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活得不快乐,但害怕改变”|如何打破僵化生活?

文:夏一丹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明明活得不快乐,但害怕改变” | 《朱莉和朱莉亚》:如何打破僵化生活?

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聊“失去笑容的生活,怎么改变”。

 

时常感觉生活像一潭死水

 

老电影《朱莉和朱莉亚》里,有这样一个女人:

 

朱莉,30岁。

 

住在破旧的披萨店楼上,挤地铁上下班。

 

每天的工作,是在隔间里接投诉电话,听没完没了的牢骚。

 

除了迎合几句或陪着流会儿眼泪,并不能做什么,心烦又沮丧。

 

她也曾做过作家梦,写了半本没人赏识的小说,就束之高阁了。

 

参加聚会,朋友们电话不断:

 

有的生意越做越大,有的职位越升越高……

 

抱怨的内容要么是太忙,要么是助理不够聪明。

 

而朱莉,根本插不上话。

 

“闺蜜”想采访她,主题是30岁一事无成的女性”。

 

大写的丧。

 

这样的生活,朱莉自己也感觉一团糟糕,整夜失眠,不知道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这样状态中的人,不少:

 

  • 工作就是为了生存,勉强应付;

  • 有点小理想,但在现实面前早已压了箱底;

  • 偶尔看电影或听歌燃起一点激情,转眼被一地鸡毛扑灭;

  • 连喜欢的人,都只愿意远远看看就好。

 

僵化了的生活,沉闷又无趣想要突破,却找不到出口。

 

就像我的朋友陈智,自己活得面目全非。

 

先生又经常出差,家里所有事情,都要她搞定。

 

工作有难题,只能自己默默解决,别人只会问结果,没有人关心过程。

 

客套式一声“辛苦了”,就是能得到的最高关注连名字都没有

 

说白了,只要家庭工作不出问题永远不会有人关心自己

 

有时感觉太憋屈,想一走了之。

 

但一想到房贷和孩子,特别是想到自己一无所长,那种要冲出去的念头就悄悄灭了。

 

明明活得不快乐,为什么不改变?

 

其实陷入泥淖之初,每个人都会挣扎一下的,但一次次挫败会指着鼻子告诉你:

 

这都是徒劳

 

不如默默适应。

 

然后,告诫自己:要更稳重、更理性。

 

看起来是成长其实压制了自己

 

不敢打破僵化的生活,有几种可能:

 

a. 在不安全关系里成长,少有支持和鼓励

 

很多人在不安全的关系中成长,不被理解,也不被支持。

 

我一个朋友L是独生女,小学时父亲就去世了。

 

此后,不管是上大学,还是找工作,谈恋爱、结婚,妈妈都反复要求:

 

得给她长脸,要给她养老,得对她孝顺。

 

如果妈妈不满意,L就会被七大姑八大姨连番批评。

 

但L的意愿,没有人关心。

 

她也习惯了乖乖听话。

 

生存,是第一要务。

 

b. 思维固化,甘愿躲进自己做好的笼子

 

一些被压制着长大的人,很难相信自己值得、配得上。

 

他们害怕挑战,总觉得自己的命就是这样了

 

他们内在总有一些声音:

 

  • 我不行;

  • 我没有天赋;

  • 我要是做不好会被嘲笑的。

 

渐渐这样的固化思维模糊掉了自己,磨灭了内在的生机。

 

就像陈智,从小渴望环游世界,希望边旅行边写歌,过得潇洒自由。

 

但每次提起,她都觉得自己痴人说梦,不可能实现,只是幻想罢了。

 

生活对她来说,不会有新的可能。

 

为了生存得安稳一点,甘愿住进内在的牢笼。

 

c. 习惯了单一标准,压抑自我

 

要为生存拼命努力的人,没有余力了解自己

 

因此并不明白自己的喜好和潜能,更不用说满足自己。

 

仿佛被剪掉翅膀的鸟儿,生存可以,高飞困难。

 

他们活着被惯性掌控

 

《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在监狱呆了五十年。

 

出狱后,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为此不惜故意犯罪以求继续坐牢。

 

后来,因为没法继续呆在监狱里,老布自杀了。

      

说到底,许多人不敢改变,明知自己困在一潭死水中,但仍旧害怕改变。

 

害怕活不下去,害怕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不值得,害怕被拒绝。

 

习惯了麻木地活着,从不突破熟悉的领域

 

生活虽无趣但却是安全

 

可这样的选择表面上安稳可靠,实际上是在降级生存。

 

改变从增强效能感开始

 

些人心中的光总会找到缝隙透出来。

 

电影中,朱莉结束一天工作后,身心俱疲。

 

只有烹饪给她安慰。

 

丈夫艾瑞克不仅对她的厨艺大加赞赏。

 

还经常陪她坐在沙发上,看茱莉亚的一档做菜节目,俩人互相讨论,开怀大笑。

 

在艾瑞克的鼓励下,朱莉决定365天内朱莉亚524道菜尝试一遍

 

她一边做边把感想在博客中。

 

虽然是很大的挑战,但她开始了。

 

上班被骂后,烹饪带给她人间至高的享受:

 

黄油令她感觉无比美妙;

 

尝试了人生第一个荷包蛋;

 

当然,她也被龙虾整得手足无措,为给鸭子剔骨头而头疼。

 

也因搞不定一些菜谱,崩溃到躺倒在地上大哭。

 

日子在挑战目标的过程中,一天天过去。

 

朱莉也积累了一批粉丝,并有媒体愿意来采访她。

 

最重要的是,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说,朱莉调整生活的过程是在增强自我效能感。

 

就是一种“我行”的感觉。

 

自我决定论认为: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分别是自主需胜任力需求和归属

 

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生活就会更积极幸福。

 

自主需求,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选择自由权”,是3个需求中最重要的一个。

 

就像朱莉,她在工作中毫无掌控。

 

但却可以掌控厨房,这带给她的是自由感。

 

胜任力,就是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

 

相比能力本身,更关键的是,有迎接挑战的信心。

 

朱莉起初并没什么自信,丈夫艾瑞克为她加油打气。

 

在一次次做出好吃的菜时,她也渐渐有了胜任感。

 

归属感,指感受得到亲密。

 

就像朱莉,有丈夫的关爱和支持,以朱莉亚为榜样。

 

虽然迷茫,但是丈夫和朱莉亚,一直是她的精神归属。

 

给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自主胜任力归属感就像一个三足的鼎,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在动力

 

只要开始调整一个点坚持下去就能慢慢获得突破内在限制的勇气。

 

一如朱莉,只是一个微小的决定,一天天坚持下去,生活就逐渐不一样了。

 

怎么做,能够拥有可掌控的生活

 

朱莉的生活有可能复制吗?

 

可以。

 

不过,重要的其实并不是选择做什么,成功与否。

 

而是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

 

可以怎么做?

 

a. 对自己保持好奇

 

我的兴趣是什么?


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是什么隔断了我去实现理想?


我的能力在哪里?

 

这些问题可以一一地写下来,深入了解自己。

 

b. 找到榜样

 

朱莉以朱莉亚为榜样,同样,我们也可以以这两个人为榜样,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果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也没有榜样可学习,那不妨想象自己已经做到了想要的样子,把自己的理想当榜样。

 

c. 寻找支持

 

朱莉与朱莉亚的丈夫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非常愿意支持妻子。

 

毫无疑问,这对她们实现自我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们要学会寻找对的谈自己的理想给自己找助力

 

相反,对怀疑和反对自己的声音,就要适当屏蔽。

 

d. 坚持做一件事

 

定一个目标,挑战自己。

 

假如你要成为写手,你需要有足够的阅读量,那读书就是很重要的事.

 

可以每天定个番茄钟看25分钟的书,慢慢增加时长。

 

先坚持完成,再尝试完成好。

 

慢慢提升自己,量变会带来质变。

 

e. 试着展示自己

 

酒香也怕巷子深,展示自己,可能会遇到挫败,但也得到了被了解和关注的机会。

 

可以试着把自己做的菜跟别人分享,写的文章发给别人看。

 

积累经验,展示自己,有一天,可能就有人向你伸来橄榄枝。

 

当然,这其实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当你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尝试中,找到了掌控生活的把手

 

推开门,新的世界就在你面前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人间至美,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也许,生活对我们来说,有时就像一座牢笼,你无从摆脱。

 

但如果有一天,你在极度疲惫中问自己:

 

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这时候,你一定要继续问下去。

 

它可能是来自宇宙的一束光,想要带你探寻比生存更高的意义

 

抓牢心中的渴望,让它带你飞翔。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资料:
1、华南师大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小百科:自我效能感》
2、[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奈德.约翰逊《自驱型成长》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夏一丹,个体、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福建省作协会员。有限生命里相遇最好的自己。微信公众号“亲爱笔记”。本文转载自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