延症首先是会让自己产生怀疑。因为对工作和任务的投入不高,自然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时候,个体会收到来自朋友、上级或者老师的负面评价。久而久之,个体就会产生自我会怀疑的心理,进而发展成为自卑感。

另外,有些拖延者察觉到,拖延后却因为习惯的养成,而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加上没有正确的办法摆脱拖延症的困扰,这些拖延者同样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我否定的心理体验

虽然远离期限的时候,拖延者基本上不会体验到过多的焦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逐渐感觉到压力的加重。所以,越靠近deadline,拖延者的焦虑程度也就越重,进而影响其注意力和对生活的兴趣。

04 

拖延症并不可怕

改变从现在开始


刚才我们分析了三种拖延症的类型,其中逃避型拖延是最常见的。大多数的拖延者在潜意识中不是过度的自卑,就是过度的对自己要求完美。对于前者,他们过高的估计了任务难度,造成一种抵制心理。


对于后者,则是过多苛责自己。这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中父母苛刻的要求。

要想改变拖延症,正确的方法是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评价自己。既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要过度的自卑。
接下来,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把事情分割成几个小部分,就像是我们记忆电话号码,一般都是划分成几组数字,在面对任务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例如要完成晚会的筹备工作,可以把整台晚会的流程在头脑中复演一遍,然后拆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作为的安排,节目的设置、嘉宾的邀请等等。

第三,借鉴八二法则的原理,即80%的结果来自20%的事情。这就启发我们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组成部分,而这些组成部分的价值却不是相同的。我们应该找到最关键的任务,并且集中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划分任务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任务重要程度的排序。然后对关键的部分进行计划,给每天的自己都设置一份任务清单。需要注意的是,任务清单需要有相应的强化措施,也就是如果自己没有按照计划完成任务,需要有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避免任务清单沦为一纸空文。

最后一个好的办法,就是跟着自己的潜意识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无意识的部分,这部分很难被个体察觉到,但是却像是藏在海底的冰山一样,占据着我们心理活动的大多部分。


因此,针对自己的拖延症,我们也可以给几个不同事情做个阄,闭上眼睛排个序,让潜意识去选择先做什么,跟随潜意识的指引愉快地开始行动。

相信大家都已经可以正确的看待拖延症,也知道怎样解决拖延症给自己造成的困扰了。那么,大家对此还有什么好的观点和看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一起讨论!

原创:王静—此刻心理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