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走投无路?

临近期末,前阵子某市教育局紧急叫停期末考试,一时间引起师生和家长的一片哗然。


其中的原因是最近的一起学生跳楼事件,一名13岁中学生在期末考试过程中因为使用手机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批评教育之后他毅然的跑上了楼顶选择了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由于这件事发生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间,可想而知这对于其他临考的学生而言也是有着相当的心理影响,该市教育局或许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紧急叫停了期末考试。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类似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该事件发生后,大大小小的论坛,家长群里都展开了很激烈的讨论,讨论和担忧的主题似乎也都聚焦在孩子身上。

现在的孩子内心怎么那么脆弱?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太叛逆了?也有的家长会替孩子说两句话,当今社会孩子的面临的压力确实不小。

 

看到这样的事件作为家长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人类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让每一个人也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痛苦。

当我们内心的痛苦和压力无法承受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一些方式来消解和转移,就好像是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担忧和焦虑,寻找有相同体验的朋友倾诉聊天,寻找各种社会支持来帮助自己。

这样的“自救”行为不至于让我们感到绝望无路可走。然而对于人格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这可能就有点困难,需要父母有足够的察觉力和理解力来成为他们强大的支持和后盾。

 

在我们习惯性的将关注点聚焦在孩子身上的身上,尝试着在孩子身上找问题的时候,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否可以自我反思一下是什么让孩子走头无路?我们能够为这些绝望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什么让孩子走投无路?是考试本身吗?


考试只是一个扳机点事件,考试后面孩子需要面对的分数,排名,分班无疑是孩子压力的来源。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孩子们进行了划分,但是对于一些心理脆弱的孩子来说没有进入到重点班级就是自我放弃的开始,进入到重点班级的孩子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害怕淘汰的焦虑中生存着。

 

某些学霸的家长会把自己的成功育儿经历拿出来给广大家长分享,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孩子的人生是可以复制的,也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被拿来比较的。请家长们把眼光从别人家的小孩身上移到自己家孩子的身上,看看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什么,而不是比别人少些什么。

 

或许一些被称之为学霸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是有优势的,但学习能力只是我们人类自身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只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很少用到的一部分。


在我们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面孩子们展现的潜能只是一小部分,但就凭这有限的部分决定了大部分孩子的能力,这是很不公平和不科学的。


十年二十年后,你会发现当孩子们真正的进入社会,他们会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实现自我价值。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着他独特的天赋,就像自然界里每一种生物都有着它独特的生存优势,我们如果只是朝着一个方向培养教育,就会破坏他们本来的优势,让他们陷入迷途。


我们没有办法把一只兔子,大象或者长颈鹿培养成为老虎,除非你本身就是一只小老虎。作为家长我们本身是否能够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而不是将孩子的能力和价值绑定在特定的分数成绩和表现上。

 

如果只是来自学的这些压力,孩子或许还不至于绝望,最多是有些挫败,因为我们的人的安全底线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支持。比起让老师失望,更让孩子害怕的是让父母失望,这才是孩子会选择作弊的原因。或许考不好待他的是父母的责罚和深深的自责,那才是他无法承受的。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自己的父母认可,其次才是被老师,同学朋友认可。父母是孩子人生关系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面重要的镜子,在镜子中他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是被喜欢的还是被讨厌的,是被认可的还是被否定的,由此形成了“我”和“对我的感受”。

 

孩子天然就有一种能力可以识别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会尽力去获得父母的认可和爱。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因此父母是怎样看待学习,看待考试,看待成功与失败对于孩子就尤为重要了。

 

有一部分成年人的心理困扰都来自于不合理的信念,无法形成自我认同,活的很别扭。而追根溯源,这些信念大部分形成于早年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且非常坚固才会有那么多人感叹,不经意间我也把自己活成了父母的模样。

 

所以到头来,重要的不是我们探讨如何科学的教养孩子,如何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而重要的是父母本身是怎样的人。就像是一盆植物如果生长得不好,不是植物出了问题而是栽培它的土壤出了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来滋养孩子,这个包括夫妻关系,隔代关系,亲子关系。自己是否具有健康成熟的人格去支持孩子的成长。


我们在无数家庭治疗的案例中会发现家庭关系的问题往往通过孩子的各种适应不良的症状表现出来。反复生病,行为怪异,叛逆,自伤自残,这些都是孩子在为这个生病的家庭代言。如果对于这些明显的信号家长还是无法识别和关注,那么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和绝望便会让他走投无路选择轻生。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更需要不断的察觉和自我成长。最终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合格父母的不是别人,也不是育儿专家,而是你的孩子。

 

 

 

 

文:袁媛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