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极度重视!开设必修课都不够,高校还能做什么?

文:麦可思 姚琳婧
来源:微信公众号: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

据@大连发布微博消息,2022年1月12日7时,大连市在对天津市返连管控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2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据了解,大连两名阳性感染者为大学生,其中一名感染者就读的大学在津南区,曾去过周边商场。该学生表示身体暂无不良反应,但个人流调信息泄露遭到网暴,她和家人承受很大压力。#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称遭到网暴#的微博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对此,网友纷纷力挺该学生:

“感染学生也是受害者,请停止网暴。”

“就是学校放寒假回家,他们也不想被感染,而且都是按照防疫要求,积极配合的。”

“他们只是一个生了病的人,需要得到的应该是足够的关心,并非是谩骂和指责。”

……

而这位被网暴的学生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

今年3月,一大学生因写双语寻物启事,被人理解为“秀英语”和“对外国人特殊照顾”而被网暴。还有学生因为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对考试作弊的不认可,同时希望学校严肃考场纪律而被网暴。而这些遭受网暴影响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网友就曾经表示,遭受网络暴力导致自己精神萎靡,导致抑郁与焦虑,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对此,有人曾表示,高校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这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各方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大学生被网暴的情况,一些相关的数据也不是很乐观,中国青年报和丁香医生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近一年内有过心理困扰

大学生心理健康被重视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有必要,教育部在此方面也十分重视。

去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多项高校需要落实的措施,首先就是要求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原则上设置2个学分。

此外还要求,高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注重对测评结果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要健全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辅导员、班主任每月要遍访所有学生寝室。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心理发展辅导室、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团体活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等。

文件中还强调高校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对所有辅导员每3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支持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相关专业第二专业硕士学位。

那么除了文件中提到的系列举措,高校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呢?

呵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各校在努力

国内一些高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学校的具体举措。

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健康AI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心理健康AI实验室提供自助式心理测评、VR冥想放松等评测与体验服务。其中VR智能心理问诊系统是一种用于模拟心理医生问诊的集成设备,仅需25分钟可进行一次完整的心理测评,即可获得一份多维度心理健康测评报告。

此外实验室还基于冥想疗法、农场疗法、正反馈疗法、游戏疗法等四大抑郁症干预康复训练理论,设计一系列抑郁症干预VR场景,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视觉和脑部的刺激,对患者产生正面的治疗影响。

四川大学:自助心理测评

在云上川大APP上,学校专门设置了心理服务通道。通过心理测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能力。

据了解,该项服务选取了16个量表,涉及人格、情绪、压力、心理健康状态、职业倾向等领域,通过在线心理测评的方式提供自助式心理健康服务。如学生需要更深入地解读,学校还会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

由南京审计大学长期运营的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运营一款名为“苏心”的手机APP。APP旨在解决部分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求助的难题。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对此曾表示“通过‘云交谈’可以减轻他们碍于面子的顾虑。”在“苏心”上,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心理知识、接受心理普查,还能与咨询师进行在线交流、预约面对面心理咨询等。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App后台也会通过对学生数据的抓取,为其推荐相应的文章与心理服务。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构建了名为“1+X”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1”是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必修课程,是最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而“X”是指心理知识专题模块、技能培训专题模块和心理问题个性化方案定制,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自助和助人能力。

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怎么做?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占据了重要地位。那么,国外大学在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哪些较好的做法可供参考呢?致力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校园心理健康保障水平的第三方机构ActiveMinds褒奖了7所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提升学生幸福感上有代表性的学校。尽管这7所院校规模大小不同、资源实力各异,但都尽其所能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纵览各所院校的做法,可以发现4点相同之处。

1. 把“健康”写入战略规划

不少获奖院校把学生身心健康纳入了战略规划制定的目标和学校价值观之中。例如肯特州立大学的6年战略规划衍生出了“肯特健康州”倡议,包含精神健康、体育活动、提前干预等8项健康相关的目标,并且针对每个目标成立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制定政策和相关活动以提升全校范围内学生的健康水平。

2. 扩大“健康”的边界

获奖院校无一例外地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等而视之,并提出了多种策略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例如杰斐逊社区学院将健康办公室更名为身心健康中心,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囊括其中,包括针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饮食补助和诊所医疗服务等。杜克大学同样整合成立了杜克学生身心健康中心,包含心理咨询中心、物理治疗中心,为学生提供从早期干预到后期治疗的全方位健康服务。

3.制定有针对性的可行政策

获奖院校能根据校情,制定针对性和实用性俱全的相关政策和项目。以南佛罗里达大学为例,学校制定的心理健康相关政策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改革新生入校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校内资源获得方式;二是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是通过学生事务中心和学生成长中心设计跨学科的心理健康课程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杜克大学开办了新生研讨会,着眼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接触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服务,杜克大学还允许第一次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学生无需预约,直接前往咨询中心接受服务。南卡罗来纳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更新了学生请假规则,为学生因心理原因缺席课程或活动等提供便利。

4.数据必不可少

塑造健康校园离不开数据的支持,也意味着学校需要采集详尽可靠的数据并作出科学有效的分析。例如肯特州立大学成立了数据处理小组,专门负责数据的收集和出具分析报告,且数据分析内容与学校在战略规划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适应,并将结果分发到领导层和学校所在社区以供参考和决策之用。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光明日报、新京报、华南理工大学心理中心、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麦可思研究,专注高等教育。与您分享麦可思最新研究成果、专家观点、高教事件。以案例和数据分享高校办学理念、管理方法和实践。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