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亲戚总爱「灵魂拷问」,这是怎么了?

文:心邻医疗
来源:心邻医疗CaringMedical)

再过一周,让人又爱又恨的春节就要到来了,虽说有个长假很是爽快


—— 可以睡到日晒三竿,吃到腰圆肚肥。但是一想到要去各亲戚家拜年,被一年到头见不着两回的三姑六婶们,以「关切之名」问东问西,脑壳瞬间觉得沉重无比。

 

  • 找到工作了吗?

  • 赚了多少?

  • 买房了吗?

  • 结婚了吗?

  • 什么时候生二胎?


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问题,堪比「五雷轰顶」。

 

(图片源于网络)

 

亲戚喜欢「灵魂拷问」,这大过年的,难道不是诚心添堵么?


虽然我们能假装镇定,勉强「对答如流」。


但是这种尬聊,常常给我们当头暴击


——「社交恐惧症」发作。

 

二舅爷:“在学校都学些什么呀?”

小A:“大气科学。”

二舅爷:“那你给我算算明天天气怎么样?”

小A:……(默默拿出手机打开了天气预报)

试探一下你是否认真学习。

 

二叔:“一个月工资多少呀?”

小B:“也没多少,够生活。”(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二叔:“就你这点工资啥时候能娶上媳妇,到我单位工作要不要”

小B:……

你的工资不多,他就放心了。

 

七大姑:“找对象了没?”

小C:“没有”(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七大姑:“明天带你去相亲,抓紧减个肥!哎呀,饭就别吃啦”

小C:……

她可以直接帮你包办婚姻。

 

(图片源于网络)

 

一年也就见一两次的人,刨根问底问这么多有什么用呢?


每个问题还都直戳要害,但不回答又显得自己没礼貌。


好发于春节的「社交恐惧症」,简直无法治愈。

 

01

你都用过哪些反「尬聊」求生手段?

 

百度「春节尬聊」,出现363万个搜索结果。


尬聊,已是众多人心中的痛,反尬聊,网友们的创意层出不穷。


截图源于百度

上海彩虹合唱团创作《春节自救指南》,专治父母逼婚、亲戚围堵、各种攀比的春节顽疾。

很真实地反映了年轻朋友们的现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网上还「惊现」反套路专治春节「尬聊」的「过年铠甲」。


所谓「铠甲」其实就是一件自带吐槽气质的卫衣,衣身上印着一大片「弹幕」:


“别问成绩了吧”

“工资保密”

“您家孩子最棒棒”

“没有对象”……

各路亲戚关心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件卫衣上找到标准答案。

 

「过年铠甲」颇有娱乐调侃的性质,但也确实反映出了大家对春节的又爱又怕。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么害怕亲戚们突如其来的关心,春节真的需要这么一件「铠甲」不可吗?

(图片源于淘宝网搜索页面)

 

还有“春节尬聊宝典”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门针对春节尬聊给出回答建议。


答案分为霸气互怼、稳健和平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方式,帮助大家逃生。

 

02

不懂人际边界可能导致「尬聊」

 

人际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限制和空间,每个人有其身体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来保护个体不受他人的操纵、利用和侵犯。


确保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一个特定的心理范围之内保持社交心理舒适

 

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去干涉陌生人的私事,甚至空间上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只有在逐渐熟悉和建立情感联系时,才会将心理边界慢慢放宽,允许TA们进入内心更深层次;


而没有太多情感联系的人,我们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界限。

 

人际边界似乎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容易被打破。我们跟亲戚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血缘关系是近的,但是人际关系是疏远的,一年可能只见一两次。


亲戚们似乎要通过提问一些隐私的问题来证明关系的亲近,实际上恰恰是这些隐私问题造成了尴尬

 

(图片源于pixabay)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血缘社会的基础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


这也是亲戚们喜欢对小辈们的生活情感「指点江山」的原因。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从血缘走向地缘,大家遵循同样的道德和法律规则与人交往


年轻一辈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增强,更强调自我,强调个体性和自主空间,越来越难以忍受亲戚们以血缘名义而进行的干涉,因此会觉得尴尬。

 

(图片源于pixabay)

 

03

春节「尬聊」怎么破?

 

绝大多数亲戚并不是给你难堪,只因确实不太熟悉没话题,他们又不懂得良好的聊天技巧,所以产生了这种分分钟把天聊死的尴尬场面。

 

直接回怼是不合适的,毕竟他们本意是好的,而且「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不能不顾及父母的颜面。

 

除了「过年铠甲」护身,有没有其他的招式呢?

 

招式一:「左耳进,右耳出」的心理防御


防御机制是个体面临紧张情境时,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任你狂轰滥炸,我自岿然不动」,入耳不入心,聪明地装傻,认真地敷衍,消磨长辈的耐心,便携好用。

 

“咋还在读书呢?毕业出来都成老姑娘了,自己多上点心,别光顾着读书。”

 

“嗯嗯,大姨快吃点心,桃酥不错。”

 

(图片源于网络)

 

招式二:不接尬梗,转移话题


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若能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促进对方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尬聊」的机率就会低很多。这招需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化被动为主动。

 

“姑娘,这么久没见又长胖了呢,有对象了没呀?打算啥时候结婚呀?”

 

“姨姥姥,您气色看起来不错,怎么保养的?这身段真匀称,看来广场舞的造诣很深了呀。”

 

时刻注意将广场舞、退休金、婆媳关系、二胎这些敏感的话题抛给对方,让叔叔阿姨们炫耀或者吐槽一下,激起他们的表达欲,增强互动,好过空气突然安静。

 

(图片源于网络)

 

招式三:「化敌为友」,「尬聊」不如娱乐


如果真的不知道说些什么,真的遇到难以化解的尴尬,何不邀请对方一起玩耍?


搓麻将,斗地主,转移阵地,在牌桌上自有N种化解「尬聊」的方法。

 

不玩牌不搓麻将也没关系,和某大姑某大姨聊聊她们追的剧,谈谈新上映的电影和热门综艺,偶尔一起吐吐槽,营造其乐融融的过年景象。

 

(图片源于网络)

 

招式四:以不变应万变,笑而不语


如果前三招都不行,那么不管接什么话题,一定要告诉自己「保持微笑」,没有什么问题是「呵呵呵」无法回应的。


实在进行不下去就保持沉默,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心邻给朋友们拜个早年了,祝愿各位过个幸福开心年!

 

参考文献:
[1] 顾建梅.谨守你的人际边界[J].检察风云,2019,7:86-87.
[2]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黄元娜.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距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114-116.

作者简介:心身健康,关爱若邻。 心邻医疗专注于做专业的医学心理诊疗,聚集多名广州三甲医院心理科医生,用专业的态度传递靠谱的医学心理科普。转载自公众号:心邻医疗(CaringMedical)。

排版:小鲸鱼 梵辰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