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自己选择的职业,却越来越疑惑彷徨”:怎么走出“职业迷茫”?|咨询室故事

01

消失的成就感


每一个来到咨询室的人们都带着满腔的疑惑与彷徨,玉儿也不例外。


玉儿说:“我现在挺迷茫的,我在想我要不要继续做老师?”


我问道:“你是有了新的行业选择了还是?”


玉儿说:“并没有,但是我现在每天就只想摸鱼,我感觉这样的生活好颓废啊。”


我继续问道:“那你觉得现在你比较想做的事情行业有哪些呢?”


玉儿说:“可能是创业开店吧。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始,也担心亲戚朋友的流言蜚语。”


玉儿和大多数职业迷茫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她一开始时的职业目标很坚定。


她从初中开始就想当老师了,她为了这个目标努力了8年。


终于在今年如愿以偿了,她刚刚毕业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但玉儿也是这个时候陷入了迷茫,她发现老师这份职业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有成就感。


玉儿说:“我在大学时非常地享受写教案的时光,每次备好一节课并且上好课之后,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而她正式进入社会,她发现自己在办公室备课时总会有其他老师说话,她为了让自己不显得那么不合群,只能一边说话一边备课。


这导致了一个结果:她很难沉下心来备课,整个人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她只能选择回家备课,这又占用了她自己的休息时间。


玉儿的工作开始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累、越来越抗拒上班。


她既不满意于自己的工作环境,也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状态;她渴求改变,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02

高期待所带来的落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八个层级,它们分别是:


  • 生理需求: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 安全需求: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 归属和爱的需求: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比如交朋友、谈恋爱。

  • 尊重需要:尊重自己和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

  • 认知需求: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

  • 审美需求: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需求。

  •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 超越需要: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而玉儿的家庭相对比较优渥,从小到大在物质方面都没有缺过,所以她在工作时对于生存的需求并不强,反而对肯定、尊重、认同以及自我实现等高层级的需求很强。


       

         图源百科


并且这种强需求让她对自己和职业抱有太高的期待了。


她期待自己能够快速且完美融入工作环境、期待自己每次上课都能得到孩子和领导的认可、期待自己教的科目能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太多太高的期待让她把追逐目标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意义,每天满脑子都是怎么实现目标,让自己的心中一直紧绷着一根弦。


如果她自身能力匹配得上还好,但是她不能。


她只是一个刚刚出来工作不到四个月的职场新人,她的能力配不上这么多的期待,心中的弦自然就断了。


现实与期待的脱节,铸就了她的痛苦。


她开始用“老师这个行业没什么意思”、“都是环境太吵导致我没有备好课”等等说法来掩饰自己无力的事实。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在遭遇挫折或冲突等紧张情境时,内部心理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如果我们能运用好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就很容易在困难与挫折中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运用好,那我们就可能会出现退缩甚至恐惧等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玉儿的情况明显是后者,让她忽略了真正问题所在。


于是这种认知渐渐衍化成了:我不适合做老师,我想去开店创业······


但是当我问她打算开店做什么,该怎么做的时候,她完全没有头绪。


所以开店创业也只是逃避的理由而已。


无法让期待和现实相符时,无论做什么结果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03

让期待落地,让现实改变


所以在咨询中,我和玉儿所做的不是仓促的决定自己接下来从事什么行业,而是澄清自我,调整期待。


我带她一起探询了几个关键问题:

她的职业中最重要的价值会有哪些?

我们对于价值的追求和职业是否吻合会决定着我们的职业高度和职业长度,所以当我们澄清自己所重视的职业价值时,我们便更容易坚持,玉儿更是如此。


因为玉儿的个人需求中,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处于最优先次序,所以这一个问题对她来说尤为重要。


她首先讲的就是“成就感”,她觉得自己一番努力后把工作做好的感觉会让她非常的开心;


其次她觉得“利他”是第二重要的价值,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到社会或者其他人;


最后一个她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保持“思考与学习”,她能够在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2、她现在的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如果不符合,她具体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满足她的需求?


这一步是为了让玉儿的现实与期待接轨,让她寻找到让现实和期待满足的一些目标与方法


比如说对于成就感的目标和期待,不再是模糊地描述为想要我教的科目名列前茅,而是将成就感具体到“我教的每个知识让多少学生掌握”。


这种短期目标的设定也让她更加迅速感受到了教学所带来的乐趣,除此之外,她也更容易看到,她达成短期目标时面临的具体困难以及该如何调整。


3、她的工作生活中面临哪些困境?这些困境该如何解决?


对于具体问题的聚焦,有助于我们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将注意力转向“问题解决”上。


就像玉儿她之所以会陷入手忙脚乱,是因为她想一次性兼顾“工作质量”与“同事关系”,她“太贪心了”。


她必须要学会“取舍”,工作和同事关系哪个是更优先的选项。她经过思考后认为自己目前是先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优先。


所以我建议她可以通过求助的方法,将她目前需要将精力集中在写教案上,也坦承和同事说,如果她们聊天的时候,自己没有回应,应该是陷入了教案的世界,请大家原谅等等。


这件事情还给她带来了额外的收获,她的同事知道她在教学任务上有压力时,也主动的和她分享了关于教案的一些经验,让她获益匪浅。


玉儿在咨询中期就重新明确了继续将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


她和我分享了陪伴学生成长所带来的快乐、她和同事互帮互助的温馨,她最近还报名参加了教师技能大赛,一路过关斩将,代表她们学校到市里面参加比赛····


她的生活重新变得有意义、有目标了。


放下期待不是放弃期待,它是有策略的前进。


轻装上阵比负重前行步伐更轻松。


人的精力终究有限,与其将它放在对于目标无法达成的情绪消耗中,不如将期待转换成一个个可以达成的小目标。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期待落地”,也可以让我们的期待转化成有效行动。


玉儿做到了,你呢?

作者:何景钊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